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铁血宋徽宗 > 铁血宋徽宗 第146节

铁血宋徽宗 第146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十名从各部抽调的精英弓箭手被箭射死了八个,另外两个被斡离不带人乱刀砍死。

完颜阿骨打和第三子讹里朵(完颜宗尧)都是胸腹中箭。讹里朵昏迷着跌下马,阿骨打还勉强能坐在马上,大声指挥他们进城做该做的事,用布带扎紧伤口,

二子完颜宗望(斡离不)砍死了那两个弓箭手,在父亲和弟弟的病榻前,抓着剪下来的滴血箭枝,对着混同江立誓一定为他们复仇。

北风萧萧,白雪飘飘,战胜的部落带着重伤昏迷的酋长收兵回老家。

不敢逼问这次战争的主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知道他们口中绝无真话。

斡离不跟着阿骨打征战多年,战功卓越,压过了大哥的名望,被推举为新的酋长。

以上是全过程。

萧奉先对辽主说:“我暗中为主上剪除心腹大患,如今天命已除,主上可以高枕无忧。”

转头又在给宋主的书信上简单写了过程:承蒙宋主厚赐,赠我金玉玩器。在女真部参与平乱的混战之中,阿骨打及其子被暗箭重伤,不治身亡。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王繁英:“厚土生春系列店铺只在辽五京中的三个有开设,东京店铺虽然距离战场较近,也有八百多里地,音信不通,什么消息都没有回报。距离太远了,非要打听远方的战争,惹人生疑。”

林玄礼抛下弟弟们跟着她走到小楼的屋外栏杆处,转身关上门,将信将疑看完这封信,烤肉已经快要凉了,为了提神换了一间屋子开窗透气,屋外的白雪混着梅花香气,在一阵北风的吹拂下扑面而来,猛的让人精神一振。他紧握着这封信,声音有些干涩飘忽,感觉自己耳中听得见擂鼓般的心跳:“英英,你说这封信是真是假?”

这是我自从穿越以来,干的第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守住了金明寨,第二件事是推动战争获得了整个宁夏平原,抓个太后不算大事,但搅动风云,杀了阿骨打是大事!

王繁英沉吟了一会:“我认为应该是真的。官家,你别掉以轻心。大凡一个部落能做到骁勇善战,是因为求生不易。大凡穷山恶水多刁民,都是因为没有吃饱了喝茶闲聊的条件。”

只要辽国继续压迫女真部,只要他们还得应付苛捐杂税,在黑山白水中艰难求生,就还会出现像你说的完颜阿骨打那样勇猛有野心的王。

林玄礼深呼吸了两次,被灌了满嘴的西北风呛得咳嗽了两声。“咳咳咳咳,你说得对。我不能掉以轻心。战争不可避免。我需要加强科技,修缮水利,加强教育。宣德三年,虽然不能出宫,要做的事还是很多啊!粘罕有可能来找我,这次我还得装作不知道。真糟糕,面对他,对演技的要求太高了,我达不到。”

王繁英笑了起来:“那我不管。萧奉先这个人是真有趣。”

“哦对,对,还有他。还像过去一样,把所有时新的首饰、绸缎在上市出售之前,先给辽主和他各送一份。”他们可能以为我在交一种另类的岁供,其实我这是一种营销。辽国贵族只要看到宋风新品时装,就知道该去厚土生春铺里购买。我是什么神奇的经商奇才??

林玄礼沉默了一会,握着栏杆,已经下定决心:“英英,你有没有听说过,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以前我不懂,现在我懂了。好烦啊。

王繁英似乎也被这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宫城、如血一样殷红的梅花勾起一点心事。微微皱着眉:“我经历过。当率领部众和国家,吃苦受累,历尽艰辛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把屠杀异种和异教平民的恶棍全部消灭之后,会有人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不是抹黑那些英烈的名誉,而是在人们的记忆中抹掉这件事。”

你知道你放弃了什么吗?皇帝不需要养匪自重,但是也需要赫赫战功,把一切危机都消灭于无形中,没有人知道你做了什么。后人如果知道你给萧奉先行贿,要他杀一个小酋长,你的名声可不太好。

林玄礼看着她懒洋洋的神态,觉得其中有些更深邃的悲哀。就像不学宋史的人没多少知道六哥在历史上的赫赫战功,这是文人出于重文轻武的目的,所进行的一次大型阴谋,对话语权的绝对垄断,威胁后来的皇帝,如果你不听话,我们黑你一千年。

那有什么关系呢,黑我六哥的文人都是傻逼,傻逼活不好,死不好,只会叽叽歪歪。伸手抱住老婆:“但我们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可能没有后悔药,但是永远都有机会。”大概是无穷的生命吧?谁知道呢。

王繁英吻了吻这个傻白甜:“我饿了。”

两人进屋去,若无其事的和兄弟们推杯换盏。

虽然没有辣椒粉和花生,但芝麻、杏仁粉和花椒麻椒混合的蘸料也很美味,又香又麻。

不论是羊肉、羊腰子、鹿肉、鹿心,切片烤好蘸着吃,无敌了。烫着喝的香醇黄酒,又浓厚又美味。

新年总是老几样,祭天、祭祖、大宴群臣我,万国来朝的盛况,有人得风寒。

抱着两个小侄女出去看花灯,看相扑,吃元宵,更幼小的两个宝宝怕冷风,留在宫里。

“哎呀,再过两年,叔叔就不能抱着你们了。”七岁之后要开始避嫌,最起码不能直接坐在皇帝叔叔的手臂上。

二宝娇娇气气的说:“叔叔~到时候带我去打猎好不好?”

宣德三年春,林玄礼在忙完亲耕礼,又把宫里观稼殿前面的地种好,再次下旨重申朕就是要成熟的嘉禾。

开始大朝会。

苏轼本着宜早不宜迟,谁知道黄河什么时候泛滥的心态,直接在朝会上,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提出一个五年计划。

“开山、扩宽河道、制造湖泊蓄水,疏通河道、植树造林、沿河岸设烽火台传递消息。如此施为,可以确保黄河百年内,不会爆发大水患,按理不会改道。而烽火台能让下游及时逃上高地。臣观察了桃花汛、夏秋汛情,水流涛涛不觉,但速度并非极快。与船行的速度相差不大。”

跑马可能来不及传递消息,那么烽火台呢?要想办法!

林玄礼坐在陛阶之上的宝座中,几乎要为他鼓掌叫好。太棒了吧!你是天才。

兵部尚书章楶虽然和苏轼关系不错,还是立刻提出反对意见:“官家,臣以为烽火台不可设立。只能以烽火为号,传递一种消息,容易将战事和汛情弄混,而且在中原腹地修造烽火台,必然导致百姓人心惶惶,畏惧奔逃。”

兵部的职权不大,本来是被枢密院给架空了,但在他担任兵部尚书之后,枢密使的位置空悬了一年有余,另外两位枢密副使也就很识趣的明白官家的态度。

徐绩现在已经升任户部侍郎,也出列断然反对:“启禀官家,臣以为修缮河道、开挖河渠、开山扩土这等大事,劳民伤财。倘若能有益于黄河,自当行事。但苏轼所奏方略,都是他的推测,一旦耗费千万贯,动用民力百万,而徒劳无功,黄河再次泛滥,谁能承担?”你得先拿出这套方略可靠的证据,最好能给当地百姓增产增收,还不能影响各地良田。

幸好在苏轼的计划中准备改湖泊水库的都是低洼地,那些地方不算是良田。

作者有话要说:【1】主帅在转包时扣了一些钱。

【2】阿骨打非常勇猛,而且是有勇有谋,希望我写出来了。斡离不也超勇的……

第129章 坦率又无保留

苏轼提出的是一项需要在全国各地动工的巨大工程。其中有不少地方,要求移动扩宽河流转弯处的河道,让水流不急转就不那么加速凶猛、以及不会产生暗流。

满朝官员分为三派:这得花多少钱啊绝对不行/不能仓促动工必须考虑详细/前人治水方略也没有这么干的需要理论支持才能这么干,不是你在河上吃苦晒黑你说的就算。

理论考察不由皇帝负责。

饱学鸿儒引经据典,援引从郑国渠开始的历代治水资料,详细探讨《苏轼治水条陈》中每一条的可行性。水部本来也有治水官员,在政事堂的注视下开始分析解释。

苏轼则继续和他们争论烽火台的必要性。如果消息传递的够快,下游百姓可以在洪水到来前的一两天就打点行囊背着粮食往山上跑,那能救人无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