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恋人总是在逆袭(快穿) > 第19节

第19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经过三年多的苦战,战事终于宣告平息,但大多数被拉上战场的战士——包括白缎的父亲——却再也没有回来。

由于战死者太多,朝廷连抚恤金都发不下来,或者说发下来、却又被官僚中途克扣?周陌将军看不过眼,将自己的家身俸禄全都拿了出来,抚恤自己麾下牺牲将士们的家眷,而白缎家也是其中之一。

这笔钱并不丰厚,但对于山穷水尽的平民人家而言仍旧是一笔救命钱。当白母从里正手中拿到这笔钱的时候眼前突然一黑,但她很快恢复了意识,平静地接受了这一现实——她对于丈夫的死亡早就有所预料,如今只不过是抛弃了那最后一丝期待。

确认自己的丈夫永远不会再回来后,白母果断贱卖了家中的田地,跟随白缎与老木匠一同搬去了县城,用抚恤金与这些年积攒下的银钱置办了店面。

白缎做木工、老木匠四处拓展生意、白母则负责看店,三人分工合作,日子倒是渐渐好了起来,唯独让白缎担忧的只有白母的身体,似乎愈发憔悴虚弱了下去。

很快,白缎精湛的手艺便得到了镇中诸人的认可,逐渐传出了名声,赚得钱也越来越多,只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好不容易打退北胡,却没有消停几年,便又开始作妖——而这一次,受害者是被一众百姓视为保护神的平北将军周陌。

周陌在将北胡人驱逐之后便留在北方镇守边关,北胡人被他打得元气大伤,又惧怕他的勇猛,数年来不敢再度兴兵妄动,而朝廷与梁帝也逐渐遗忘了曾经被北胡人吓得胆战心惊、夜不能寐的日子,再一次被安逸骄奢腐蚀了头脑。

周陌在民间声望极隆,甚至誉为大梁的保护神,全国各地都在称赞他的功绩,而北方更是只知周陌而不知梁帝。

这种功高盖主境况一直让梁帝不悦甚至防备,更何况兵权旁落一直都是君主的心头大忌。梁帝由于一直担忧北胡人再犯而不得不隐忍不发,只能暗中提拔培养自己信任的武将,分化周陌手中的兵权。当这股不满越积越多时,就差最后一条导火索,便能引起一场天崩地裂。

而这条导火索,很快便被人递到了梁帝手中——有人密信状告周陌私下里串通北胡人,意欲反叛。

这封密信自然是伪造之物,因为这名横空出世、脾气倔强又刚硬正直的平北将军不仅是梁帝的心头大患,同样碍了朝中诸位权臣的眼。

为了军饷问题,他数次在朝堂上与把持朝政的权臣发生剧烈得冲突,在拉拢不成反遭呵斥之后,一众朝臣便异常想要将这位手握重兵又“不识好歹”的将军拉下马。他们利用梁帝的猜忌伪造密信,串通同样欲除他而后快的北胡人,自导自演了这一出陷害忠良的“好戏”。

梁帝看到密信后勃然大怒,不管是相信也好、顺水推舟也罢,他终于决定趁此机会解决这条在自己卧榻之侧酣睡的斑斓猛虎。

不久后,梁帝急招周陌回京,而周陌生性老实直率,虽然曾被手下人劝说要小心梁帝兔死狗烹,却仍旧还是抱着尽忠职守的心思顺从返京。

然后,他便被梁帝以通敌叛国的罪名下了大狱。

梁帝本以为一切已然安排妥当,周陌被秘密处死后木已成舟,再加上通敌叛国的“罪证确凿”,就算民众朝臣有所不满也对其无可奈何。却不料这件事却被捅了出去,同样泄露的还有某位朝廷官员伪造密信、陷害忠良的始末。

顿时,朝堂民间一片哗然。万民请愿为周陌申冤诉苦,朝堂上也有人不满此事,向梁帝频频施压。

眼见事迹败露,梁帝就算再不甘心,也不能一意孤行处死周陌,不得不继续“彻查”此事,最终处置了一位伪造证据的官员,洗清了周陌身上叛国的污点。

但尽管如此,已然暴露自己对于周陌心怀忌惮的梁帝再也不敢再重用于他,以免他当真借机造反。于是,梁帝暗示负责查案的官员捏造了几条莫须有的罪状,虽然罪不至死,却也借机将他流放苦寒之地,也算达成所愿。

比起抄家灭族,流放已然是梁帝最大的“仁慈”了,最起码人还是保了下来。至于最终能否被顺利送往流放之地,而不是中途出现什么“意外”,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囚禁着周陌的囚车一路缓缓而行,正巧路过白缎所在的县城。城中市民们自发走上街头,含泪为这位蒙受冤屈的将军送行,而白缎也是其中之一——他还记得自己的父亲曾在对方麾下当过兵,也同样感念那一笔送到他们手上的抚恤金。

囚车上的周陌形容狼狈,但神色间却极为平静,并无颓败憔悴之色。他安静地坐在木制囚笼中,脊梁笔挺,似乎一点也不担心自己未知的前路,反而仿佛仅仅只是休憩片刻,很快便能再度奋起拼搏。

可以说,白缎自小便听着这位少年将军的传闻事迹长大,对周陌充满敬意,如今,他在英雄末路之际真正见到对方,却并没有任何的失望之感,反倒觉得他想象中的英雄就应当是这幅模样,无论遇到什么境况,都折不断那一根刚强的傲骨。

也许是白缎的目光太过专注了些,囚车上的周陌突然转过头来,准确得在人群中寻到了他,与他目光相接。

这一刹那,白缎心口一阵狂跳,他连忙转头避开对方似乎直抵灵魂的视线,努力平稳自己的无措。随后,当白缎再度抬起头来的时候,囚车已然吱嘎着远去,只留下一个身穿囚衣的模糊的背影,令白缎有些懊恼,又有些怅然若失。

莫名其妙地叹了口气,白缎提着为母亲抓的药,转身进自己的店铺,又开始了一天普普通通的劳作。

第30章

最终,白缎的母亲仍旧还是没能抵抗住病魔的侵蚀。

在日子安稳下来、自己的儿子学了一门好手艺,不再被贫苦所迫后,白母就像是长长松了口气那般,身子骨骤然垮了下去。她缠绵病榻数月之久,终究没有熬过那个严寒刺骨的冬季。

这一年的冬季格外漫长寒冷,漫天大雪茫茫无尽,阻塞了交通甚至压垮了房舍,使得本就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更加难以维持生计,老幼妇孺病死冻死者不计其数。

而在这个时刻,朝廷却并没有采取任何赈灾的措施,各地官员毫无作为,甚至连各种苛捐杂税也没有减免,真正应了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正所谓“官逼民反”,常年生活在压榨之下的民众终于忍无可忍,纷纷揭竿而起,袭击了为富不仁的富户乃至县衙谷仓,将其中的粮草木炭哄抢一空,就连负责守卫的官军也从中浑水摸鱼。

各地暴民迭起,官府却由于不少偏远地区大雪封山而束手无策,在此关头,还有更加雪上加霜的消息传来——有一群役夫也趁此机会发动了叛乱,而这一支乱军却与普通的暴民截然不同,他们有一位领袖,叫做周陌。

虽然周陌威名赫赫,但朝廷却并没有太过将他放在心上。如今的周陌只是一名普通的贱籍,一无粮草二无兵马,哪怕他有三头六臂、熟读兵法韬略,但此时龙困浅滩,就算起义反叛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朝廷的轻视给了周陌壮大自己的宝贵良机,他很快便攻陷了一大片城镇村落、趁机站稳了脚跟,而各地民众也纷纷响应,自发主动得投入他的麾下、供他驱使。

这些百姓本就因为生计而不得不反抗,虽然他们抢夺物资的物资足以支持他们度过这一个寒冬,但来年开春、冰雪融化之后,等待着他们的却必然是朝廷毫不手软的围剿。

在这般前途无亮之际,周陌的出现无疑给他们指引了一条存活的希望——现在,唯一有能力率领他们对抗朝廷军队的,就只有这位曾经力挽狂澜、将北胡人驱逐出国境的平北将军了。

为了活下去,这群原本的平民百姓拼尽了全力,迅速在周陌的训练下变成了一支真正的军队——毕竟,曾经的周陌就是这般依靠刚刚被抓去服兵役的普通人,硬生生赶走了彪悍的北胡骑兵,对于训练这种事情,他极为在行。

开放谷仓充作军饷、占领县衙抢夺兵器,周陌的军队所到之处,守城的官兵都并未多做抵抗便纷纷投降。一方面是民心向背,民众们受够了朝廷的腐败贪墨、不愿意为他们而牺牲自己;另一方面也的确惧怕周陌的威名,不敢与之一战。

待到开春,周陌手中已然积攒起了一股巨大的力量,而此时此刻,朝廷才姗姗而迟得听闻这一消息,顿时惊愕万分,连忙派遣军队前去平叛,却又重演了当初北胡人南下的境况。

朝廷的军队在早有准备的周陌面前一击即溃,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周陌了解朝廷军队的情况,但朝廷却对周陌的实力一无所知,双方高下立判——而这一次,他们没有再找到另一位用兵如神的“周陌”,替他们解除此次危机。

周陌率军一路高歌、势如破竹,迅速从苦寒之地打入了富庶的中原地区。而与北胡人不同,他的军队军纪严明,所到之处不犯百姓秋毫,反而开仓赈粮、救济民众,迅速收获了民心,甚至使得各地百姓对他们的到来欢欣鼓。

而白缎所居住的县城也是这般仅仅做了表面上的抵抗,便大开城门,迎接周陌的大军到来。

跻身于夹道欢迎的民众之中,白缎又一次看到了周陌,而这一次,他却一身铠甲,骑在枣红骏马之上,英姿勃发。

数年边塞的苦寒生涯,让他看起来瘦削了很多,但却显得愈发精壮彪悍,没有一个人敢小觑他体内蕴藏的力量;他的脸上多了几道疤痕,被风霜磨砺得更为坚毅严肃,眸光冷锐果断,一举一动都透着军人飒爽又森严的威势。

——似乎……比之数年前更为出色了几分。

白缎默默注视着这位曾经将百姓从北胡人的铁骑下拯救出来,如今又再度披挂上阵、对抗腐朽不堪的朝廷的英雄,心中满是崇敬,而下一秒,他又再一次与侧过头来的周陌目光相接。

但这一次,白缎却并没有如上次那般移开视线,反而直直迎着对方的注视,露出一个满是喜悦憧憬的笑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