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18节

第18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朱由校想上朝吗?

看这些人过家家是没什么意思,可很多事儿你不上朝说的清楚一点,那也是不行。

朝会,偶尔还是要上那么一回的。

朱由校还没到皇极殿,就听见殿内“嗡嗡”的议论声,然而就像后世小学老师走进吵闹的教室一样,一走进去,立马变得悄无声息。

多的,只是那一句文武百官“皇上万岁”的山呼。

“皇上,臣有本奏!”朱由校刚刚落座,屁股还没完全沾上,兵科给事中杨涟便站出一步,昂首道:“臣要弹劾司礼监——”

“你闭嘴!”话没说完,朱由校便是出言打断:“朕也有话要和众卿说,是你的话重要,还是朕的圣旨重要?”

闻言,杨涟张了张嘴,终究没再说出什么来。

朱由校冷哼几声,道:“王体乾,宣旨吧!”

这次站出来宣旨的人让众臣有些意外,往日的司礼监掌印王安不见了,也不是最近闹得满朝风雨的魏忠贤,却是从辽东回来不久的王体乾。

王安最近身体不适,正在家中静养。

王体乾拿出圣旨,上前两步铺开在手中,高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免赋后淮北之地旧赋照收,朕深恶之。即日起,全国上下,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另,严禁官商勾结,肆意抬高物价,偷免关税等行为,着东厂各地分署严查,一经发现,抄家灭门!

设江南等处承宣督办司,专察官商勾结,大户权贵子弟偷税漏税,以锦衣卫都督许显纯充任督办大使。

设京杭关税督办司,以锦衣卫都督田尔耕充任督办大使。

恢复考成法,开京察!

升授王在晋为吏部尚书,兼领户部右侍郎,晋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参预机要,主持京察。钦此!”

等这一连串的旨意念完,朝堂上变得鸦雀无声。

然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提出抗议,朱由校就冷眼扫了一遍大殿,起身直接离开。

这一套行云流水般的操作,底下的群臣全都傻了。

要是能再选择一次,他们倒是不再希望朱由校这个刚当上皇帝的小孩子搞什么朝会了,还是让他去南海子和净军去玩泥巴算了。

这算哪门子事儿!

上个朝,宣完旨拍拍屁股走人了,大家伙儿为这事商量了小半天,还没等操作魏忠贤一下子,朝会结束了。

这还不算什么,那道圣旨的内容才是让他们不敢相信。

官商勾结这种事儿私底下谁都知道,可是如今居然直接抬出来写在圣旨上了,而且还要设什么督办司到淮北去查,更过分的,竟然是让锦衣卫去查!

那能查出好结果吗?就是什么没干也能给查成干了一堆!

更重要的是,先前免赋的旨意内阁为什么会过,因为底下的人捞钱渠道并没有受影响。

按这道旨意的意思,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地界永不加赋,这并没有什么,免得还是你们皇家的钱。

可后边的督办司是个什么东西,江南、京杭都设上了,专查官商勾结,主持的还是锦衣卫!

这不是断了我们大家的财路吗?

......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王在晋去京畿各处查府库存备和粮仓存粮,发现现阶段京畿百姓的手中,几乎已经不剩什么存粮。

各地情况应该也都好不到哪儿去,如果这种时候忽然有一年田地收成锐减,可能直接演变成一场大饥荒!

根据户部呈上的今年一整年财政收支结果来看,现在大明岁入也是负的,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欠了一屁股外债!

这钱欠在哪儿?

大头就是九边各镇的军饷、粮饷,辽饷加征了九厘田税,钱没收到,反而给各地缙绅、商户和官员一个捞银子的机会,使得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回到西暖阁的朱由校叹了口气,朝廷没钱没粮,自己的内帑虽还有一些,但也不是这么个花法。

大明朝目前迫切的需要开源节流和摊丁入亩,只要这两样搞成了,这大明朝也就救回来了。

确实需要查查,不查你不知道眼下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百姓手里已经没余粮了,除了免赋,现有的重税也要取消,比如那个卵用没有的辽饷九厘加派。

钱又拿不到,留着过年?

想到这里,朱由校对侍立在一旁的王体乾道:“传诏,免除自万历四十六年来加征的全国九厘田税,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每亩土地,减征三厘。”

“待京杭关税督办司落成,按货物、船只大小,以每艘计,加征六成关税,直入内帑,不经账库。”

第二十六章:廷推

看着王体乾走去司礼监拟旨,朱由校冷笑一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