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金陵小食光 > 第50节

第50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85章 盐政四议+凉拌凉粉+油煎凉……

顾希言赶回应天府衙已是午时了, 韩沐见到他,急匆匆道:“阿弥陀佛,你总算回来了,李首辅昨日就到了金陵, 今天指名要见你, 已经在夙公堂等了半天了, 我可真怕他发脾气。”

顾希言忙快步走进夙公堂, 却见一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正在慢条斯理地啜茶, 看见他轻松地笑了一声:“好啊, 你终于回来了。可叫我好等。”

顾希言忙上前行了礼, 沉声道:“下官来迟了, 累首辅久等,请首辅恕罪。”

李延庆没有穿官服,也没有和顾希言讲究礼数, 只是笑着随手一指旁边的座位道:“你坐吧。我此次来并未知会应天府, 今日又碰上你休沐,不知者不怪。刚才顺手翻了翻你这里的公文,条目整理得很清楚嘛。”

顾希言斜签着坐下, 有些困惑地看向李延庆, 问道:“首府亲自来金陵, 不知有何训示?”

李延庆笑笑道:“伯约,张允中一案告破,一众官员定了罪,连带宁王的阴谋也被粉碎,你现在可是名满京华的人物了。可知在北京,上至陛下,下至无知妇孺, 都在议论你的事迹?”

顾希言忙道:“查明两淮盐政之弊,全赖陛下圣明烛断,李首辅庙胜之策,卑职何敢居功。”

李延庆笑着摆摆手:“你也不不必过谦,客套话就不说了,我说你当得起,你自然当得起。”

李延庆亲自来金陵,总不会是特地褒扬自己的吧,顾希言正在揣测他的来意。李延庆好像知道他的心思一般,沉声道:“你一定在猜测我的来意,一定在想我这个大忙人怎么会来金陵。不错,我确实很忙,忙到每天只好睡二三个时辰,即使六部堂官想要见我也要排队。此次来金陵,一则奉陛下之命拜祭太庙,二则来见见你。有两件大事,想问问你的意见。”

顾希言现在心里有底了,拱手道:“还请李首辅指教,下官定会知无不言。”

李延庆清了清嗓子道:“这第一件事,你也应该知道,如今天下税赋,盐税居其半,可最近这几年,开中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私盐渐渐横行,朝廷盐税收入越来越少,盐法关系到国本,你可有改良之策?”

提到改良盐法,顾希言相当有心得,李延庆这番话可谓正搔到痒处,便开言道:“不敢欺瞒李首辅,对于盐政的败坏,下官近年来亦痛心疾首,最近整理了盐政四议,正打算向朝廷上书,还请李首辅指教。”

李延庆笑了:“我果然没看错你,你且说说,都是那四议?”

顾希言轻咳一声道:“李首辅知道,按照开中法,盐商必须在边仓上纳粮草取得仓钞与堪合,方能获得盐引,下官建议允许盐商用银两折代粮草,改由运司专门负责运输,一方面可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可免去盐商边地奔走之苦,此是第一议。”

李延庆点点头:“时移世易,用银两折代粮草倒也简便易行,这第二议呢?”

“第二议是盐政改革的核心。当下私盐横行,最根本的原因是朝廷对盐户手中的余盐没有相应的政策,这些余盐由私贩流出便成了私盐。据下官了解,仅两淮盐场每年生产的余盐就高达四百万多引,是正盐的四倍,盐政焉能不乱?与其硬堵,不如用疏导之法。下官建议允许余盐流入市场,盐商可凭盐引与盐户自由买卖。”

“自由买卖?”李延庆沉吟片刻:“此议非同小可,若盐商借机哄抬盐价,又当如何?”

“这便是下官的第三议了。”顾希言对此胸有成竹:“盐运司可根据市场行情,每半年限定食盐最高价格,防止奸商囤积居奇,哄抬盐价。与此同时,生活确实困苦无依的盐户,当许其在坊间贩卖余盐,只要别超过二十斤即可。”

李延庆点头不语,过了一会儿又问:“眼下商盐瘀滞的现象越发严重,盐商手中的正引因无盐可支成为浮课。仅仅去年一年,浮课便增至六十万两,盐商被逼无奈,往往将盐引贱卖给囤户,囤户盐引越多,其势力越大,遂使盐法大坏。这是燃眉之急,你可有良策?”

顾希言笑道:“此亦不难。可将盐商所领盐引编成纲册,分为十纲,每年以一纲行积引,九纲行新引。纲册许各盐商据为"窝本",每年按照册上旧数派行新引。为了加快速度,可使用减斤梳理之法。淮盐旧例每引五百七十斤,减去一百四十斤,以四百三十斤为一斤,减出斤数每三引即可凑成一引,大抵用十年时间,就可将积引全部消解。”

“看来伯约是早有谋划啊。”李延庆不由大笑:“既然如此,你敢不敢答应我第二件事?”

顾希言慨然道:“李首辅尽管吩咐,只要有利于国计民生,下官无有不从。”

李延庆看向顾希言正色道:“如何整治盐政之弊,我看你已经胸有成竹了,只是户部大小官吏皆因循守旧,并不精通理财之法。如今朝廷正在西北用兵,军需费用急增,理财便成了当务之急,你愿不愿意赴京城出任户部侍郎?”

见顾希言只是沉吟,李延庆还以为他有顾虑,沉声道:“当然,户部侍郎是正三品,你现在任应天府尹也是正三品,并没有擢升,不过户部尚书陈思言年纪老大,很快便要致仕......”

“李首辅误会下官了。”顾希言沉声道:“下官之所以没很快答应,是考虑到应天府衙尚有未尽之事,下官这盐政四议能施行天下,得益的是国家社稷,是亿兆苍生,至于下官一人的升迁荣辱,实在并不重要。请李首辅给下官三个月时间,处理完应天府衙的事,下官会赶赴京城。”

李延庆此时才看清了顾希言的风骨,不由抚须大笑:“好,好,真是后生可畏啊。我像你这般年纪,还只是翰林院庶吉士,而你已是三品大员了,这在国朝是是异数。你只要用心职事,放胆去做,日后前程自不可限量。那我们就约好了,三个多月后,我们京城再见吧。”

李延庆又勉励了顾希言几句,便告辞了,接下来几天便日以继夜忙着处理公务。沈琼英近日同样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吸引坊间百姓,醉仙楼又推出了一系列味美价廉的夏日新菜。

临近午饭时间,沈琼英在后厨忙得热火朝天,她正在制作夏天最受欢迎的美食——细索凉粉。将绿豆粉兑上水泡开搅成糊状。锅中倒入清水烧开,加入适量白矾,再倒入绿豆糊,放凉之后,便成了晶莹透明的凉粉。

凉粉又有凉拌和油煎两种吃法。凉拌的时候不能用刀子切,得用布满圆孔的铁皮锼子一圈圈在凉粉上盘旋,粉条就从那一个个圆孔中出来了。将长条状的凉粉盛在碗中,加入适量芥末、香醋、细盐、蒜泥、香油和胡椒粉,再撒上一点榨菜、黄豆碎和葱花,便可以大快朵颐了。

春兰在一旁帮厨,顺便尝了一下凉拌凉粉的味道,入口一阵清凉,轻轻一抿便在嘴中化掉,然后酸、鲜、辛、爽、咸多种味道充盈了口腔,搭配香油和葱花浓郁的香味,口感十分有层次。她最喜欢吃里面的黄豆碎,油炸后的黄豆又酥又脆,那一股浓香实在令人欲罢不能。

油煎凉粉的做法相对复杂一些。沈琼英取来一口特制的平底锅,先将凉粉切成骨牌大小,然后起锅烧热倒入热油,放入葱姜蒜煸炒出香味,再将凉粉下入,用文火简至两面金黄,最后淋上一点酱油和香醋,放入少量细盐调味,迷人的香气当即充盈了整个后厨。

油煎凉粉是极考验厨师的厨艺的,一则火候不能大,凉粉质地柔嫩,很容易煎焦,二则翻炒的力度要轻柔,否则凉粉形状破碎,也就不好吃了。

沈琼英煎出来的凉粉色泽金黄,晶莹油亮,配上碧绿的葱,花看上去就很诱人,她夹了一块凉粉品尝。外皮脆脆的充满了油香,里面却相当细腻爽滑。明明是一种食材,却吃出了两种不一样的口感。凉粉煎得特别入味,细细品来咸鲜适口,还带着一丝解腻的酸爽,一切都恰到好处。

面对这一盘美味的油煎凉粉,春兰与柳聪都有些抵挡不住。沈琼英索性又做了一盘,三人分食干净,才驱散了肚里的馋虫。

金陵人喜食鸭,夏天烧鸭稍显油腻,最受欢迎的便是盐水鸭了。沈琼英斩了半只盐水鸭配凉粉吃。

地道的盐水鸭皮薄而微黄,皮下油脂较少,鸭肉特别厚实,一口咬下去,细腻软嫩滑润,还带着鸭肉特有的鲜腴与清鲜,当真令人回味无穷。

春兰一面拿了一只鸭腿大嚼,一面笑道:“这盐水鸭果然咸鲜适口,一口咬下满嘴都是清香,我突然觉得也没那么燥热了。”

沈琼英笑笑道:“你还是少兴头吧。好几桌客人都点了过水面呢,你凑活填饱肚子,赶紧来给我打下手。”

“马上就好。”春兰匆匆将剩下的鸭肉吞下肚,用细沙布擦干手,然后开始和面擀面,她的动作已经相当熟练,把面擀开后,用擀面杖从胸前往前卷着擀,这样既快又省事。擀好的面皮薄厚匀称,春兰将面皮来回折叠成宝塔形,然后取刀从后面开始用劲,将面饼来回推拉切成宽窄均匀的细条,在上面撒上适量面粉,最后用手轻轻一提,数十根长长的面条便展现在面前。

那一厢柳聪已经用大锅将水烧开了,春兰将手擀面下入锅中,不断搅拌防止黏连,等到两个滚过后,面条没了硬芯,便可以捞出来了。

将煮好的面条过一遍冷水,再泡在冷水中备用。沈琼英已经开始制作卤汤。猪肉、黄瓜切片、水发木耳、姜片切丝,油锅烧热后,将猪肉片、木耳丝、芸豆、葱花、姜丝和泡好的黄花菜下锅煸炒,加入酱油、食盐调味,炒至六七成熟时,倒入适量清水,煮沸后飞鸡蛋花,加入黄瓜片稍煮,最后勾上芡,浇上一大勺滚烫的胡椒油,卤汤便做好了。

春兰已经将面条从冷水中捞出沥干水分盛在面碗中,柳聪在上面浇上卤汤,醉仙楼秘制的过水面就可以上桌了。

一碗过水面只需要八文钱,很受食客的欢迎。因为面条是手擀的,特别劲道,入口香滑韧爽,滋味无穷。秘制的卤汤也特别美味。猪肉腴美浓郁,黄瓜片清鲜爽脆,配上黄花菜和木耳,滋味鲜美馥郁,而最后的那勺花椒油更是神来之笔,卤汤椒香四溢、鲜中带辣,口感更加丰富了。

醉仙楼的卤汤口味稍重,正适合与清淡的白面相搭,面条过了水凉凉的,配上鲜爽的汤汁,食客们往往吃了一大碗也不觉得饱足。

忙过中午的用餐高峰后,沈琼英正打算回后堂休息,却见陈伯走了进来,对她笑道:“沈小姐,我家夫人请您今晚过府一叙呢。”

自从杨文俪来金陵后,就经常请沈琼英到顾府去闲谈的,所以她听到这话并不诧异,随口问道:“姨姨是单请我一个人吗?”

陈伯笑道:“这回不是,夫人还请了韩府丞和叶掌柜。少爷不久后就要去京城任职了,夫人想提前宴请金陵的故旧呢。”

第86章 烤鲫鱼+烤五花肉+烤猪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