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127节

第127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朕小时候倒曾立志,做一个中兴之主,也想过有朝一日,修复破损的三大殿,所以宫中才会有《贞观政要》这本书。”

“不过朕却没想过,这些想法之间能有如此之多的联系。今日经你一说,朕倒是觉得,这三大殿非修不可了。”

魏忠贤拱手道:“陛下一定能修好三大殿,不负上天所托,亦不负祖宗之愿。”

“老奴觉得,今日就该定下此事!”

听到这,韩爌蹙眉道:“如此大的工程,今日就要决定?”

“不然呢,话都已挑明说了,还用得着浪费时间再议?”魏忠贤看过去,冷笑道:

“陛下既然强按牛头,赶鸭子上架,老奴也不会退缩下去,就迎风而上、激流勇进,接了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差使。”

“不过…老奴只是内臣,顶多算个厂臣,陛下还须在外廷找一位能臣,专督三殿之工。”

朱由校一直等着这话,顺势问道:

“厂臣的建议呢?”

魏忠贤恭恭敬敬,道:

“禀陛下,此人该是阁臣之一,出身干净,省的再让某些有心之人,说奴婢把控了三殿之工。”

半晌没说话的崔呈秀忽然道:“王在晋如何——”

听了这话,殿内又是议论开来。

这王在晋,的确是能让东林党和阉党都能接受的人选,他出身东林,旧有清正之名,也并没有和魏忠贤走的很近。

西暖阁两名值臣,顾秉谦多数时候,都是个充数打酱油的,而王在晋最受天启皇帝器重。

阉党第一爪牙崔呈秀,狗嘴里总算是吐出一颗象牙。

万历四十八年时,朝廷曾委任王在晋直隶总督一职,专事查访京畿各处库房的存银、存粮,就连锦衣卫都暂时受其调动。

直隶总督没过多久就被裁撤,王在晋却因功入阁、参预机要,几月之后,又与顾秉谦为第一批西暖阁值臣。

这种升迁速度,简直凤毛麟角。

“行,陛下说行他就行,不行也行。”

让韩爌等东林党人意外的是,魏忠贤没有反对,十分恭顺。

“除了前三殿工,朝廷内外也的确还有不少事儿要做,清理邪党和查封东林书院,办的怎么样了?”

朱由校轻飘飘问出这话,却是将满朝东林党人的仇恨一齐带动,刷刷看向魏忠贤。

后者早就熟悉了这样的眼神,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脸皮厚度,堪比城墙。

“奴婢年前逮了汪文言入狱,这家伙嘴很松,没几天就招出河西巡抚李若星,曾贿赂他五千两银子。”

“李若星正在押解入京的路上…”

“可奴婢觉着,汪文言一事,是个大案,当抓紧办理,不能松懈,看看里边儿究竟还藏着多少见不得人的事儿。”

朱由校收了笑容,起身道:

“厂臣就多费心,把汪文言一案和修三大殿一块办了,朕对你放心。”

不知怎的,魏忠贤心下一紧,仍旧面色不动,高喊道:

“奴婢恭送陛下回宫!”

第一百六十六章:壬戌历法

魏忠贤拿下了三大殿的工,又借汪文言一案,牵扯出了河西巡抚李若星。

看他这意思,是想把汪文言案办成可比三大案的大案。

很多人都不明白,大明朝的国库早就空了,魏忠贤还撺掇皇帝动了这么一个大工,资金周转得过来吗?

阉党干的那么起劲,东林党人却只能瞪眼看着,毫无作为,也没什么办法行掣肘之事。

《京报》第一期一经发行,就在全国引起热潮,他们的舆论地位也遭到冲击。

舆论权是东林党的根本,当根本都受到动摇时,东林党人也顾不上别的,开始四处奔走,联络同道中人,结社自保。

一时间,云间几社、香山同社、浙西闻社,等民间文社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破土而出。

这天,是大明朝廷颁行该年历法的日子。

对各地百姓来说,这是个大日子,都在嗷嗷待哺,等待着新历的降世。

这样重要的场合,朱由校按照惯例御殿,亲自颁历。

“臣等参见皇上万岁、万万岁——”

文臣由内阁首辅韩爌牵头,武勋则跟在英国公张维贤身后,入殿列班朝贺,山呼万岁。

这种场合,朱由校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这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感觉不要太爽,恨的是,朝会上根本不会真正处理什么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