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铁血宋徽宗 > 铁血宋徽宗 第136节

铁血宋徽宗 第136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新增的辽阔的宁夏平原让今年赋税增加了许多,而减税和免除部分欠债外加劝耕的政策让流民数量骤降。

很多知府都发来了丰收喜报,而且是由南到北,按照收割的时间不同逐步发来,看起来整个大宋都丰收了。

唯一一个不幸的消息是,野猪和老虎下山打架,把官家等了一年的嘉禾给毁了。

县令战战兢兢的禀报这一消息,说发动全村人找,没找到那颗嘉禾。好消息是老虎和野猪都给打死了。

林玄礼咬咬牙,惩罚他们下次就不敢上报了,奖励他们准得有人造假然后说毁了,批示:朕不怪罪你,你也不必怪罪百姓,权当没这回事吧。

郭成:丰收了!李乾顺非常安分守己,祈求重开边关榷场。

种师道:今年臣管辖的屯田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多一点点富裕积蓄,以备不时之需。

大部分安抚使也递交了屯田收获不菲的报告。

苏轼:观看黄河秋汛,臣依然摸不着头脑。

第121章 高了八万贯

宫里唯一的两名孕妇即将临盆。

这在明面上和林玄礼没多大关系,他就隔着帘子见了一面,被她们拜谢,然后云淡风轻的走了。

暗地里和皇后庆贺:“不用自己生可真好。你要是怀孕了我还得操心,生了还怕死。什么血脉不血脉的,我只想要老婆不想生孩子。大宋又不是第一次出现没儿子的皇帝。”

王繁英也很乐呵:“小孩太容易夭折了,上到帝王,下到民间,这种夭折的比例我是真不愿意生。”

中秋节前吃了好几天螃蟹,带着一身中秋限定熏香,去开经筵,听人讲课。林玄礼半个月前给他们的题目,要他们讲《富国强民》系列题目,还真有不少各地官员如何在不横征暴敛的前提下增加收入。主要以花式种田、使用更好的肥料、精耕细作为主,其他手工业依然不算是支柱。

努力抽出时间,一连听了好几天,就确定了一件事,在目前筛选出来的六名比较善于敛财的官员之中,徐绩是最棒的!之前连续上奏陈述茶盐专卖给百姓带来的诸多痛苦,譬如黑心商人以次充好,用柿子树叶子冒充茶叶,喝的人纷纷生病,而茶又不可缺少。还有盐里掺杂白沙、面粉、灰土,而且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垄断而随意涨价。

林玄礼当然知道这件事,但是……茶盐法赚了超多的钱,远胜于他和皇后私底下经商赚到的钱,轻易废黜之后,国家收入减少,黑心资本家收入会增加。

不过徐绩确实不错,他担任通州通判时,当地百姓苦于海边没有堤坝,他就组织人手修造堤坝,防御海浪,修造好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同时又让许多百姓有了格外的生计。可能是钓鱼摸鱼捞海带一类的工作,也没写清楚。

已经诏令徐绩进京面圣,详细解释一下他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的详细项目。徐绩的奏折中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财、节省民力的方式。

毕竟有太多的官员不懂什么叫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就知道生搬硬套,完全不考虑各地差异。

大概光出一个详细指导还不够,如果徐绩有足够的能力,他可能要在各地奔波,多抓一些案例出来刊印成册。幸好这人还年轻,才五十多岁,再干二十年不成问题。

林玄礼捧着大本的账册,看来看去,还发现了一个好消息:“去,请丞相们进宫。”

等了一会,两位老丞相准时出现。

林玄礼疑惑的问:“今年的赋税比往年多了不少,而且多的有些奇怪,这是什么缘故?朕让他们轻徭役,薄赋税,有人为了贪功故意盘剥百姓么?”

今年统计出来的赋税同比有所增长,而且高于预期,大概高了八万贯左右。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有了这八万贯,再加上今年做生意赚的三万贯,明年要是有点什么小事儿,都不用搞通货膨胀出来应付局面。我有钱啦有钱啦~

章惇脸上涌起淡淡的笑意,解释道:“官家还记得多年前,您倡议在新种的树四年内不收税,不论是桑蚕税还是果子税,都不收的事情吗。”

以前是只要种树就收税,不论这树多大,因此没有人愿意种小树。

林玄礼很快就想起来了:“记得啊,也算是个仁政吧。不过我当时没想到福泽百姓。”

当年六哥采纳了这个建议,之后一连几年都没什么变化,显然这需要时间,不过京郊绿化确实好了一点点,可能是有无聊村民到处插柳吧。

章惇瞥了一眼韩忠彦,依旧自己解释:“政令昭告天下的第一年,有许多人不信,生怕官府朝令夕改。少数百姓在家里种了桑树,还有些悄悄把树种在村头的空地荒地上,连续两年都没有被衙役收税,更多的百姓都开始种树,养蚕,种果树填补青黄不接时,食物上的空缺。过了这些年,终于在桑蚕税的账面上有了明显变化。此前种下的那些树,现在开始一起收税了!”

韩忠彦补充道:“臣和章子厚商议、询问了两日,才弄明白其中原委。官家当年虽然年少,已是高瞻远瞩,天下尽在眼下。先帝宽仁爱民,采纳了官家的建议。”

俩人真诚的、真心实意的赞美。

有不少奏报说,那些村镇之中无法耕种的地方,都被人趁夜色乱插了许多槐树、榆树、柳树的枝条。其中槐花、榆钱都能吃,更有价值一些,一旦遇到灾荒,榆树皮也能吃。

林玄礼摸摸下巴:“因缘际会。”

我哪知道能有这么好的结果,我只是觉得京郊光秃秃的,全是秃草荒草,没有几棵树,想要加强一下绿化。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诚不欺我。

“既然这些赋税有来由,朕就放心了。治大国如烹小鲜,果真如此,最近烘了点香酥小黄鱼…当零嘴,骨头都酥了。你们带两包回去,佐粥或者当零食都不错。”其实是偷偷投喂还在吃素的小侄女的,总感觉这俩孩子最近不长个了。

官家说完之后,打开旁边用细布作为密封的瓷罐子,摸出两条香葱味的低盐香酥小黄鱼,吧唧吧唧的吃了。这一口一个的小鱼处理的非常干净,头和内脏都处理的很干净。当零食吃轻而易举吃一罐。

章惇和韩忠彦回到政事堂,面面相觑了一会:“这下不用猜测了。”

最近出现在官家草诏和纸条上的神秘鱼腥味有来源的,还以为官家沉迷钓鱼去了。

原来只是一边批奏折一边吃零嘴。

……

没几日,林玄礼正在批奏折。边关太平无事,各国和诸藩镇和和气气,只要大宋兵力足够强大他们都热爱和平,能歌善舞,友好往来。各地也只有些琐碎的事。

有人上奏说,苏轼虽然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派丞相去研究黄河水患于理不合,希望官家换个合适的职务。

[我不想太讲道理,太客气会让你们蹬鼻子上脸。我要让你们都知道,苏轼是我最宠爱的胖子!]

[我怎么总在批奏折。我就没点别的事可干吗?]

[难怪昏君都很快乐,谁愿意全年无休的工作啊,没全勤没老板盯着。要不是老子当年当烧烤师也全年无休,习惯了这种工作强度,早他妈烦了。]

宗泽的奏本上写,有一名海商,名叫陈庆,生意做的挺大,继承了家里的事业,也是年少天才,数年间从三艘货船扩张到十艘大船,说梦得南海观音暗示他应该出海远洋,去发现‘长在土地里的果仁’、‘通红多汁的巨大樱桃’、‘有喜庆红色的尖而长的花椒亲戚’、‘香辛一层层的萝卜’。海商不明就里,想要请教天授院这算不算天授,以及能不能购买一些火器。

这种小事本来不足以上达天听,但是宗泽曾经听官家问过有没有来找他的海商,觉得其中有什么神秘的联系,询问农学家,没有这四种蔬菜或中药之后,立刻上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