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绝境长城上的王者 > 第248节

第248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好了。”梅丽珊卓放下手中银碗,明明元气满满,却还是故意做出一副疲惫的模样:“陛下血中的力量已悉数被我引入总司令大人体内,但能否救活,就看他自身的求生意志,以及造化……或者说运气了。”

丹妮莉丝靠近床边,重新在凳上坐下,伸出并未挨刀的右手重新攥住被底下艾格的手,感受片刻,脸上浮现压抑住的惊喜之色:“好像有效果?”

科本赶紧接手并装模作样地查探一番,肯定了女王的感觉:“呼吸心跳恢复正常了,体温也正在回升中!”

“这便算成功了么?”有过一次惨痛教训,丹妮莉丝甚至不敢高兴得太早,带着担忧问道:“他何时能醒来?”

“也许泼一盆冷水就会坐起来,也许好好睡一觉明早天亮会自然醒,也许永远不会再有意识……正如我一开始所说:法术只能将艾格大人从死亡边缘拽回,并不能做其它保证。”梅丽珊卓依旧是一副有话直说全无隐瞒的表情:“如果陛下非要听到一些好消息,那我也可以肯定地说——中午中的毒还没过午夜便被祛除,抢救如此及时,出现糟糕情况的概率极低,您大可宽心。”

“不管总司令醒不醒,我会在明早安排赠地军中基层将领及各部落代表前来探望,叫他们知道总司令没有生命危险,以平息士兵骚动稳定城内局势。”哈维面带感激之情地凑过来,做出要向女王表忠心的模样:“一旦艾格大人苏醒,我会第一时间派人知会陛下,在那之前,赠地军上下……全凭女王陛下吩咐!”

(不管怎样,至少今晚不用躲出临冬城了。)

丹妮莉丝微微宽心,但旋即,一股被压抑了的怒火浮了上来。

如果此次投毒事件并非艾格情绪失控下做的傻事,那真凶意图将她的御前核心三人组一锅端的盘算,就歹毒且凶狠到不可思议了……她必须得将此人,或者这个势力给揪出来,让他或他们好好体验一回真龙之怒!

“很好,那我就吩咐了。”丹妮昂起螓首,努力控制以让嗓音不至于也因愤怒而走调:“我准备尽快组织调查,弄清投毒者身份及其幕后主使,此事就由你来负责。我会派黑壳和弥桑黛两人陪同配合,以确保调查无论是指向北境贵族、赠地军内部还是我的身边……都不会遇到阻碍,如何?”

“是,大……陛下!保证叫投毒者无处可藏!”

……

第562章 “追凶”(上)

没能立刻看到艾格苏醒,失望之余,丹妮莉丝产生了一丝“在此等他睁眼”的冲动——就这样坐在床前陪伴守候,他从昏迷中醒来抬起眼皮第一眼就望见自己,想必会印象深刻感动无比吧?

有那么片刻,她真想如此实施,好在理智最终阻止了丹妮这么做。

她是女王,身份地位和社会期望不允许她像个慈祥的老母亲、贴心的小妻子或孝顺的儿女后辈一样守在某位臣属的病床前……这对病患的恢复本身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不提,还会导致自身逼格大降,让观者对自己于艾格的重视程度也产生过度判断,对她统治者的权威有极大损害。

在稍等片刻确定床上之人短时间内醒不来后,她最终还是果断起身离去,带着无垢者卫队返回了下塌地,去处理其它更迫在眉睫的事务。

对此,闭眼躺在床上的艾格可是大大松了口气:一动不动地装死可是个力气活,若丹妮莉丝真不走,那他可有得难受了。现在,一切可以照常按计划开展了——他不仅今晚不会“醒来”,在可预见的两三天内也会依旧“身陷”昏迷状态。此举除了本身就是这场大戏的最后一环,能让中毒显得更为逼真外,其实还和之前要求丹妮莉丝放血救自己一样……是在巧妙地借助一些心理学小窍门的帮助,潜移默化地影响控制女王的思维,好让自己接下来辅佐其一统七国的旅程更加顺利。

请求女王出血相救,是在利用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人会本能地对自己帮助过的人产生亲近感。

列夫·托尔斯泰如此描述这一现象:“我们并不是因为别人对我们的好而爱他们,而是因为自己对他们的好而爱他们。”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诡异的现象?揭开表象探寻本质,实际上人们爱的并不是“他人”本身,而是自己在所爱之人身上的投入的心血和精力成本……这种投入就像是赌桌上下的注,一旦变心,先前扔进去的就全打了水漂喂了狗,成了“损失”。

趋利避害的本能让人厌恶损失,所以便导致了:对自己曾经帮助或喜欢过的人,人会倾向于继续帮助和一直喜欢。

这种解释看起来有点功利化和冷血,但对于一条经验总结而非科学规律而言,没必要争辩它到底“对不对”,只要承认这个看上去有点反常识的效应在人际交往中确实普遍存在,并学会如何运用它便够了。

投射到眼下的境况中,这个效应便体现为:丹妮莉丝在挨刀放血救了艾格后,她就在后者身上投入了关心和重视,就会下意识地认为艾格应当是会感激自己并因此忠诚于她的——这种潜意识层面的观念看似无形无状,实则坚不可摧,可比说多少好话表多少忠心都来得实用,能让艾格日后在装忠时事半功倍,轻松许多。

嗯……说是装忠未免有点“内奸”的意思,事实是:只要丹妮莉丝不学她爸发疯,不脑抽做傻事逼自己跳反,艾格并不介意真的忠诚于她。

而“再装几天昏迷”,就是在利用另一条十分常见的情感规律了:失而复得,必当更为珍惜。

先让丹妮莉丝体验一下重臣团灭、幕僚尽失,创业未半却蒙受重大损失的紧张,品味一下瞬间失去首相、情报总管外加赠地支持的恐慌,咀嚼一下“打破车轮”的远大理想也遭遇难产濒临破灭的苦涩……让她开始考虑放弃高远目标,退而求其次追求名义上的统一,较大程度地接受河湾和多恩的入伙条件,甚至思索下嫁伊耿的可行性……

待到这位小女王疑神疑鬼希望开始渐渐消失,并暗暗做好了应对糟糕结局的心理准备,自己再在不早不晚的完美时间点醒来,送她感受一回虚惊一场和失而复得的美妙滋味。两相对比之下,先前的些许不愉快必将变得微不足道,君臣关系不用弥补便能恢复如初,甚至在自己表现出感激之情后,能变得更为牢固和融洽!

当然,如果耗了这么大一番功夫仅仅是想刷点好感度,那未免太费周折:在干掉瓦里斯和培提尔后,丹妮莉丝实际上别无选择只能依靠和重用于他。在这种情况下,好感度70和75的差距并没有大到值得他为此特意筹备一番的程度。艾格决定要采取这系列举措的真正原因是——接下来在追查元凶这件事上,他还另有安排。

……

他自己才是真凶,所谓调查自然只是走个过场,给女王泄愤用的表演。

但就算演戏也得演全套,在“栽赃对象”的挑选上,艾格可是费了一番脑筋的。

有下毒动机的嫌疑对象很多:北境贵族、史坦尼斯、小伊耿王子、狭海对面与丹妮莉丝做惯了对头的一堆奴隶制城邦……以及他私心加入的一位:卢斯·波顿。

最后一位本是他最属意的选项,原因无他:老剥皮此人不仅心思缜密,为人也奸猾老辣颇让艾格忌惮,而且刚刚对赠地采取过敌意行为——试图耍阴招把自己当枪使,不拿他开刀还拿谁?

但略微冷静思索一番,他便否决了这个想法。自己如今干着谋国的大事,不能像小孩子一样耍性子:看谁不爽或被谁惹毛过就睚眦必报非得置之死地而后快——至少在摘到胜利果实之前不能!而抛开个人情绪权衡利弊,事实其实很清晰明朗:若和恐怖堡翻脸,瞬间失去两千枪盾手不谈,反过来还得先消灭这支精锐以绝后患,大业未成先逼反己方势力,百害一利,难道就真只图一个痛快?

没错,有火药相助,赠地军想歼灭恐怖堡军队轻而易举……但这想法一开始就本末倒置了:在打到君临郊外与守夜人产业园汇合、重启制硝场获得稳定大量的原材供应前,火药是比士兵还珍贵的资源,抵得上千军万马,才不能这么瞎用在毫无战略意义的目标身上!

对卢斯·波顿敲打一番,战时逼他率军前趋当炮灰,战后再以他为棋子制衡史塔克为首的北境势力,让颈泽以北没法拧成一股绳来对抗王政府,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而去掉这个选项,剩下来的全是丹妮莉丝早晚要对付的敌人,挑选起来就轻松多了。

北境贵族暂时是团结争取的对象,自然首先排除;而史坦尼斯会派人下毒谋杀对手的臣属——这话说出来连艾格自己都不信……排除掉这些,那么最终结果,就必然会是在小伊耿王子以及狭海对面以瓦兰提斯为首的奴隶制城邦联盟中二选一了。

挑哪个好呢?

他为此琢磨了许久,却越想越是皱眉。

让艾格为难的,既不是“选哪个”——哪个都一样,反正沆瀣一气都不是好东西,背后大老板就算不是同一个人也绝对彼此认识;也不是“如何诬陷栽赃”——开玩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要肯动脑子,总能伪造出证据黑得你哑口无言。

他愁的是:在这件事里,丹妮莉丝想要的是“真凶”而非随便揪一个“替罪羊”,这就让他不得不万分小心。而越是深入思索、长远考虑,艾格就越是发现——无论怎么做都实现不了百分百的保险。

栽赃陷害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让被栽赃者没机会自证清白。

而在如何确保被陷害者不会翻案这一点上,又属杀人灭口、死无对证最为保险彻底……但现在艾格面临的问题是:无论是那几个奴隶制城邦,还是黄金团支持下的小伊耿,势力根基都远在天边,既有大批军队拱卫、又有大把幕僚环绕和辅佐。他们可不是死人,一旦丹妮莉丝以“毒害臣属”为名公开指控,这帮人一定会否认并设法脱罪。

假的真不了,栽赃陷害就是栽赃陷害,必然会有漏洞和难以察觉的思维死角,伪证设计得再天衣无缝,也不会变成事实……更何况艾格这次还是在相当仓促并无足够时间筹备的情况下动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