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与权谋 > 第121节

第121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谭宗贤道:“我举荐你,举荐你的人。你来接我的位置,安抚你外公,趺坐皇上,保大魏盛世昌明。”他笑了笑,笑容里有几分真心,“你看我给你指的这条路怎么样。”

不待章年卿答,谭宗贤又道:“章天德你才二十九岁,假设你能活到六十岁,给我一年时间,你还有三十年的时间。三十年,大魏三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章年卿只喝酒不说话,谭宗贤看着他的表情笑,“想象不到?那咱们朝前推,你是和景七年生人吧,三十年前,和景六年,你小子还没出生……”

章年卿突然明白谭宗贤想说什么,颔首道:“我明白。谭大人是想说,如果我站在你这个位子上,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现在所有的困境都不攻自破,我可以站在朝堂和外公之间调和,压制着他们双方都不动。”

直到皇上驾崩,新帝继位,等待重新洗牌的新契机。

现在,陶家和章年卿都太被动了。章年卿有些心动,目光微闪,问谭宗贤:“为什么?”

这句话问的很含糊,但问的人和听的人都心领神会。

谭宗贤笑笑,也不喝酒了。打开窗散散酒气,身上味淡了,他才道:“不想等了。”

章年卿品味了一下这个‘等’字,“谭大人这是……”

谭宗贤一笑道:“我和你不一样,且不说我等下去遥遥无期。真论等,我等了二十五年。天德,我看不到希望。”

有时候李闯林觉得他跟错人了,以前他觉得跟着齐王他才有机会报仇,齐王成为开泰帝后。谭宗贤更是觉得他机会来了。但他从没有想到,齐王不会成为他的助力,反倒成为他的阻碍。

几次他想对刘宗光下狠手,都会茫然的想,若朝堂上二宗都折了,齐王该怎么办。

谭宗贤跟了齐王二十三年,除却在泉州流浪的两年,惶然不知归处。在齐王麾下这些年,谭宗贤是安心的,踏踏实实侍奉着齐王,是齐王手下最得力的谋士。

随着齐王称帝,一路平步青云到今天。李闯林心存感激。他要拆台,也得重新给开泰帝找一块合适的砖。,笑看着章年卿。

那一瞬间,章年卿在谭宗贤脸上看见了沧桑感,谭宗贤道:“天德,听我一句。你站出来,扛起肩膀,担起责任。你、以及你的人从我谭宗贤门下出去,你站在这个位置,我放心。”

章年卿动动嘴,刚想说什么,谭宗贤道:“赢易守难,即便陶金海真的站出来‘清君侧’,以后呢,清君侧之后你们要拥立谁?”

章年卿闭嘴不答,两人的关系还没有亲密到,对这种敏感话题可以无所不谈的地步。

谭宗贤慢条斯理,不疾不徐道:“齐王有六个儿子,麻烦后患无穷……”

章年卿冷不防的问,“我接你的班,你去哪?”

谭宗贤微微一笑,“尽孝。”

章年卿敏锐道:“谭大人……?”

“放心,这次不拉你下水。”谭宗贤哈哈大笑,神色认真。

第160章

‘陶金海三子入京,现居章府,目的不明。’

御案上呈着一道密折,四皇子进门请安时,开泰帝顺手合上折子。谢睿留意到这个细节,退出紫来殿后径直找上韦九孝。问,“紫来殿的折子能顺出来吗?”

韦九孝苦着脸,倒也没摆困难,只问,“什么样的折子?”

“素面斜绫的,没什么花纹,挺朴素的。”谢睿眯着眼睛,仔细回忆了一下,确定道:“就这些。”

韦九孝的表情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月白素面绫的?”

“没看清颜色……”蓦地停住,谢睿问:“韦公公以前见过这样的折子?”

韦九孝意味深长一笑,道:“小的先给四殿下把折子拿过来吧。”谢睿拦住他问,“到底是什么?”

韦九孝道:“没什么。若是其他折子想从紫来殿顺出来恐怕还困难些,现在好办多了。四殿下稍安勿躁,老奴去去就来。”

谢睿心下纳闷,面上不表。

冷宫四下萧瑟,唯有一处枯井还算清净。谢睿坐在枯井旁等待,眼睛却不敢乱瞟。

宫中鬼故事最多的便是冷宫,此时夜幕降临,四下幽森。谢睿怕的却不是鬼,他自幼在这里长大,一草一木都熟悉,从来没有见过鬼。许是在他心里,这宫里最可怕的不是鬼,是人吧。

谢睿不敢多看,怕触景伤情,只能望着钴蓝的天空发呆。

韦九孝很快回来,手里捧着素面折子。素面半焦,像是是从火里捡出来的。谢睿接过看后,疑惑道:“这折子?”韦九孝道:“司监火烧的太监,是我干儿子。去的时候孟老狗在看着,费了点周折。”

谢睿点点头,问,“陶金海三子是……?”

韦九孝道:“洛阳公子陶孟新,曾在河南大营呆过。年前孟老狗带锦衣卫去接章冯氏母子,章家小公子就是被陶孟新带进大营,躲了数天,孟老狗干瞪眼没办法。后来使阴招才把人带出来的。”

“原来如此。”谢睿心下微微不悦,没有在意。想了想,他又问:“上次我吩咐你的事如何?”

韦九孝道:“晁淑年态度游移,模棱两可,是个老狐狸。我看还打动不了他……”

谢睿看了看手里的东西,迟疑的问,“陶孟新是一个人进京的吗?”

“这,老奴就不知道了。”

谢睿想了想,将折子递还与他,低声道:“这件事你上点心,尽快办好。我现在被困在宫里,行事不便。去六部观政,于各项都有利。职位不论卑贱,方便就好。”

“老奴记下了。”

韦九孝开始频频说服晁淑年,终于,晁淑年动摇了。宦官和文官团体,开始第一次合作。晁淑年和韦九孝商量后,决定将谭宗贤也拉下水。晁淑年仗着自己对谭宗贤的了解,怂恿韦九孝将当年的宫变也告诉谭宗贤。

不久后,朝堂上再次掀起‘国无太子,不合礼制’的声浪。四皇子学二皇子,但他没有二皇子那么傻,反其道而行,四处宣扬开泰帝言出必行,一定会归还皇位。名声虽好听了,开泰帝一样下不来台。

这件事的得利者只有四皇子,开泰帝敢肯定这是四皇子的阴谋。可谢睿就在他眼皮子底下,一日三餐,叔侄两都要‘亲自’‘互相’问候。四皇子的嫌疑便洗脱一大半。

没过多久,宫里又传出谣言,说开泰帝软禁四皇子。正当开泰帝焦头烂额时,晁淑年上折建议,让四皇子在行人司观政,以为将来打基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