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大唐探幽录 > 第369节

第369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武三思狐疑,却因方才之事,心里明白在武后面前不该多嘴多舌,便忍耐打量而已。

武后慢条斯理道:“有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是听你们一面之词我也未敢断言,不如,就眼见为实吧。”

当即发旨意。牛公公领命,前去大理寺提蓝名焕进宫。

直到牛公公去了,武三思终究难以按捺好奇之心,便询问此案进展,武后吩咐狄仁杰告知两人。

狄仁杰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武三思跟武承嗣听完后,犹如雷惊了的蛤蟆。

半晌,武三思才“呱”地一声叫了出来:“狄大人,你这是查案么?还是如坊间所说,故意编造这种无稽之谈来包庇罪犯?”

狄仁杰道:“梁侯言重了。”

毕竟跟太宗朝张蕴古为官之时差了这几十年,二武虽听略有耳闻张蕴古之事,却不知详细,只听见狄仁杰说蓝名焕发病之时乃是“借了”张蕴古的“魂魄”,自然本能地觉着不可思议。

在一瞬间,武三思乐不可支,心想:“实在是天助我也,连狄仁杰如今也疯了。”

正高兴之时,忽然觉着面上刺痛似的,武三思抬头四看,终于看见在狄仁杰身旁,阿弦一眼不眨地正瞪着他。

---

蓝名焕被从大理寺带出之时,心里还是明白的。

先前发病之时身体虚损,又在禁军大牢受了些折磨,直到被狄仁杰接回了大理寺,整个人才好了许多。

但同时蓝名焕又甚是恐惧,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好”,只是身体上的恢复而已。

他实在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这段日子来,户部的上下骚动,府内的家眷不安,蓝名焕是清楚的。

做为一名从小饱读诗书,性格精明强悍的户部官员来说,原本绝不会做出这种可能会引发“家破人亡”的荒谬之事。

但是蓝名焕却又发现,他无法控制自己。

事实上这种“病症”,并不像是户部之人所说的一样是“突然发生”的,事实上就在他三十岁之后,就已经初露端倪。

比如,眼前时不时地会出现一些诡异的“幻象”。

他能看见一些自己并不认识的人在眼前出现,应该也是大臣,一个个整冠博带,相貌肃然,有条不紊的公干。

还有两人饮酒对谈,相谈甚欢的场景。

除此之外,自还有些,令人难以形容的,譬如大牢,行刑,血淋林地人头落地。

这些场景像是打破的琉璃盏的碎片,虽然映出了现世,但迷离闪烁,诡异莫测,令他不知所措,不明白自己是怎么了。

起初蓝名焕只当是因为公务繁忙导致身体亏耗,只要好生休息就是。

幸好虽然他时不时地看见那些他不懂的怪异场景,但这些影像都会一闪即逝,不会困扰他很长时间。

且蓝名焕本也是个冷静果敢的人,自己心中有数,强行压制,是以就连同僚也未发现异状。

直到那日跟众人商议休养生息开源节流的举措,在翻看典籍的时候,无意中又瞧见那一篇本烂熟于心的文字……

这一次,这些文字并没有乖乖地躺在白纸上供他阅读。

那些笔画像是活了一样,闪闪烁烁,像是一阵奔他而来的飓风,在瞬间把他拉到一个他不解而深惧的境地之中。

---

大明宫在前。

蓝名焕被两名大理寺的差官押着,前头是负责传旨的牛公公带着几个太监,回头看他。

蓝名焕扫过他们的服色,目光又看向大明宫的殿阁。

“陛下……”他心神恍惚,脱口喃喃道,“臣是冤枉的……”

直到被带入了含元殿后,蓝名焕望着在上的皇后,又看见殿两侧分别立着两人,右手边是狄仁杰跟阿弦,左手边是武三思跟武承嗣。

武三思见人已带到,先忍不住嘲讽道:“不知我们是该称呼他蓝大人呢,还是张大人?”

方才在蓝名焕赶来之前,武三思已经同狄仁杰“争吵”了一番。

武后抬眸看过去,武三思才忙低了头。

蓝名焕跪地,此刻心里还是明白的,见事情闹得如此,自觉大难临头,无处可逃,便跪在地上:“请娘娘降罪。”

狄仁杰跟阿弦所探蓝名焕同张蕴古之间的“牵连”,却并未跟蓝名焕点明,此刻他虽恢复了昔日的镇静,想到这连日来自己闹出来的事情,心里仍是茫然的。

武后道:“你……这是在认罪么?”

蓝名焕忍不住落泪:“臣的确有罪,连日来浑浑噩噩,竟像是被邪魔附体,做出许多匪夷所思无法饶恕之事,有辱圣上,亦有失臣子之职份,不敢奢求无事,只求娘娘不要连累罪臣家人。”

狄仁杰提醒道:“蓝大人,娘娘圣明,你有什么冤屈自管说出来就是了。”

武三思道:“狄大人,他都认罪了,你何必再操这个心?”

阿弦再也忍不住:“梁侯,你不觉着你现在的行径,很类似权万纪么?”

“权……”武三思一时竟没想起“权万纪”是谁,隔了会儿才道:“大胆,你敢嘲讽我?”

阿弦冷笑道:“我不敢嘲讽,只是觉着现在的情形,的确是有些类似当初,毕竟张蕴古被杀,是权万纪举发,所以就算张蕴古身死,也要大骂他小人!”

“十八子!”武三思大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