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一个厨子的往事 > 第539章 五个总厨

第539章 五个总厨(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八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四点刚到店里,王亚信跟我说粗粮出事了,我问他出啥事了,他说有个面点手被压面机绞进去了,绞的挺严重,两个手指肚全破,皮都没了,需要植皮手术。

“那么严重?”我有点吃惊。

“听说是挺严重,我儿子拉着去医院看的。”他说。

“老杜也是的,没给压面机安防护网,安防护网就没事了,手想伸都伸不进去。”我说。

压面机是挺好用,但是也危险,如果把手绞进去能够快速断电还行,慢一点能把整个手绞断。叫楼上杨师傅安防护网的时候他还心存侥幸,这回血淋淋的事实摆在面前,他应该感到庆幸。

被绞手的面点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还没找对象,家里人来了之后倒没怎么闹,只是要求饭店给治疗好了,再给部分赔偿,毕竟以后那只手落下残疾,找对象都不好找。老爷子答应家长的要求,承担全部医疗费,并且给受伤面点做全面的康复治疗,尽量不落下什么残疾。前前后后一共治疗了三个月,花去十三万,又一次性赔偿了十五万。

发生事故之后老爷子叫粗粮给压面机安上防护网,检查老店的时候看已经安上了没说什么,但脸色很难看,阴沉似水。

粗粮也是命运多舛,去年着火,今年员工绞手。去年一把火烧去大半年的纯利润,今年少点儿,两个月的没了,老爷子能不生气?

生气也没办法,毕竟事情发生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时张总提出一个好的建议,给所有员工以企业的形式买意外伤害险,同时给员工交医疗险。经过开会研究,老爷子赞同给员工买意外伤害险,叫张总负责,尽快完成。同时还叫张总跟劳动局联系,给部分老员工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给交医疗保险。

这绝对是一个深得民心的好政策。

第一批签订具有法律效率的劳动合同的有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三年以上的老员工,这样老店厨房有三分之一的人都签了劳动合同——老店厨房的老员工比较多。像蒋亚军、高师傅、杜师傅老婶、李明娟、王师傅,他们已经工作四年多了,面点大部分都超过三年。还有一些工作满两年的员工看到满三年就可以签订法定合同,有医疗保险,在羡慕的同时决定好好在饭店干,争取干满三年,好和饭店签劳动合同。这也间接的稳定了员工的心,对饭店充满希望。

当时在滨海,私人开的饭店能够跟员工签订劳动局下发的劳动合同的没几家,更别说给员工交医疗保险了,少之又少。当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青花阁的形象立时不一样,成了滨海餐饮业的标杆。

当成了标杆之后带来最显著的好处是招员工好招了,感觉这是一家正规企业,在这上班工资有保障,干好了还给交保险,比别的饭店强,就算少挣点儿都合适。

前台一直差七个人的编制没到一个星期招满,并且还多招了三个。我厨房不缺人,但也有应聘的,等王铁媳妇和洪福老板介绍的两个小弟来了之后,又来了两个饺子工,人员十分充足,以至于整个忙碌的八月份所有员工的两天休息全部休开,并且卖钱额达到了一百三十二万,完成我和陈经理定的目标。自然,老爷子也兑现承诺,我俩儿每人得到两千块钱奖金。

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活目标,或者说是奋斗目标。我也有,只是不太远大,也不太辉煌。刚出来打工的时候就是想挣钱养家,供五姐念大学。五姐大学毕业第一个目标完成,剩下的是继续挣钱,改变家里的贫穷,不花钱娶个媳妇。

然后好像没啥目标,整日奔波在过日子里,把日子过好是最大的目标。

过日子是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当五姐大学毕业开始有了工作教书之后,家里的情况有所改变,母亲不再那么操劳,我也结婚成家娶妻生子,好像没什么目标了。

一直在打拼着,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变得成熟,不再把目标放在嘴上,而是更现实了。如果说过去年轻的时候是一腔热血,那么现在是沉稳,不再冲动,看什么事更清晰理智一些。

就拿对东北菜的制作来说,不敢说是大师,至少有了自己的风格。当上厨师之后一直想把东北菜发扬光大,像粤菜和川菜那样走出东北,走向全国。这是当初的一个目标,现在一直坚持着,没有放弃。

每天都在厨房炒菜,对东北菜的理解越来越深。现在的想法是在滨海把东北家常菜做到引领,改变大家对东北菜的看法,告诉大家东北菜不是人们印象中那中“齁咸油大”,也不是人们常说的“咕嘟炖”,或者说是“熬菜”,而是可以和粤菜、川菜媲美的一个菜系,同样能够受到老百姓的喜爱。

这是目前想要完成的目标。

还有就是对积分管理一直没放弃,虽然老爷子没有同意执行,但是不会放弃,还在完善着,总觉着这是一个好的管理方法,放弃了太可惜。

这个时候意识到,要想把一个好的管理方法引入到一个企业当中,需要有绝对的话语权,如果没有话语权就是白扯,没人听你的。要想有话语权首先得管理一个独立的店面,并且让这个店面赚钱,老板只有在见到效益的时候才会听取你的意见,让你发挥。

我现在就是一个总厨,管理的是一个厨房,还不能管理一个店面。

往店长方面发展。

想到要往店长方面发展的时候给自己吓一跳,从来没有这个想法,当个总厨就知足了,突然想到要当店长,有点不可思议。可是冷静下来想也正常,因为想要实施自己的积分管理,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坚力好的管理体系,当店长是最佳途径。

当店长这只是个想法,并不强烈。要说强烈的还是炒菜,把厨房管好,把现有的菜品做好,把老店的生意稳定住,让滨海的东北菜向老店看齐,引领东北菜。

自从上次厨艺比拼完事之后,通过四个总厨评委回去之后的口头宣传,老店现在在滨海的东北菜圈里小有名气。拿福临居来说,他们家经营的是东北菜,总厨夏海华觉得自己家菜做的不是太好,也不严谨,于是派他家的厨师过来学习三天。除了他家,滨海湾的厨师也来学习过。老爷子女儿严丽开的酒店每个星期都会派一个东北菜厨师过来学习,叫我亲自带着,替她家培养厨师。

也就是说我现在也算是小有名气。

这是现在感觉到的,当时没有这个感觉,也不想这事,就是每天上班下班,来学习的就接待,不说是倾囊相授也差不多,所以交下不少厨师界朋友。

八月下旬,新店开业了。

开业当天卖的不少,将近二十万,其中包括有些是朋友过去捧场给的礼金,实际营业额在十万左右。这个营业额很好了,保持住就行。

滨海湾总厨王海涛打电话说晚上聚聚,我问都有谁,他说有福临居总厨夏海华,天下美景总厨马志,还有严丽酒店的总厨郝广生。郝广生我俩儿现在比较熟悉,他总派厨师过来学习东北菜,我俩儿在一起喝过两次。本地人,做海鲜出身,为人比较实惠。

来到吃饭的地方他们四个早就到了。

“谭厨,来晚了,得罚一杯。”王海涛笑着说。

“好,罚一杯。”喝的都是啤酒,也不在乎,干了一个。

大夏天的,炒一天挺热,喝点儿凉啤酒挺爽。

严丽酒店总厨郝广生问:“谭厨,你家八月份卖多少钱?”

我说:“一百三十多万。”

“没少卖呀,我家才卖一百五十万,比你家大一千多平呢。”他说。

“一百五十万就不少了。”我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