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再世权臣 > 第353节

第353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知过了多久,沈柒霍然睁眼,长长地抽了一口气,吐出几声嘶哑破碎的喉音:终于又熬过去了。

药丸最早是十日服一颗,然后变成七日一颗,如今间隔只剩五日。一旦停服,就会被生不如死的痛楚撕烂肉体、攫去魂魄。

但沈柒并不惧怕痛楚,痛楚甚至是他灵魂饱足的血食之一。

比痛楚更令他难以忍受的——是本不该属于这个人世间的欢愉。

重新戴上面具后,他又变成了人人忌惮的七杀营主连青寒。

沈柒走到传递消息的机关处,打开金属套筒,果然发现了一个新的任务,言简意赅地写着:“杀死辽王,嫁祸新帝。”

-

京师城郊,梧桐水榭。

“是,刚回京没多久。

“前日黄昏时分马车进了城,直奔皇宫,当夜并未离宫。

“昨日凌晨从文渊阁出发,前往天工院视察。

“今日于朝会公开上疏。这是微臣手下探子誊抄回来的奏本。”

褚渊将一本封面写着《靖北定边策》的册子,恭敬地呈过去。

景隆帝接过来,一页页仔细翻阅,末了淡淡地笑了笑。

褚渊默默揣测着这个微笑的含义,究竟是赞同还是不悦,但心中毫无定论,只好叩问:“这份奏疏若是被小爷采纳,豫王便将重获兵权。皇爷,您看此事该如何处置?”

景隆帝转身向书桌,用朱砂笔在布帛上画了几笔,吹干对折后递给褚渊。

褚渊看景隆帝用的是帛条而非纸条,知道这份旨意并不是给他的,当即抱拳道:“臣遵旨,这便去送信。”

退出房间后,褚渊正待将帛条塞入怀中。一阵湖风吹来,掀开帛条对折的一角——他眼尖地瞧见,上面什么字也没有,只打了一个鲜红而肃杀的叉。

这个红叉是什么意思,褚渊并不想因为好奇就去探究。

圣意已下,他只需传信就好,至于对方能否看得懂、该怎么去做,那是对方的事。

房间内,景隆帝仍站在书桌前,换了一支沾墨的湖笔,在宣纸上挥毫泼墨。湖石、荷叶、游鱼……诸般景致在笔尖逐渐成形,栩栩生机跃然纸上。

他以右手作画,而背在身后的左手,指间长久地摩挲着一枚青玉透雕荷叶佩。

第359章 我没有我不是

辽王死了。

死在位于湖广襄阳府的封地,他自己那座雕梁画栋的王府主殿里。

死因是鸩毒发作。死时穿着一身隆重的亲王冕服,衣冠齐楚地坐在椅上,怒目圆睁,脚边还散着一条长长的白绫。

消息飞一样传开后,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连市井间都对辽王的死议论纷纷,有说畏罪自尽的,有说被贼匪刺杀的,还有的言之凿凿说辽王是被皇帝派出的锦衣卫当场诛灭,用以震慑诸位藩王。

第三种说法占据了绝大多数——毕竟鸩酒和白绫是皇家惯用的老招数了,取人性命而不毁身体发肤,算是保全宗室最后的颜面。

连朱贺霖自己都不禁怀疑,难道是魏良子为了讨他欢心,自作主张赐死了辽王?

星夜疾驰赶回京城的魏良子,跪在御前叩头发誓,只差没有当场剖心以示清白——说辽王之死与他毫无干系,他奉旨带队赶到襄阳府,要将辽王擒拿后秘密押解回京,可是一踏进王府主殿的殿门,就看到了一具画像般端坐的尸体。

“不是你,那又是谁下的手?”皇帝问。

魏良子当即道:“肯定是弈者一伙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听说曾经覆灭在荆红侍卫手上的七杀营,又在暗中蠢动起来,还有个死而复生的红袍营主,比先前还难对付,不少地方卫所、衙门与官兵都吃了亏。”

他越说,越觉得皇帝脸色不对,慌不择言地补充:“要么就是王氏乱军派出的刺客,杀害宗室,报复朝廷!”

朱贺霖低头瞪视他,目光凌厉如剑:“照你这么说,这些藩王的的确确面临着乱军与邪教的迫害,性命堪忧啊!朕若是再不答应他们增设府兵,或是进京避祸,那可真是见死不救了,要被文官们口诛笔伐,说朕借刀杀人呢!”

魏良子左右为难,憋屈得快哭了:“真不是微臣干的,皇上明鉴……”

朱贺霖嗤笑一声,伸手将他拉了起来:“朕知道不是你干的。凶手真是用心良苦,不仅杀了个亲王,还要把黑锅牢牢扣在朕的身上。”

魏良子抹着额头上的冷汗起身,替效忠的帝王打抱不平起来:“这口黑锅皇上可不能背啊!辽王毕竟是皇叔,就算犯下大罪,也得以朝廷名义公示其罪行之后再正法,此谓‘师出有名’,那些卫道士们才不会指谪皇上残害宗亲。”

朱贺霖道:“朕当然知道。但如今这局面,已是骑虎难下,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他来回踱了几步,眉头紧皱,语气嘲讽,“与其给藩王们募兵、进京的借口,不如就宣告辽王是朕赐死的!反正朕还是太子时,就干过‘血洗坤宁宫,虐杀三百宫人’的恶行,这回干脆坐实了暴君的名头,来个杀鸡儆猴。”

魏良子自己不憋屈了,替皇帝憋屈:“这话声一放出去,还不知其他的宗亲、朝臣与天下文人会怎么骂皇上呢!”

朱贺霖叹了口气:“骂就骂吧,我朝哪位皇帝不挨骂……但朕也不能平白挨骂,得拉个垫背的。”

“拉谁?”

“朕的好叔叔,豫王朱栩竟。”

魏良子:“……”

“辽王就算死了,也打乱不了朕的计划。去叫富宝来,朕这就拟诏书告示天下,表彰豫王的大功。若非豫王出首,朕又如何得知辽王私藏龙袍,暗中蓄死士、铸火器,意图弑君篡位?”

魏良子张着嘴望向皇帝,露出震撼又佩服的神情。

“辽王造反之心败露,故而朕不得不抢先发难,以免酿成兵灾,徒增百姓伤亡——这是身为帝王的果决,而非暴虐。”

魏良子:这……说得好有道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