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穿到古代的教书匠 > 第46节

第46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戍边战士有福了!”想明白其中的关节并不难,皇家的爷仨很快就想到了最需要御寒物资的地方。

“德华,这机器生产速度如何?需要多少煤?多久能制造一台?一年能纺多少纱?”柴宗训急切地追问道。明年是他登基的元年,他的父亲已经为他打下了坚不可摧的万里江山,他迫切地希望能有一场别的什么政绩在巩固他在军方的影响力。

“糊涂!”陈抟沉了脸一点也不客气地对柴宗训说,“机器既然要借天地五行之气而成,用的多了自然会有伤天和,怎么可以急切地增加生产?”

“有……伤天和?”柴宗训有点傻眼。

“金属义而主兵,失义则好战必亡;木性仁而主和,失仁则好争不让;水育智而主节,失智则盲从不思,必受其灾;火生礼而主祀,失礼则盛速亡迅,类同焰火;土为信而主诚,失信则民风乱矣!”

简单点说,陈抟觉得这种机器用多了,容易引发战争,引起人们的争胜心,让人盲从潮流,可持续性差,并且会让民风失去淳朴,变得市侩。

崔瑛简直佩服这位悟道的功夫,他说得与曾经那个时代工业革命后的发展简直神相似,他甚至怀疑陈抟才是那个真真的穿越者。

陈抟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机器需要节制,不能扩大生产的理由,而最终也没逃掉这顿唠叨的柴宗训只能默默无言地也发出一声尴尬的“呵呵”。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所有理论除了五行对应仁义礼智信是百度百科上未经证实的靠谱资料外,所有理论均为本人瞎编,感觉自己功力又增长了呢。

从我的感觉上来说,中国的文化里对人与自然的平衡还是比较在乎的,相信没有外部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本土的工业化不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是我自己一点理想主义的看法。

第94章 烟花的作用

“德华你那礼物可害苦我了,”柴永岱刚一见到崔瑛便抱怨道,“说是什么走马灯,结果害得我听白云先生念了一通义理,晚上做梦都是天地阴阳五行什么的,到现在脑子都是迷糊的。”

他紧紧抓着崔瑛的手,报复性地捏了一下,“今儿你得给我好好说说这个机器,我可不要听什么义理,只要听那个什么原理。”

“等闲人想见先生一面而不可得,听了先生一晚上的高论居然犹嫌不足,您可真是……”崔瑛正正经经地朝柴荣和柴宗训见了礼,才笑着摇摇头,回答他的话。

“义理的事儿后面朕派些国子学里的勋贵子弟去学学,今儿还是说说机器的事吧。”柴荣岔过话题道。这也是刚过正月十五,礼部与殿前司依旧忙碌着新帝登基的典礼,但身处其中的人此时却没什么事了,流程已经商定好,只等到时候跟着礼部官员一步一步行动就行。

显德二十三年说起来算是风调雨顺,黄河没有起舞,长江没有泛滥,水旱蝗灾虽然有但都局限于一州一府,北边的耶律贤正忙着改汉制,稳定国内,暂时还没有空闲南侵,老百姓的生活相对安宁。开年之后居然没什么政务的柴荣和柴宗训干脆就召了崔瑛进宫,仔细询问机器的事情。

“这个机器的原理其实和走马灯是一样的。”崔瑛这句话一说,柴宗训忍不住掐了掐眉心,他们昨晚可以算得上落荒而逃了,听陈抟念叨那些似儒非儒,类道非道,兼具黄老儒墨的理论实在是让他们这实用主义的施政者相当头疼了。陈抟阐发义理的开头也是这么一句话,柴宗训有种又要听长篇大论的错觉。

显然曾经是一位优秀老师的崔瑛只要愿意,还是能够将枯燥的说明讲得生动有趣的,他客气地从侍女手中接过煮茶的小火炉,向那侍女讨了六安瓜片,同时烧水泡茶。

“陛下您看,”崔瑛坐在那小小的红炉火炉旁,一边扇风催火,一边说道,“这茶壶里的水只要烧开,便能顶着那茶壶盖儿动个不停,若这茶壶更大些,那气只能从一个小口子出来,那股子力气比人也差不了多少,足够带动轻便些的物件活动了。”

“就和这么一个小小的茶壶一样?”柴荣走下玉阶,来到崔瑛身边弯下腰来,用手指轻轻地在茶壶盖上按了一下,感受那其中的力道,转头对柴宗训道,“你娘说世事洞明皆学问,果然有道理啊。”

柴宗训也围着这机器转了几圈,若有所思道:“这个应该能用在不少地方?就是会砍掉不少树?娘好像说树对黄河影响挺大的?”

“是,树能保持水土,减少河中的泥沙,避免水位提升。”崔瑛赶紧补充道,“不能用砍树来补充燃料,这个要用石炭,晋中地区不少,汴梁城外也有,比木头要耐烧得多。”此时的百姓已经开始学会使用煤炭了,从勘探到采矿都不用崔瑛费心。

“咱们可以就近建个作坊。”柴永岱兴致勃勃地说,“晋中铁也多,石炭也多,建个制机器的作坊,制好的机器让分到各个驻军或皇庄去,又补充了军资还能不像白云先生说的那样有伤天和。”

“晋中啊,”崔瑛担忧地说,“那儿离契丹太近了吧,我听说耶律贤最近快稳住朝政了,说不好什么时候又要南下,若把作坊建到那儿,被他一锅端了,那可亏了。作坊还是建在汴梁城吧,不论是湖心岛还是群山环抱易守难攻的地方都好。”

崔瑛想起国朝曾经有一段时间将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建在地形复杂的西南西北地区,再联想起历史上辽金元的崛起,小心地建议道。

“怕什么?”柴荣好笑道,“燕云已归,那群胡儿要想南下牧马,也得看看我大周守城的将领同意不同意。”

崔瑛听得这话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自信,忽然一怔,他很多时候都将这个王朝与历史上的宋朝等同起来,他看到的许多事情也都与印象中的宋朝没有太大的分别。

这让他一直忽略了一点,能凭一己之力收复燕云十六州,能包容并让一位穿越而来的奇女子展现自己才华的雄主,他主导下的王朝会比曾经历史上的那个总是在求和的王朝要自信得多,也强大得多。

崔瑛一时思绪万千,他张了张嘴,刚想说点什么,一边的柴永岱却笑呵呵地说:“德华你也太看得起北边的胡儿了,我们都是听过白云先生讲道的人,连我们都搞不清楚那玩意儿是怎么弄的,你以为那群连字儿也不识得几个的胡儿能看懂?机器到他们手上估计也就是熔了铸些刀枪的命。”

崔瑛觉得他说得非常有道理,别说让一个没接触过现代科技的人去操作机器这么复杂的事了,他教老教师用傻瓜软件剪个视频都要费不少功夫呢。那么长时间大周军如果还不能把机器给抢回来的话,大概也没什么抢回来的必要了。

“这机器既然是能借天地之力,恐怕不会只能做纺纱这一件事吧?”柴宗训对陈抟的念叨心有余悸,脑海里又窜出那句,“这个东西能动起来与走马灯一样,都是借天地万物之力”,顺着陈抟的思路想想,机器可以喻国,也可以喻人,喻国为强国之道,喻人那必是君子,而君子不器,自古以来读书人都不是专项定制的,而是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那这机器当然也是一样的。

崔瑛当然不知道陈抟已经对柴宗训洗脑成功了,他理所当然地点点头道,“没错,这机器确实可以有很多用途,比如制一个拉丝机,如果可以大量地拉出均匀的铜丝来,千里传音、百夜如昼在几年内就能实现。还比如这可以放在大船大车上取代人力,不过那个需要炼制更多的铁。”

崔瑛比较放松,这不是正经的君前奏对,没有史官在侧,而蒸汽机的出现让他看到了近代化的曙光,在他的概念里有蒸汽机就能有电线,有电线就有电力,有电力四舍五入一下电脑也就不远了嘛,于是一个没刹住车,他几乎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能做的东西给倒了个干净。

“你下面打算怎么做,朕的内库任你取用!”皇家爷仨听得目瞪口呆、热血沸腾,恨不得崔瑛话中那拖着长长身体的火龙早早地在自家土地上翱翔,那一瞬千里的仙术能早早在宫里实现。柴荣这话一说出,自觉自己可比开内库任尉缭取用的秦始皇,他也等着他的尉缭给他一个保证。

“这可不是臣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崔瑛摇头道,“臣只给道长们提了一点想法,所有的事儿都是道长们做的。”

柴荣深深地吐了两口气,忍住喷崔瑛一脸的想法。

宫中的人在为帝国的未来费尽心思,但过了一个平安年的汴梁百姓们,此时却更关心控鹤军里新出的烟花。

“他婶子你请了啥呀?”一个头戴珠钗的妇人问同行的另一个人。

“我请了个走地旋光,听说出门前在院子里转一圈能转运,我给我家汉子请了半打,保佑他平平安安的。你又请了啥?”

“我请天女散花,我儿子正相媳妇呢,天女保佑我儿找个能干贤惠的。”

“这样说起来,你儿子不是读书人么,怎么不买一板子高升?这都快春闱了,别让别人赶先儿了!”

刚刚过了新年,急忙忙上京打算跟崔瑛好好学习顺便考春闱的张雷,刚进汴梁城就听到了一串让他听不太懂的话。

第95章 张雷的见闻

“要不,咱们也去买一板子高升?”六安这一回发解试通过了七个人,叶知秋和成寅一商议,干脆给他们包了一条船,让两个熟悉路途的人带着他们一起上京,也有个照应。此时说话的就是与张雷同行的另一个举子,他有些讪讪地说,“这事儿听着就像是咱们县尊的手笔,他是最灵验不过的了。”

张雷想和他们说一说子不语怪力乱神的道理,但看另外六个人眼巴巴的姿态,又觉得刚入京就给他们浇冷水实在不合适,便点了点头,朝旁边的妇人打听售卖焰火的地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