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铁血宋徽宗 > 铁血宋徽宗 第233节

铁血宋徽宗 第233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猫虎虎113瓶;五月渔郎30瓶;白棠海妖、一期一会、小怪兽大怪物、此人悲剧、雨落隔川20瓶;zzz、估衣、清飏婉兮10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12章 彗星主灾异

林玄礼心说:[好家伙,我距离征服埃及还有一段距离呢!]

[不征服埃及就没有人修这条河道。征服埃及也不会持久,鄙人对于中东战争略有研究,征服埃及没那么简单,他们不会驯服,会反复反叛。英国修的河道,被以色列抢走,然后两国就抢运河,收过路费。]

[多的记不清楚了,就记得他们反复战争,就为了土地和河流。]

[那可是真正的天高皇帝远,派谁过去治理,等到十几年后都会脱离管理。宋军不敢反叛因为朝廷控制着粮草。]

当然是拒绝啦!运河距离庆国近,距离大宋远,大宋出兵占领哪里,修造运河,确实能够通商获利,但不安全。除非是一步步的扩张过去。

拿起地图画了一个圈,批示道:子孙后代,有攻城略地至此地者,可以修造运河,联通大陆。切记徐徐图之,切勿损伤民力。

接下来的奏疏提出朝廷现在的隐患——什么样的朝廷都有隐患,而且要不断的发现隐患,毕竟居安思危嘛。

是李纲写的!

西北战线上,弄到手的七座城池没那么安分,始终在一边治理一边平乱。

知县上奏:四月初,有数百流民向城中聚集,臣认为他们试图在浴佛节盛会上闹事,西夏人笃信佛教,归顺的党项人汉人都深信不疑,浴佛节是重大节日,地方官为了与民同乐,也必须前往参加,趁机安抚百姓之心,臣当时不敢不去,恐怕这些新归顺的番子误以为朝廷与他们有隔阂……臣只得前往。当时王舜臣带兵路过,借宿在府衙中,闻听此事,带了三个人与臣同去。臣眼见有不少佩刀、面向凶恶的人欲动手又不敢,都被王舜臣吓退。

林玄礼看着就觉得可乐,说实话谋反这些人真有点贪生怕死,都要谋反了,居然害怕先死。其实不用怕,王舜臣能把你们都干掉。批示,赏赐知县,赏赐王舜臣——他在宁夏路的边关到处帮忙。

韩世忠现在也有不少经历,大的战争没有,带着几千人去平定几百到几千不等的□□倒是常有的事,还会互相借调。

上了年纪的文臣武将镇守一方,这些地位略低或年轻矫健的将领就被来回差遣,到处平乱。

……

又是大朝会。国家内外小事不断,大事没有。

官家有点惆怅,甚至想找官员们吵一架,激发一下自己的活力。但没什么借口,也不是很想听他们唠叨。只好在朝会散了之后继续接见天授院进贡的神童,确实是神童,有种现代人都没有的智慧光芒,在经史法律和物理方面都比得上成年人。

可见其家学渊源。

林玄礼和这个小少年聊了一会,感觉自己的蒸汽机都有希望了:“张丑牛…为何叫这个名字?”就算是半夜丑时出生,也不应该用这么大的怨念,给孩子叫这个名字。

张丑牛涨红了脸:“官家……相师说学生将来能名垂青史,但命犯丑时,需要叫这个名字叫到二十岁,方能破解。”

林玄礼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命犯丑时,你就直接说你容易死于熬夜不睡觉呗。]

[说实话凌晨一点到三点也不算是熬夜,我以前凌晨两点下班,到家三点,睡觉时快四点了,我依然是个大帅哥啊。]

[将来考状元时不叫这个就行。]

“你自己拟定书单,想要什么书,朕按照书单赐给你。”

三天之后,张丑牛厚着脸皮递上一张写了三十多套书的清单。

华梅本来是平静的办差,看了清单之后情不自禁阴阳怪气:“你可真够客气的,不愧是学富五车啊。”这一套书就十几本,三十多套书约有二百多本,足够装一车的。

官家看完书单之后差点反悔:“真不应该因为聊得好,就许给他书单。”

张商英忍俊不禁,谢罪道:“官家既有惜才爱财的心,何惜几百本书呢。若是实在舍不得,就只准他阅读吧。”

林玄礼瞪他:“那样太吝啬了。你别在这说风凉话,我问你,大宋现在有多少户人?”

“两千壹拾万户,共计九千七百二十余万人,再过三五年光景,大宋的人口就能多达万万,朝廷的赋税充裕。”

林玄礼伸手点了点桌子上堆了半个月的一摞奏本:“朝廷现在的隐患,还是过去那个。地少人多,而且分布不均。大的府城中摩肩擦踵人满为患,有些小城小寨、道路难行,又不出名的地方,人烟稀少。你们这些丞相,得想办法平衡此事。劝导百姓,迁居、开荒。”

要不然找不到工作的人会生乱,荒山野岭会退化成穷山僻壤,然后用不上最新的科技,人也没有出息,还会有为害乡里的土皇帝,不受朝廷重视的地方,自然有人重视。

张商英:“是。”

林玄礼叹气,心说:[世界用来清理多余人口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战争。]

[可惜我不能这么干。]

[不论是通过战争消耗本国男丁的战斗力,还是清除别国的多余人口,占领他们的城池……朕都不太愿意。]

[苍天啊,给我橡胶树吧,让这帮穿越的老伙计在死之前研究出避孕套来,然后再拿神仙的故事一编撰,诶嘿。]

张商英看官家目光迷离的魂游天外,沉吟了一会:“臣斗胆问一句,都是哪些人上报此事?”上奏这件事的应该有几个人,但别人说的官家都没信,唯独新收到的这封奏折说服了官家。那个人他是谁?他怎么能做到?我这个丞相都做不到!

外任知府的李纲任期已满,回京述职。启程前给官家上了奏折,诚恳的启奏大宋现在的优势劣势、兴衰困境。除了人口分布不均之外,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宋固有范围的官员对出身燕云路、宁夏路这两个刚刚收服不久地区的官员,有种难以言喻、难以控制的排挤。而且排挤的有理有据,就说他们有可能再次谋反,这话有道理,但也有可能用这个方法将人逼反。

林玄礼准备看第二遍奏本:“是李纲。他目光如炬,写的很有道理。让中书舍人拟旨,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加金紫光禄大夫,龙图阁学士。”

童贯:“遵旨。”

张商英退下后,回到政事堂,见韩忠彦和徐绩在继续冷战,无视对方,原本还庆幸他们不结党互相攻击,现在有些不耐烦了:“二位相公!听我一言,官家爱重李纲,到了难以言喻的程度。”

韩忠彦和徐绩表面上愿闻其详,心里头都觉得张商英又在胡乱多疑。

张商英:“我前年也上奏说人口不均!官家置若罔闻!李纲一上奏,官家就听信了!还令他做参知政事,官家要推行他的新法新政吗?!”

两位相公这才振作起来:“什么新政??”

“什么样的新政??”

张商英严肃的说:“我也不知道。但要解决问题,就会有新政,用了新政,必有弊端。但愿官家还能三思而后行,确保万无一失。”不要像神宗对王安石那样,全听全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