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与权谋 > 第128节

第128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后来宫里便不再卯时点灯。

章年卿闻言噤声,不再多问。不多时,章年卿远远见前面有天光隐约,冯承辉立即拉住他,“且等等。”章年卿不明所以,周围停下脚步的官员却越来越多,悉悉索索,大家小声的说话、寒暄。动静不大,只在夜色中显得有些吵闹。

掌灯太监是来接河南提塘官的折子的,这是和景年间传下来的旧俗。献宗死后,宫里虽不许再点角灯,却让会掌灯太监来接各省提塘官和衙门的折子。和景帝体恤下臣,笑言外臣不比京官,宫里一年都进不了几次,掌掌灯照照路也是应当。

却只字不提,失足掉在御河的大臣是京官。诸位大人也不好再这等小事上计较,只能每日掐点赶趟,借光行路。

等天光期间,有人见章年卿脸生,经人提点,上前来打招呼。章年卿不卑不亢,微笑应着。那人看清提塘官的衣饰后,挤眉弄眼对章年卿道:“此人是河南提塘官吴世成。”

章年卿一笑,不动声色道:“金大人这是何意?”

金大人呵呵笑道:“章大人运气不佳啊。头一天来,便要在忠义中挑一个担子。”话音未落,有人道,“天光来了,诸位大人仔细脚下。”诸臣蜂拥而上。

掌灯太监不是一个人来的,随行带了七八个小太监,每个人手上都提着角灯。显然是对这些‘借光行路’的大臣习惯了。皇上也曾默许了,这些小太监才敢顺道捎一程。

章年卿对冯承辉道:“难怪岳父大人一大早催着我早起。”他低低笑了,“原来是心疼女婿。”冯承辉暗骂:“油嘴滑舌。”

章年卿素来唤他冯先生的,这么多年鲜有改口,可不是油腔滑调吗。冯承辉笑着摇摇头,对他的不紧张而感到高兴。

小朝议上开泰帝并没有对章年卿另眼以待,内阁大学士来来去去似乎对他并没有什么影响。偶尔,无意中遇到某个难题,开泰帝下意识道:“宗贤,你怎么看。宗贤?”一抬头,望着满屋沉默不语的大臣,目光落到尚且青涩章年卿身上,淡淡挪开,又点了一人,若无其事道:“尚文贺,你说。”

整个过程没人提河南的事,仿佛今晨那个河南提塘官不曾来过一样。

小朝议散后,章年卿等人又马不停蹄赶到大殿外,跟着诸位大臣位列朝班。章年卿如今是阁臣,朝班名次自然朝前提了提。章年卿除了年轻些,论资排辈基本不输谁。不多时,已经站到冯承辉并列的地方。

冯承辉在内阁是光杆大学士,在朝中也没有担任什么官职。按理说,应排在章年卿身后。可章年卿是他的学生兼女婿,道理上,章年卿应该居于其后才对。

翁婿二人互相谦让了半晌,司礼大太监已经出来唱名,两人还没站好。冯承辉拉着章年卿胳膊,往自己前面一杵,“好了。天德你就安安宁宁站这里,江山代有才人出。我这个做长辈的应礼让你才是。”

不待章年卿说什么,又拿话堵住他的嘴,“我知你孝顺。可在朝堂上是讲孝顺的时候吗。快站好。”章年卿一噎,下只好转身,刚站定。皇上便来了,随诸人一起跪下,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整个早朝的过程都很顺利,小朝议后大小事基本都已拿出章程,如今不过是再在文武百官面前走一遍过程。

如今朝堂上齐王党一家独大,齐地之人扬眉吐气,其他人忍气吞声,实在没有什么意思。还是二宗在时朝堂更热闹些,小朝议时有不顺心,在皇上这里占不了先的。朝会上便有一场硬仗要打,谭刘两派官员争执不下,经常大打出手。

最有名的是开泰三年开恩科的时候,因调派官员一事上,闹出了人命。

那时开泰帝权力还没有这么大,还逼着谭宗贤给刘宗光低过头。就这样刘宗光都不满意,还在府里装病了好几天。最后还是谭宗贤做低伏小,亲自去府上请,刘宗光才肯出山的。

章年卿吐出一口浊气,望着满殿的金碧辉煌,现在,这些早已成为过眼云烟。

散朝后,内阁里又紧急加议了一场午议。现内阁里除谭宗贤卸任前举荐的章年卿外,还差一名阁老。无论这名阁老将来是老臣提衔,还是新人加官。内阁都还需再添几名人才。

按照规定,阁臣选拔若非举荐,便以廷推的方式,由吏部牵头,六部九卿共荐。选出三名人才,再由内阁举荐上去,由皇上敲定人选。

名单人选早已拟好,大家轮流传看。章年卿接过名册一看,刘俞仁的名字赫然在列!

不待章年卿说什么,立即有人反驳道:“刘俞仁其父是戴罪之身,怎能入阁!”“就是,便不论责其父。非翰林无以入内阁,那刘俞仁不过贡士出身,何以进阁?”

一句话掀起滔天大浪,内阁立即吵做一团。让章年卿意外是,晁淑年竟也偏帮着刘俞仁。奇怪,以前也没听说晁淑年和刘派有什么关系。

不过章年卿还是很佩服刘俞仁,他竟能想到以廷议的办法入阁。若不是他旗下门客指点,那刘俞仁未必如世人口中那样,是个傻子。

比起阁臣举荐这样一步通天,廷议需要极大的机缘。人缘、机遇、能力都必不可少。即便这些都达标了,还有最后一关——皇上。

皇上如今是寒尽前朝老臣的心,不过是这些人没有个领头羊,都掀不起什么大浪。敢怒不敢言罢了。如今能被刘俞仁召集在一起,走各种各样的路子,举荐刘俞仁入阁,已经是他们鼓起勇气撸龙须的一次壮举了。实在不能要求能多。

章年卿叹了一口气,缄口不言。刘俞仁……怕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冯承辉不知何时凑过来,看着他意味深长的样子,笑道:“你不也是忍辱负重吗。”

“是是是。”章年卿连连笑道,亲自给冯承辉斟了杯八分茶。

冷宫,韦九孝揣着袖子躺在树杈间打盹晒太阳,徒弟小炉子抹着汗过来,道:“韦爷爷,内阁还在吵着呢!晁大人一直在帮刘公子说话,好像作用不大。”韦九孝眼珠子一转,问:“ 那礼部侍郎章年卿章大人呢?”

小炉子一懵,“哪个是章大人啊?”

韦九孝不耐烦道:“黑脸,大个子。人群中可扎眼了,你去瞪大狗眼给我仔细看清楚。蠢小子!”恨铁不成钢的冲他屁股上踹了一脚。

小炉子连滚带爬,收拾好自己又去送茶,这次他仔细留意了在场每位大人。诸位大人都是坐着的,他看不出哪个是大个子。只好暗暗盯着看谁最黑,找了一圈也没找到。一转身却撞着人,只听头顶上一道冷静威严的声音问:“你这小公公,想什么呢,莽莽撞撞。”竟是笑着的。

小炉子以为是个和蔼的大人,一抬头,却见那位大人古铜色黑皮肤,眼中慵懒笑意,神情散散,身上若有似无的威严和冷冽压的他扑通跪下,下意识道:“章大人饶命,小的眼拙,冒犯了章大人。”

章年卿微微拧眉,“小公公认识我?”殿阁里已经有几位大人转头朝他看,章年卿指了指袖子上的茶水,无声做个口型,晃了晃手指。大家这才收回目光。

小炉子警觉失言,忙描补道:“阁里生脸只有新来的侍郎大人了。”

章年卿没有多疑,放他去了。

小炉子一路小跑去找韦九孝,没敢说自己差点露馅的事。只道:“章大人不大说话,方才有段时间还不在屋里,说是去解手了。我也不大清楚是怎么回事。”

韦九孝摆摆手,纳闷道:难怪四皇子说章年卿不好拉拢,这人行事怎么看不出个章法呢。惯例下,阁臣沉默,多是无声反对的样子。可章年卿却不像反对的样子……真的是漠不关心。

没态度是什么态度?韦九孝百思不得其解,索性不想了。总归四皇子也没让他盯着章年卿。

第171章

下朝后,章年卿回到府里,对冯俏说起那个莽撞的小太监,冯俏的神情有些古怪,低声道:“内阁送茶的小太监每旬就会换一波。每波三十人,日日送茶的小太监应该不会重才是。”她不解道:“便是偶尔代班换班,宫规森严,哪许他们东张西望,认熟脸。”

章年卿从热水桶里抬起脚,从发怔的冯俏手里抽出干布帕,朗笑道:“是吗?这么说不是我多心,那小太监真有古怪。”

冯俏提裙坐在他身边,微微蹙眉,“天德哥,上次郑太妃忽然被太监宫女们反水,我就疑心。宫里的宫女太监,会不会又跟了哪个宦官。这些人,怎么突然都大胆起来了。”

章年卿问:“你是说,内务府?司礼大太监?还是……”

“或许不是开泰帝的人呢。”冯俏语出惊人,避开章年卿灼灼的眼神,低头道:“宫里的孟公公我见过,和当年的韦九孝韦大公公可差远了。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章年卿道:“我知道了。”抬起她的下巴,暧昧的蹭着她耳廓,“怎么,怕我。”声音低沉,挠的人心尖痒痒。冯俏推开他的头,故意不理他的调.情,气笑道:“你又知道了。你打算怎么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