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136节

第136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二则是,王在晋也有关于自己的私心。

皇帝心,海底针。

如果想用这两人,自然会用,可若不想用他们,他介绍再多,也是于事无补。

朱由校眉头轻佻,静静注视着他。

数息之后,方才淡淡说道:

“传谕,命王在晋为钦差大臣,发内帑银一百五十万两,赶赴山东,主持赈灾事宜。

另谕,淮北饷司杨嗣昌,以淮北大饥事有功,升任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南京詹事府少詹事温体仁亦同,升任山东道监察御史。

辅助钦差大臣,赈灾济民,不得有误!”

待王在晋离开,朱由校叫来许显纯,静静说道:

“近日朕得到密报,说山东闻香教蠢蠢欲动,有个叫徐鸿儒的,正密谋造反。”

“你亲自去一趟山东督办司,王在晋赈灾期间,将他赈灾之事每三日一报,奏与朕知道。”

“还有,闻香教的事要暗中查访,探听清楚,莫要提前打草惊蛇!”

“如有危急时候,来不及向朕请示,也可以去找杨肇基,就说是朕的意思。”

说起闻香教,许显纯再熟悉不过,那是老对头了。

世人都知道,闻香教在万历朝时的河北滦州石佛口,由一个叫王森的创立。

当时许显纯才十几岁,是北镇抚司一名小旗官,就曾看押过这位大名鼎鼎的王森。

这家伙经受严刑拷打,刚开始嘴还挺硬,最后方才从实招来。

他自称曾救一狐,狐自断其尾赠之,有异香,以此号召徒众,人多归附,故称闻香教,自号闻香教主,教徒遍及冀、鲁、赣、晋、豫、秦、川等地。

又说闻香教信奉燃灯佛、释迦佛、未来佛,在北镇抚司中宣扬什么三期末劫、返本归源,各种歪理邪说,说的煞有其事。

让人意外的是,当时还真有个镇抚司校尉信了,趁着月黑风高,不惜舍弃身家性命,也要将王森从大狱中救出去。

当然这并没有什么卵用,王森逃逸了几年后又被抓回狱中,那次北镇抚司也下了狠手,直接把他活活拷死。

其实不想问什么,就是想把他整死。

王森说的那些东西,许显纯听不懂,也没什么兴趣,他一门心思都在往上爬。

反正在当时的许显纯看来,闻香教和白莲教根出同源,都是意图动摇大明社稷的邪教。

既然是邪教,那就要彻底消灭,消灭了邪教,自己能得到皇帝重用,又可以为社稷立功,何乐而不为。

这回接了这个差事,许显纯心底也在冷笑,道是冤家路窄,老相识又碰头了。

他即抱拳道:

“陛下放心,臣早年曾看押过王森,那徐鸿儒也曾在臣手中逃脱一回,对闻香教那一套,甚为熟悉。此番前往山东,定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为陛下将闻香教连根拔除!”

“有你这话,朕就放心多了,下去安排吧。”

朱由校说完,侧头望向身后悬挂的传国玉玺,近日朝中总在议论,说这玩意到底是真是假。

可朱由校不在乎。

朕要这玉玺是真的,大明需要这玉玺是真的,那它就得是真的!

至于上回魏忠贤提起关于信王朱由检的府中异像,朱由校也上了心,如果这货真的是像光武帝刘秀那样的位面之子,到了天启七年这个节点,就要下手把他除掉了。

王莽是刘秀堆儿里找刘秀,杀错了,朕就不一样,大明朝就这一个朱由检,把他宰了,难不成还能再冒出一个朱由检?

所以现在还不着急,继续看看,要是这小子真有野心,除掉他也不晚。

第一百七十八章:宴请乡绅

大朝仪方过一日,一道针对此次大震的圣旨便昭告天下,《京报》也同期刊行,并注明了释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朕御极,日夕冰兢,守我祖宗之法,惟恐失坠。今见奏贴,山东、河南、湖广三省大震,岂非官员枉法?

官员犯法,庶民受难,朕深痛恨!

今后科道、有司各官,俱要痛加反省,虚心尽职,共谋安定。

尔部院、有司官员,勿贪赈灾民之款,勿碰济灾民之粮,务求从公赈灾,切莫狗一人之私,误赈灾大事。

如有敢犯,定行重处不宥!”

天启二年大地震,是历史的必然。

因为朱由校的及时作为,很大程度上,让许多原本“应死”的百姓活了下去。

内阁大学士王在晋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于山东巡抚赵彦奏疏抵京的第二日,就率领一批踏实肯干的官吏,自永定门出发,前往山东救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