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再世权臣 > 第73节

第73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沈柒:“……”

景隆帝在此刻走进书房,豫王起身拱手,沈柒跪叩道:“臣奉诏,叩见陛下。”

皇帝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往书桌后面一坐,随口问:“方才朕未至时,你们聊些什么呢?”

沈柒还未想好如何回答,豫王笑道:“聊‘吃醋’呢。”

皇帝微怔,无奈地薄斥:“少把你那套风花雪月的猎艳经,来污染朕的锦衣卫。叫你来,是谈天工院建院之事。那灵光寺,真的非拆不可?”

豫王不久前奏请拆撤灵光寺,腾出空地来建学院,皇帝本已同意,不料又生变数——

灵光寺主持继尧,年方三十,生得身材雄壮、仪表堂堂,是个出名的大师,常往来宫中展示各种法术,最拿手的就是点石成金。他听闻消息当即去谒见太后,也不知说了什么,太后发话,说灵光寺不能拆,浅草坡那块地皮也不宜建学院,会坏了佛门风水,让皇帝另想办法。

豫王听闻,直入慈宁宫,毫不客气地面叱继尧:“佛门焉有风水?僧人何修道术?你那乌烟瘴气的寺庙,泥像上贴的是什么金?”

继尧厚颜答:“贫僧佛道双修,也念得佛经,也施得道法。至于灵光寺佛像上贴的,不是金,是千万百姓的一颗乐善好施之心。”

豫王当着太后的面,一巴掌把他扇了个胡旋舞。

太后深宫寂寞,就靠继尧大师的把戏取乐,又兼记恨苏晏害卫浚断了胳膊,害她妹夫被皇帝日日申饬,使得秦夫人在她面前见天儿地哭,哭得她心烦意乱。

她本想借着官员们弹劾的东风,趁机将苏晏收拾一通,可惜皇帝手快,没几日就把人外派出京,一口恶气无处发散。于是恨屋及乌地排斥起苏晏提议的新学,几次叫豫王把这差事辞了。

意外的是,两个素来孝顺的儿子,在关乎苏晏的事情上,态度出奇的一致。一个口是心非,嘴里说着贬降,手上却将尚方剑赐出去。另一个装聋作哑,整日忙着建院之事,连入宫问安也少了。

今日豫王来慈宁宫,话没说两三句,就动手打人,太后气得肝颤,指着他骂道:“老莱子还彩衣娱亲呢,你倒好,非但自己不娱亲,还容不下能让你娘开心的!这么忤逆不孝,待在京城作甚?让我看了堵心,还不如滚去戍边!”

豫王低头挨训,听到最后一句,大喜过望:“母后说的甚是!不如下道懿旨,放儿臣出京赴藩?”

太后银牙快要咬碎,抄起白瓷胭脂盒砸他:“滚出去!敢拆灵光寺,我拆了你的反骨!”

豫王哪里会被一个盒子砸中,侧身轻易避开,忙不迭赔罪告退。

此事传到皇帝耳中,才有今日御书房的召见。

眼下皇帝发话,问他灵光寺是否非拆不可,显然也受到来自太后的压力。皇帝知道建院地址是豫王定下的,希望在无伤大雅的前提下,顾念太后的心情,各退一步。天工院是肯定要建的,但可以另择个合适的地址,未必非要拆寺毁庙。

豫王不为所动,答:“臣弟跑遍全京城,只有那处地方最合适。再说,苏晏看了也满意。若是要换地址,不如派臣弟去一趟陕西,亲自和他解释?”

皇帝无语,半晌后叹道:“左不过一座寺庙,拆就拆吧。母后那里,朕去说项。”

豫王又说:“还有那继尧,整一个敛财的神棍,张口就是故弄玄虚的套路,我看了就想抽他。母后把他当个玩意儿,他还真当自己是玩意,见天的往宫里跑,万一和宫女弄出什么丑事……还是赶紧处置了的好。”

皇帝也隐隐怀疑,太后除了拿那个俊壮和尚解闷逗趣之外,还有点什么别的意思,碍于身份只不好说出口。豫王拿宫女做由头,这么肆无忌惮地一提,倒把皇帝不能说的猜虑给戳动了。

他警告似的瞥了一眼豫王,转而对沈柒吩咐:“豫王的话,你都听清了?这事交予你去办,既要冠冕堂皇,又要掩人耳目,还要面面俱到。办好了,朕升你的官,办砸了,你回诏狱,再蹲一个月大牢。”

皇帝这话看似矛盾,但沈柒头脑灵光,心眼多、会算计,立刻就悟出话中之意——

皇帝和豫王要联手收拾妖僧继尧,但又不方便亲自出手。“冠冕堂皇”的意思是,得找个无可指摘的罪名,破了他的高僧光环,让他身败名裂,才能顺理成章地除去。“掩人耳目”的意思是,这个罪名绝不能牵涉宫内。而“面面俱到”最难,既要让豫王顺利拆庙办学,还要让太后无话可说,甚至不能太坏她心情。

如此困难又奇葩的差事,难怪皇帝会一反常态,未见成果先把奖赏抛出来。找上他,大概也是觉得他办事快准狠,阴起人来隐忍而又果断——譬如捏住冯去恶的把柄十年,等到最要命的一刻,毫不犹豫地出首告发。

沈柒知道皇帝这是把他当做了一柄黑暗中的刀刃,专门用来除去不能见光的障碍。但他并不觉得委屈耻辱或难以接受。

也许这就是他向峰顶攀爬时,最适合的一条路,是属于他的道。

如果这样做,能让苏晏开办新学的抱负得以实现,为他的政绩添上光风霁月的一笔……沈柒低头,嘴角微微勾起,抱拳道:“臣遵旨。”

第八十一章 七郎我想你了

沈柒出了南书房,没走多远,就在步廊里与太子朱贺霖遇个正着。他退避一旁,屈膝行半跪礼。

太子容光焕发、步履轻快,见到沈柒一怔,似乎想起什么旧事,脸色微沉,驻足道:“沈‘义士’?”

这声招呼暗带讥嘲,沈柒面无表情道:“太子殿下千岁。”

太子还记恨他之前借着一身刑伤霸占苏晏,吃准苏晏心软又重恩义,享受夜夜床前照顾,以至苏晏大半个月没去东宫。

——也不知自家侍读留宿沈宅期间,有没有被人揩油吃豆腐。

太子自从开了精关,宫中便安排教引嬷嬷,以春画指导他人伦之事。结果他把人撵走,又把画乱涂,多劝几句还要发火。

景隆帝听闻,只当他害羞耍小孩子脾气,笑了笑后免去教引,说再大些自然就懂了。私下命锦衣卫打探东宫,回禀:太子对容貌姣好的宫女态度如旧,未有分毫少年情动之态,对贴身的几个小内侍也只当玩伴。唯独就是对太子侍读苏晏另眼相待,一封来自陕西的问安信来来回回翻看到折痕将破,方才裱糊收藏。

太子喜欢苏晏,几乎是明明白白写在脸上,皇帝一望便知。但这股喜欢过于清澈,带着少年人热烈而纯粹的意气,并不掺杂情欲成分,也让皇帝放了几分心,把防备的目光更多投向素行不良又蠢蠢欲动的豫王。

皇帝知道豫王猎艳成性,被他再三敲打后,如今的确不再对朝中官员出手,也愿意为国为民办实事,看着像是改邪归正、洁身自好了,可始终没有放弃对苏晏的执念,实在有些头疼。

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除非真把豫王关入凤阳高墙,否则就算派出锦衣卫盯梢,也未必能盯住每日十二个时辰。可要真把豫王给囚禁了,且不说他身为亲兄长忍不忍心,太后必然第一个跳出来骂他戕害手足,甚至还会护短地骂苏晏惑主媚上,下懿旨直接赐死了事。

如此左右为难,干脆借着卫浚受伤致残这事,先将苏晏送出京城一段时间,远离漩涡中心,去地方历练,为将来的晋升积累资历与政绩。也让豫王冷静冷静,说不定过个一年半载的,他这多情又薄情的弟弟另结新欢,对苏晏的念想也就淡了。

皇帝克己守礼,为成全对方的抱负而忍痛割舍情爱,于公于私都不愿见自己守护的社稷人才遭到玷污,为苏晏计之长远。豫王却只当他是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一面自诩公义,一面暗中苟且,为了自己名声,让苏晏做了个见不得光的地下情人。这也就罢了,苏晏出了事,他却迫于各方压力不肯力保,甚至把人贬官外放,实在自私得很。

——若我在这个位置上,无论如何都会先保全心爱之人,如果对方非要一个名分,我甚至可以册封男后昭告天下。谁敢反对,天子一怒伏尸百万,难道是白说的?豫王如是想。

豫王有心拿水榭里的情事刺激皇帝,可惜苏晏次日便离了京,空口无凭效果不佳,只能等当事人从陕西回来,设计让皇帝亲眼目睹,好逼他彻底放弃苏晏,继续端他明君的架子去。

兄弟俩一个嫌弃对方荒淫,一个鄙夷对方虚伪,以至于太子那点心思在他们眼中,就跟小孩儿玩过家家似的,不值一哂。

但沈柒在小南院蹲过房梁,亲眼见太子在床上与苏晏嬉戏玩闹,言语间暴露内心遐想,心思绝不单纯。更兼登门给下马威那次,太子眼底分明充斥着对另一人浓烈的占有欲,凌傲地盯着他,那是竞争中的雄性才会有的敌意眼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