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太子养歪攻略 > 第134节

第134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独孤氏其实也收到了消息,同样身为女人,她又怎么会不明白窦氏此刻的心情呢。

人心都是肉长的,儿子整日在外忙碌,哪怕知道他是有正事,却也还是比不上日日在她面前承欢的儿媳。

独孤氏拍了拍窦氏的手,暗暗指了指建成道:“诺,瞧瞧这孩子,多好呀。”独孤氏意有所指,窦氏也是个心思灵透的,这么一说,如何还能不解其意呢。

是啊,她生的才是李家的嫡长子,其他人,又算什么呢。更何况有小姑子在,她更加不需要担心了。

“放心吧,我哥命中多女,这一胎啊,必定还是一个女儿。”独孤氏和窦氏的消息还是从谨欢手上得的呢,她的暗卫现在除了放出去的,拱卫李家的,就是再训练新人,说句不客气的话,再过个几年,她的暗线差不多也能铺满天下了。

窦氏和独孤氏脸上都浮现出了错愕的表情,但是她们也知道,既然谨欢说了这话,那就必定是真的。

“这,那你哥哥,这辈子就建成一个儿子了?”独孤氏身为人母,自然还是担心的。她一辈子生了四个儿子,虽说前头三个都没了,但是若是只生了一个,李家如今都要断了香火了。

“不啊,我哥的儿子缘啊,都在我嫂子身上呢,他既然这么喜欢在外面,那他就继续生女儿吧。”谨欢微笑道。

说来也是见了鬼了,要说岐州鞭长莫及吧,谨欢自己也排查过,那里并没有窦氏的人手。可偏偏李渊前头四个儿子,全都出自于窦氏,在这之间其他妾室生的,无一例外全是女儿,简直都要让人怀疑她们是不是喝了女儿国的河水了。

得了女儿一句准话,独孤氏就放心了,“由他去吧。”嫡孙自然要比庶孙好,独孤氏又不傻。

“对了,我听长安传来的消息,说是太子殿下又被皇后斥责了?”窦氏心中又羞又乱,连忙换了话题,她们几乎隔几日就要议论一回朝事,尤其是谨欢的消息网铺设到长安之后,她们知道的事情也随之越来越多,眼界也见识也随之越来越广阔了。

“自从开皇十年高智慧叛乱,晋王和杨素同下江南平乱开始,这俩就算是勾搭成奸了,杨广杨素在外,再加上我的贤惠表嫂在内,双管齐下,东宫若是不危,那才是真有问题呢。”

只是谨欢没有说的是,这里头,其实也有她的手笔。她的人,在暗地里帮助杨广,杨广提早上位,她也可以提早造/反嘛。

女子的青春多宝贵啊,怎么能够浪费在等待造/反的时间上呢。说好了要造/反,当然是越早越好啦。

第227章 大唐盛世

不过她暗地里搅风搅雨的事情此刻还不宜放到明面上来, 天下乱象还未显呢, 她这么积极,未免会让人怀疑, 就是一家子至亲骨肉,也只能暂时掩藏。

“对了,上月仁寿宫落成,到时候宫里少不得又要领宴, 说不得这一回咱们一家都要往长安去一趟了。”约莫是皇帝当久了,杨坚也渐渐没了从前的所谓简朴, 一座仁寿宫,死掉的力夫以万计数, 可是有现在的尚书右仆射杨素顶着,除了现在的宰相高颎,还真没人敢说几句实在话了。

“高昭玄被斥责了?”既然提到了仁寿宫, 独孤氏顺嘴问了一句前些日因为奉命检查仁寿宫而被斥责的高宰相。

高昭玄也就是高颎, 跟独孤家还是有几分关系的, 他父亲高宾是独孤信的僚佐, 甚至还赐予了独孤这个姓氏,故而高颎还有一个名字就是独孤颎。高颎此人精明强干, 可说有经国之才,十七入仕, 自周到隋,步步高升。又因为深得杨坚信任,杨坚甚至还把杨勇的长女许配给了高颎的儿子高表仁, 也算是跟皇室搭上了关系。

可惜,杨广注定要把杨勇给拉下马,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正统的高颎就变相成了杨广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只是这人吧,谨欢还是有点好奇心的,怎么说也是个人才啊,哪怕上了年纪,也是老人才嘛,若能收为己用,自然是再好不过的。而且别的不说,这老头培养出来的接班人也还在嘛。

嗯,果然还是趁着这次去长安的时候看一看吧,要是能收成自己人自然是最好,若是不能,那就随阿英表哥开心吧。毕竟当年南下平陈的时候,晋王殿下可是遣人和高颎要过”祸水误国“的张丽华的,只是晋王殿下有惜美之心,当时身为长史的高颎却全无爱美之意,直接就把人个咔嚓了,要说这俩人最初的梁子,约莫就结在这儿了。

“只是若去长安,可要重新准备一份礼物?”如今如今对内的诸项事务,甚至于对外的不少事情都一并交到了窦氏的手上,比方说谨欢一手组织起来的商队,贸易所得利润,都是由窦氏来处理的。

“我记得这次不是从大秦带了不少新鲜东西回来嘛,到时候就说是和商队买的就是了。”谨欢这回说得大秦可不是她傻弟弟的大秦,而是这个时候的罗马帝国地区。确切来说,应该是指现在的拜占庭帝国。

自打张骞开拓了丝绸之路之后,这几百年来,这条路上纵使战火不断,可是来往的商人亦是从未断绝。只要有利益的驱使,只要东方还有能够让他们赚上几倍差价的东西,那么他们就愿意冒着生命的危险往来。

他们能来,谨欢自然也能如从前一般,组织起商队一路往西而去。窦氏和独孤氏都以为她只是想挣钱,却完全没想到,她是在筹措能够“名正言顺”使用的钱。

因为暗地里有李家的兵士一路护送,安全性自然是不用考虑的。如此几年发展下来,如今的陇西早已繁华不下长安,只不过长安那边也不是很在意所谓的商业繁荣,杨坚还是坚持民本思想。再加上陇西毕竟是李家的地盘,大被一蒙,就是皇帝,也只能看到被掩饰之后的真相。

李家占陇西才多少年,就做到了这个份儿上,那么对所谓的五姓七望,他们对当地的控制力,更是可想而知。李家嘛,说得好听一点,是陇西李氏的一支,但是这内里的关系到底如何,大家其实也都心知肚明。

即便是到了大唐,这五姓依旧让皇帝很麻爪,要不然荔枝宝宝也就不会颁布法令禁止五姓联姻。

可以说,自魏晋之后,天下政权都由世族掌控。东晋渡江之后,台城之中的皇帝差不多也就是盖玉玺的。前头几个还想争一争,后面的实在与傀儡无异。

不听话?那就换个皇帝好了。

讲究出身,注重门第,荫客制变相保障了世族的利益,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可以说将门阀政治推到了一个顶峰。若不然,杨坚上位之后也不会一力推行科举,而杨广在登基之后也紧跟着其父的政策,试图削弱门阀对朝政的影响力,在这一点上,这父子二人都是相对成功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成功,之后李唐才能更进一步地推广科举,慢慢削弱世家大族对朝政的影响。

可是,这跟谨欢又有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要任用世族?因为他们有才?

没错,在绝大部分人连字都不认识的情况下,熟读四书,勤习六艺的世家子弟的也的确是朝廷选官的重要来源。哪怕就是开了那么多学堂,可是太学,国子学,四门学这一类也依旧是非官僚子弟不可进学。

非是无人可用,只是别无选择罢了。

不过谨欢特别喜欢树人大大的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不就是人才吗?她这种人在哪儿学宫开到哪儿的办学校狂魔,还办不起来吗?

她的随身图书馆,可比那些个狗屁的世家大族更全,她当年混的时候,这些所谓的世家大族的老祖宗还不知道在哪儿疙瘩里窝着呢。跟她耍牛逼,谁比谁牛逼啊!

有了商路带来的源源不断的金钱,除了暗卫,陇西各地也早已悄悄地建起了各种小学堂。学堂凭资质招收年龄六岁到十六岁的孩子,因材施教,或习武,或从文,或是研究机关百器,算学数书,反正总有一个是能学会的。

至于这其中的尖子生,当然就是更进一步,被集中到一起,教授更多内容,而这些孩子,就是谨欢为日后李家坐江山培养的预备役。

你自摆你世家大族的架子,我把你给架空了,你就族你的去吧。

不掌权的世家,算个屁的世家啊。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很得意是吧。那么你们就慢慢抱着自己祖上的荣耀,慢慢腐朽去吧。

只可惜这些事都不能被摊到明面上来,因为她现在并不是当初那个随心所欲,靠山天下最硬的公主,只是一个连封地都没有的小小乡君。不管是小学堂还是暗卫,都只能默默地掩在背后,决不能被长安所知。

否则,她大概就得去暗杀杨坚了。

包括窦氏和李渊,也只是知道谨欢在培养人才,对她到底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却是不知道的。他们只当她是在未李家培养类似于管事幕僚一类的人,完全想象不到,她是在培养属于自己的小朝廷,而她的野心,居然会有那么大。

然而让谨欢感觉到意外的是,独孤氏彷佛知道她在做什么,她甚至把她手上的一支家兵交给了谨欢。这支家兵并不是李家的,而是当年独孤氏出嫁之前,独孤信交给她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