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驸马之道 > 第11章

第11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姬昭想了想,又问:姬重渊如今几岁?

十二?

姬昭咋舌,难怪要罚跪,即便古代人熟得早,姬重渊也遗传他娘,长得高高大大,可那也就是个十二岁的小屁孩啊,学什么不好,学别人瞎喝酒。

待牡丹与兰花挖好,姬昭便带着人一同走了。

姬重锦着急忙慌地从书院赶回来,刚下了马车,他的小厮就上前,低头道:郎君,三郎君,他已经走了

姬重锦面露遗憾,到底没有赶上。

郎君,您若是想要见他,日后去平阳侯府呗。

姬重锦苦笑,他觉得姬昭并不想见到自己,在府里都难见一面,出了府,哪里好见?

算了,唉

郎君还去书院吗?

既已回来,便不去了,车上有新买的书,你帮着一起抱下来吧,小心些,别碰坏了。

姬重锦看人搬书,有小厮忽然冲出来,跪下来抱住姬重锦的腿就哭:大郎君您可回来了!快去救救我们郎君吧!

姬重锦定睛一看,这是姬重渊身边的小厮,他赶紧问:怎么了?四弟又惹了什么祸?

郎君他小厮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把缘由这么一说,姬重锦叹气,跟他进去,往林夫人院子里去了。

姬昭在半路上就遇到了回来的芬达,芬达笑道:驸马,公主说她知道了,礼物驸马收着便是!

既然福宸公主知道了,姬昭也就一点心思也没有了。

眼下他又轻松了,侯府还没修完,风景也没有什么可看的。想了想,姬昭没有回侯府,他带着尘星他们几个往秦淮河去了。秦淮河到了晚上才好看,数不尽的画舫与花娘。但他去秦淮河不是为了看画舫、花娘。

姬昭上辈子久病,到死也没开窍,没有基本的生理反应。

这辈子开始于十六岁,虽已成亲,他还是持有现代人的思维,觉得自己很小,他没有这方面的旖旎心思。

他是想到前几日看到的杂书上说,秦淮河附近有个枇杷巷,能淘到不少有趣的小玩意儿与书。城里出名的那些书斋,卖的多是史书、科举之书,顶多再印几本老少咸宜的话本子,很没有趣味,要想看真正有意思的书,还是得到这些犄角旮旯里找。

枇杷巷顾名思义,巷里种植着不少枇杷树,因已是秋日,树叶落得差不多了,但仅看树枝伸展,便可知夏日时的繁茂。姬昭站在巷子口,欣赏了片刻,才带人进去。

枇杷巷里做生意的人,什么性子的都有,古怪的老头,美貌的妇人,还有举着个破碗扔铜板算命的老乞丐。没人知道他是驸马,说话之间倒是很有趣,姬昭还砍价了呢,特好玩。那个老乞丐更是跟着姬昭,死活要给他算命,说他是贵人,好不容易才将老乞丐给甩开。

姬昭挑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有送给公主的绢花,也有自己留着玩的地动仪,魏妈妈、殷鸣、尘星,包括饮料四子都有份。

尘星兴奋地指着前方:郎君郎君!那家书店瞧起来有趣!

好,我们去看看!姬昭说着正要上前。

附三郎君。

姬昭听到有人叫他,立马回头,眼前的人有一点点眼熟,但他想不起来是谁了。

对方朝他作揖:三郎君,我们那日在白鹿书院见过,郑王府五公子

姬昭想起来了,是那个侍卫!

姬昭记得他还扶了自己一把,人很不错的,姬昭便笑:我记起来了

对方也笑:我的荣幸不等姬昭再说话,他又问,三郎君可是来这里淘好东西?

是啊,你也是来淘的?

我帮五公子过来淘些有趣的书。

五公子刚给他送过礼,姬昭便很感兴趣地问:那你可知道,哪里的书有趣?

三郎君想看什么样的书?

杂书,游记一类。

对方再笑:那我还真知道,三郎君可知逍遥子?

逍遥子?姬昭摇头,我不知道,他是谁?

他写的游记可是出了名。

我没读过

因他身无功名,性子浪荡,纵情山水,游记不登大雅之堂,大些的书斋都不许卖,也只有小作坊敢帮着印上几十册,私下流通便罢,三郎君身份贵重,下头的人自是不敢给三郎君看这样的书。

姬昭懂了,在这样的时代,「旅游」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的确是有许多大小商人、军人来回奔波,且去过不少地方,可这样的人,又哪来的学识与时间去写游记?游记大多来自于官员,很多官员外放、贬谪途中,会记录沿途风土人情。

然而官员、文人气性高,写个游记也要端着,跟写科举文抑或官文似的,看起来总少那么几分感觉。

这也是姬昭今天来找游记的原因,他想看一些真实的,贴近百姓生活与这个时代的文字。

姬昭立马兴奋地跟着五公子的侍卫跑了。

这个侍卫倒真的知道,领他到巷子最里头的一间书斋,报了逍遥子的大名,掌柜的捧来一摞书。姬昭翻开一看,看了一页就被吸引了。

这才是真正的游记,会记录天气,连吃的一个包子,遇到的一条狗,只要觉得有趣的,他都记下,夫妻吵架,他也写,语气诙谐。姬昭都能想到,是怎样一个人,面带笑容地潇洒写下这些字。

姬昭把那一摞书都买下了,尘星会账后,他才想到那位五公子。

他看向侍卫,有点肉痛,也只好道:我与五公子一人一半。边说,他边瞄着那摞书,满眼不舍。

侍卫笑出声,姬昭便纳闷看他。

侍卫道:我们五公子不爱游记,三郎君都带回去吧。

姬昭失而复得,立马高兴地抱紧书,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宗谧目送姬昭一行离开,站在枇杷树下,他的笑容依然没有褪去。

马车驶走片刻,却又退了回来,他走上前,姬昭掀开帘子,从窗内递给他一匣子花生酥糖,笑道:给你吃!多谢你今日带我买书!下回若是你们五公子还来我府里,你也来!

宗谧抱着那匣花生酥糖,眼看他们的马车消失不见。

他笑着摇摇头,心道,太子当真是宠爱福宸这个妹妹,才能给福宸找到这么一个无论是心思、相貌,还是家世都堪称极致的郎君。难怪福宸直到十八才嫁,哪怕姬昭还小她两岁,也是,这么好的小郎君,错过了,哪里还能找到呢。

太子倒是向来仁善,但愿太子看在福宸与驸马的面上,能饶过他们这一回。

这也是他今日来「偶遇」姬昭的目的,太子想必已经派人盯上了他们兄弟。

谁也不知将来会发生什么,但在此刻,宗祯还是太子,他只是郑王世子。

东宫书房,宗祯正襟危坐在书桌后,在看奏章。

死前他已经继位几年,自认皇帝当得不错,死后才知道,他与父皇其实都不是合格的皇帝,甚至极为不合格。他们都甚少上朝,大多数朝政都交给几位宰相,虽说另有监察部门与之相互监督,可这也等于将皇权完全下放,长而久之,皇帝没有震慑作用是理所应当的结果。

再者,皇帝自己都不管自己的子民,又如何指望那些官员?总有渎职之人,万一这些人沆瀣一气?

宗祯的身子尚未大好,没去上朝,并未正式出现在百官身前,他也不着急去上朝,却已是主动去要奏章来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