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外科医生穿成民国小可怜 > 第95节

第95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老板,一本《周六邮报》。”

“好的,刚到的杂志,还热乎的,您等等,我马上拆给您。”老王一边说着,一边拆开包着杂志的牛皮纸,随即,他整个人一愣。

“老板?”买杂志的洋人见老板呆立不动的模样,脸上露出了不满的神色。

送货的张顺见状,赶忙从撕开了缝隙中的包装袋里拿出一本递给洋人,“您好,二十便士。”

然而当张顺看到他递给那个洋人的这本杂志的封面时,他和老王一样,都呆住了。

“哇哦,这次的封面居然是一个华人医生和一个华人小孩?”洋人接过杂志,说出了王旺和张顺心里的话。

《周六邮报》这一期的封面居然是一个华人医生和一个华人小孩!

王旺和张顺对视一眼,两人的手同时猛地向牛皮纸包装盒里伸去。

因为伸得太快,两人的额头重重撞到了一起,同时发出一声“哎呦”的痛呼声。

但是他们此刻已经顾不上这个了,两人同时快速拿出一本《周六邮报》,随即激动地翻开。

一分钟

两分钟

王旺和张顺同时抬头,用一种深沉的目光看向对方,这花里胡哨的英文字在讲些什么呢?

同一时刻,同样的场景也在不同的报亭发生。

“华国人?真的假的?”

“华国的医生将两截断掉的手指缝了回去,说就是这个小男孩的手,哇哦,这是真的吗?”

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里的外国人看着《周六邮报》发出了一阵阵惊呼声。

“周六邮报,周六邮报,英国周刊刊登世界第一例断指再植术由我国医生完成。”

“周六邮报,周六邮报,英国周刊刊登世界第一例断指再植术由我国医生完成。”

上海市区,几个平时只卖报纸的报童将自己全部积蓄给了报亭,拿了基本《周六邮报》在街上叫卖。

街两旁有人不是从店里探出头来。

“这报童在说什么啦,英国报纸啊,登了咱华国医生?”

“真的不啦,哎呦呦,你们瞅瞅,好像真的是呀,你封面上是咱们华国人。”

“真的啊。”有拿着公文包的中年人从早餐店里冲出来,“周六邮报,给我拿一份。”

“好嘞,诚惠两元。”小报童利索地从包里拿出《周六邮报》。

公文包男子闻言脸上露出肉痛的神色,但看着封面上两张明显属于亚洲人的脸,咬牙拿出两块银元递给报童。

他返回早餐店的时候,整个早餐店里的人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有些坐不住的直接脑袋就凑了过来。

炸着油条的店老板一边装盘一边道:“曲老师,您文化人给咱们念念,咱华国人真上了英国人的报纸了?听着像是好话来着,您给说说,今天的早餐就当我请您。”

那位被称为曲老师中年人笑呵呵用手帕擦了擦早餐店的桌面,随即将他新买的《周六邮报》放在上面,他看着封面上的标题,深吸一口气,强忍着激动用标准的英文念了出来。

“哎呦,曲老师,咱听不懂这些鸟文,你说咱华国话。”

曲老师看向早餐店里面含期待的众人,他们有和他一样的老师,有学生,还有黄包车夫,普通工人,相似的脸,相似的表情。

“《周六邮报》里说,我们一位年轻的华国医生,成功将一个小孩断掉的手指接了回去,这是世界外科史上的第一例!”

“世界?还第一例?咱华国医生这么厉害的?他叫啥名字?”

曲老师闻言,迅速翻开杂志,他一目十行,随即终于在正文里找到了这位医生的名字。

“他叫叶一柏!”

第096章

曾经有人那句话说得对,华国人现在确实需要一剂振奋剂了。

各大报亭,不管是公共租界还是法租界还是上海市区,报亭的正中心位置都摆上了这本显眼的英文周刊。

路过的外国人看到这期英国周刊的封面居然是一个亚洲人,不免会起好奇心买一本,而华国会英文的大学生、文化工作者们早就开始自发地宣传这一新闻。

华国的学生、文化工作者、小店老板、职员、富商,凡事口袋里有两块闲钱的,路过报亭都会下意识地拿一本。

一股子振奋而热烈气氛在整个上海蔓延开来。

大同路25号,上海外事处

张素娥已经在外事处上了两天班了,裴泽弼的动作很快,那天晚上回去后,第二天就来了消息,还亲自把张素娥送到了大同路上的外事处大楼。

裴泽弼陪着张素娥上楼办入职手续,期间外事处的几位负责人也纷纷出来接待陪同,让张素娥好好享受了一把特权阶级的待遇,这更加坚定了她把叶娴和裴泽弼拉郎配的念头。

这“阿姨阿姨的”总没有“妈”来得亲。

张素娥这神兵天降,领导陪同入职的待遇,自然引来了不少人眼红的目光,再加上张素娥文化水平确实低了点,别说英文了,就算是华国字也都是没有认全的,私下的风言风语更是甚嚣尘上。

不过经过这么几天,张素娥也算是看明白了,这外事处啊,有干实事的人,但大多数人也就是普通人,并没有她想象中的这么风光。

圣约翰要来的那个学生,她也打听过,就是来帮忙做杂货的普通员工,单说在外事处的地位,还不如她这个管仓库的呢。

因此,她对叶一柏选择医生这条路的抵触就没那么深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