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重生之全民女神 > 第405节

第405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她将一无所有。

——那我们就同归于尽!

……

奥斯卡带来的热闹还没散去。

《桃花扇》北美的版权却是迪士尼拿到了,迪士尼趁机就运作起《桃花扇》在北美上映的事,档期定在了3月20号。

安妮已经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桃花扇》会在北美取得怎样的票房了,尽管这票房里是有她的分成。

她现在要面对的是,要怎么在埃迪·尼克尔森火力全开之下,保障自己不被其演技淹没。幸好在拍这部《糖果》前,安妮先拍了《桃花扇》,怎么说她也是在三个妖孽手下训练出来的了。

叶萱、高骏,还有年纪不大的薛波,这三个人在安妮看起来都是妖孽。

虽然安妮最终在《桃花扇》里的表现不俗,却是有金手指帮忙。而他们三人没有金手指,真的是天赋惊人,天生就是吃演员这碗饭的。

埃迪·尼克尔森也是吃这碗饭的!

他年纪比高骏小一点,比薛波大。但他演技却不是介于高骏和薛波之间,有人说英国演员天生的气质是遮盖不住的,偶然出演美剧,你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和美国演员的差别。

埃迪就是典型的英国演员。

他的表演内敛而含蓄,没有美国演员那么外放,安妮合作过的两个男明星,不管是克里和托马斯,都被埃迪秒成渣渣。

埃迪不是男花瓶,也不是其他事儿都干不好,只能当演员的那种人。他曾就读伊顿公学,和英国王子是同班同学,大学念的是剑桥……这个人恪守着英国的老规矩,气质上完爆安妮见过的异性了。

沈铭和埃迪是两种类型的男人。

沈铭虽然满身精英味儿,但这孩子小时候苦呢,那精英味儿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沈铭在人际交往中带有很明确的目的性,是个充满侵略性的男人。

埃迪就不同了。

埃迪有沉淀出来的贵气。和上辈子的annie还不同,埃迪·尼克尔森的家族已经发迹了很多代,他这种气定神闲,不是刚刚爆发了一代的安妮能比的。

埃迪对演戏的兴趣大概是天生的,但他的演技是磨炼出来的,身为银行家的儿子,他从12岁起就在伦敦西区表演音乐剧——演到三十岁出头,已然演技如妖,轻轻松松就摘取了奥斯卡的桂冠。

安妮就是要面对这样一个妖孽!

《糖果》讲的是一个多重人格的故事。

女主角莫莉是一个多重人格患者,她有严重的认知错误,已经30岁了,却认为自己是18岁的高中毕业生。“18岁的莫莉”当然是女主角分裂出来的副人格,可副人格将“30岁的莫莉”挤到了角落,占据了身体的主导权。

30岁的莫莉应该是个轻熟女。

18岁的莫莉还挚爱着鲜艳的糖果色。

莫莉为自己找了一个心理医生,埃迪·尼克尔森饰演的男主角乔纳森。

乔纳森试图治好莫莉,在治疗过程中才发现,莫莉的病并不仅是认知错误那么简单,“18岁的莫莉”和“30岁的莫莉”其实都不是主导着身体的人格,莫莉身上还潜伏着一个11岁,自称是candy。

candy和另外两个人格不同,不管18岁的莫莉,还是30岁的莫莉,她们都是莫莉的意识分裂。candy则是一个全新的人格,她有自己从出生到11岁的所有记忆,乔纳森想要治好莫莉的心理疾病,意味着他要“杀死”candy。

candy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儿。

她就想自己的名字一样,甜蜜而惹人怜爱,身为心理医生的乔纳森自己也有一段难以治愈的往事。他想要治好莫莉,心里的伤痛却渐渐被candy治愈,随着治疗的深入,他也得知了莫莉的往事。

莫莉在18岁时曾经怀孕,但她没能留住肚子里的孩子,这导致了莫莉生活的巨变。

她一方面拒绝接受现实,认为自己的人生还停留在18岁,另一方面又分裂出了“candy”这个人格,这是她为自己未出世的孩子取的名字。

安妮要饰演30岁的莫莉,还要饰演18岁的莫莉,更要演11岁的candy!

这个剧本太疯狂了。

埃迪则饰演心理医生乔纳森,一位在治疗中爱上了自己病人的心理医生,可他爱上的,是18岁的莫莉,还是30岁的莫莉?甚至这并不是爱,只是candy的存在,治愈了乔纳森的心理伤痕,让他对candy产生了心理依恋?!

剧本里甚至没有明说!

埃迪要饰演一名医生,他同时也是一个病人,甚至是一个隐藏极深的恋童癖?

这个剧本仿佛有魔性,如果说安妮能靠什么拿奥斯卡,还有比《糖果》更适合的剧本吗?

未婚怀孕又流产,却始终忘不了自己曾经有一个“女儿”的30岁女人莫莉;眷恋自己青春美好,坚持认为自己刚刚满18岁的少女莫莉;不知道自己是人格分裂的产物,拥有完整的成长经历,以为自己是莫莉的女儿的11岁小姑娘candy——这三个角色,可不会靠特效来呈现,30岁、18岁还有11岁,都得靠安妮自己来演!

上一个镜头,她可能是那个30岁还一事无成的莫莉。

下一个镜头,她或许就变成了18岁还憧憬着未来,还能肆意挥洒青春的18岁莫莉。

更可怕是,镜头根本不变换,不剪辑,她要在同一个长镜头里,切换3个不同的人格,让观众看明白这是三个人——演好了,安妮绝对可以凭借此片冲奥,可以封神,演不好,那就是安妮出道一来,最滑稽的一部电影了!

最可怕的就是,观众想:她在干什么?!

------题外话------

晚安,这个剧本设定快把我也人格分裂了

第424章 体验派和表现派的碰撞!

埃迪是临时接下这个电影的,他不像尼古拉斯那样有充裕的事前准备时间。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能看出智商和学识能带给人的优势,埃迪只用了几天功夫,就将《糖果》的故事了然于心。

他要如何演好乔纳森?

12岁就在伦敦西区表演音乐剧的埃迪在表演上是偏表现派的——演技的流派本来没有高下差别,只有演的好还是不好。埃迪这种表演技法,有效避免了演员长期无法从角色中脱离,继而产生一些严重的心理疾病。

尼古拉斯的抑郁症就是这样来的,拍摄结束了,却无法分清现实和虚幻角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