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驸马之道 > 第56章

第56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说的是,他睡着不久后,就有十来位各大书院的学生联名来皇宫门口为驸马抱不平来了。

咳咳咳宗祯咳得厉害,喝了几口茶,继续说

那些可都是读书人,来的又都是嘴皮子利索的,不乏名门之后,看到禁军也不怕的,禁军也不能在宫门口对这些人动手啊,便好言相劝,说宫门口不是做这些事的地方,赶紧回去吧。

那些人便很生气,说驸马堪为天下少年人之表率,却被人污蔑至此,不上皇宫门口说,又上哪里说理去,他们就是要说给陛下听的,要为读书人正名,不然以后谁死了,都是他们这些有才之士下的手?有才还有罪了?他们可真是敢说啊!他们更是要求进去面见陛下。

咳咳咳,咳咳咳

保庆赶紧上前,再给他茶盏,宗祯又喝了几口:之后呢

差点就要动手的时候,我们陛下就发话了,还真把这十来个人给叫进去,此时还在说着话呢,宫门口御街上全是人,乌压压一片,有抱不平的,更多是看热闹的,不好赶,却又不能不拦着,陈大人一出现就被他们给硬拉过去帮忙,到现在还没回来呢,宫门口到现在还乱糟糟着,都在等消息。外头走来小太监,程深回头看了眼,拿过他手中的药碗,殿下,药来了,您先喝药。

宗祯接过药碗,他不防有人先出手帮忙了。既然是读书人出面,肯定是殷老太爷在后安排的,难怪殷老太爷先回城了。说来也奇怪,哪怕是几个月前,若是知道这些读书人又拧成一股绳,他必要提防与担忧,上辈子姬昭就从士林里借了不少力。

此时,他却觉得这些人做得好,甚至生出感激,殷老太爷也当真是对姬昭这个外孙好。

宗谚仰头,一口喝尽苦药,又喝了半盏的茶散了散药味,他再问:父皇跟他们说话时,可有旁的人在?

似乎是没有,陛下是直接将人叫到延福殿的,文相他们也没进去,咱们也打听不出来陛下说了什么。

文余二位宰相人在哪儿?

在勤政殿呢

这些官员在各个府衙里都有自己的屋子,但他们身份特殊,皇帝常要召他们面见,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在宫里办差,勤政殿便是他们办差的场所。

知道了既如此,宗祯已经想好怎么给这次的事情定性,背锅的人选也已有。

宗祯给姬昭送去的厨子还没到,山上庄子倒是先迎来一位客人。

秦文也是常与姬昭来往的,门房的人都认得他,见他过来,有些犹豫,不知是要赶走,还是进去汇报。

经过这些天的事,秦文面色憔悴,他声音暗哑,略带歉意地请门房进去帮他通传一声。

好歹也是大家公子,门房怪不好意思地,转身跑进去通传,被尘星给骂了一通:见什么见啊!没有良心的人,叫他滚!你也有点眼色,别什么香的臭的人都往里报!

门房被骂了一通,垂头丧气地跑了,秦文却不愿意走,站在门外等。

尘星知道后,再暗骂,这是效仿他们郎君吗!

后来是殷鸣巡视庄子时,发现他还在门口,过来跟姬昭说了声。

姬昭坐在河边钓鱼,实际上就是打发时间,那些鲤鱼每天好吃好喝,根本对他的鱼饵没有半点兴趣,钓了半天也没上来一条。听说秦文过来找他,姬昭思考半晌,直到鱼竿突然吃重,尘星惊呼:有鱼上钩了!郎君!

姬昭才急急回神,慌忙收杆,还真的钓上条红色的鲤鱼!

他脸上泛出笑意,叫他们找个缸养着,回身告诉殷鸣:请他过来吧,我就在园子里见他。

秦文是上门来道歉的,他的脸通红,满身局促,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却又是一个字也说不出,姬昭叹气,叫尘星也给他拿根鱼竿:有话就说吧

对,对不起!秦文的脸憋得更红,只憋出了这么一句话。

姬昭听了,眉头皱得更紧,秦文急急解释道:自从我家出事以来,祖父便吩咐将家里的门都关了,不接待任何上门的人,不许任何人透任何话出去。这些天家里事情太多,你上门被门房怠慢,我也是今日才知道,都是我不对,昭兄千万别恼了我!

就算如此,那天,我在你家门口等了好久,你也不知吗,门口围了那么多的人。

那天我三婶回来,太子也亲自到了家中

太子那天在你家?!

秦文点头:是!太子殿下亲自过来祭奠我三婶,因为太子殿下在,才不敢放任何人进来。我三婶家的孩子,最大的也才十岁,三叔又在梓州,很多事宜只能我和几位哥哥帮忙,我实在是忙过了头。那天,太子走后,我便继续去忙丧事,当真不知昭兄你就在我家门口。

姬昭无奈叹气:好吧。即便你对我一如从前,你们家人肯定都真以为是我要杀你叔父,我是傻子吗?要去杀你叔父?

秦文羞愧道:都是府里下人不懂事,我已经训斥过了!

姬昭还是不大痛快:你既然忙,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我三婶已经入土为安。

姬昭回头看秦文,见他情绪低落,到底伸手拍拍他:坐下来一起钓鱼吧。

昭兄,你可还生我的气?

有什么好气的。姬昭看着水面,人家都解释清楚了,自然没有什么好继续生气的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也是经过这件事,他清楚地明白,他很看重秦文,也看重宗谚,他们都是他的朋友,但他们仅仅是他的朋友。

他的真实情绪,永远只会告诉一个人。

想到那个人,姬昭的嘴角不由翘了翘,观察着他的秦文大松一口气。

事情既然说清楚了,姬昭便问了些其他的事,说着说着,说到秦文的妹妹,秦文愁道:本来七月,我妹妹就要入宫的,可眼下出了这样的事

姬昭懂了,过世的是婶娘,事情可大可小,若是太子不在乎,作为侄女的秦五娘守一个月的孝,七月正好进宫。可若是宫里在乎,守个一年两年也是有的。

小时候,我母亲随我父亲在外任上,我跟妹妹太小,养在金陵,婶娘极为关照我们兄妹俩。秦文忧愁说着这些。

若是以前,他倒可以进宫帮秦文问问太子,眼下是不成了,他们俩闹得翻得不能更翻了,他也有些心灰意冷的,懒得多管闲事。

下午,秦文就走了,他还要回去继续守孝。

走前,他还宽慰姬昭:昭兄你放心,事情终究会水落石出,大家都知道与你无关的,我此番回去也会跟亲朋好友们说清楚这件事,我们全家都相信你。

姬昭耸耸肩:但愿

其实叫他说,一直都被人误会也没什么不好,想必他也就能一直住在山上了。

送走秦文,天黑之前,庄子又迎来位客人,福宸公主来了。

福宸公主这些日子也不好过,刚回来时,她一心是想着尽可能地支持姬昭将来登基,凡事只要她能做到,都给姬昭方便,如今据当时也已有十个月,姬昭明显就是于皇位一点想法也没有,甚至成天都往山上跑,恨不得离这些事情更远一些。

上辈子的这个时候,姬昭可是天天泡在白鹿书院,交了一堆朋友,留下不少诗词佳作,名声极盛,是个就连凉国人都知道的大才子。

她每天都在想,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她变了,与姬昭交好,姬昭也变了,这辈子不会再登基了吗?

与此同时,皇兄也变了,虽说哥哥并不会样样事情都告诉她,却也并不瞒她,她大约知道哥哥的心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