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重生旧时代 > 第18节

第18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给了儿子一个晚上臭脸以后, 第二天一早张萍就做了自己儿子最爱吃的手工面给他, 晓得自家儿子喜欢荤素搭配着吃,还特意红烧了一小碗肉丝做浇头, 另外烫了青菜,煎了鸡蛋, 最后撒点儿香葱, 倒点芝麻油, 蒋爱国愣是连吃两大碗。

见儿子爱吃自己做的菜, 张萍忍不住的笑道, “爱吃就多吃点, 以后再忙也得常回来。等过完年有空的时候,我去县里给你们做饭吃, 你妹妹那手艺差的很,以后还不晓得怎么弄呢。”

蒋爱国吸溜吸溜的吃着面,笑道,“成, 我就好妈做的这一口,你要真去县里了,儿子带你四处逛逛。县里有几个地方还是很有意思的, 都是古时候的老房子, 大户人家住的。”现在县里旅游行业还没开展出来,很多老房子老街虽然破旧了些,但是很有古韵,之前小两口就去看过, 还去拍了不少照片,其中刘芳晓盘头穿旗袍那几张特别有味道,有那种江南女人的水灵和温婉之气。

张萍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但嘴上还是习惯道,“哼,你现在说的好听,我真去了,你还不定则么嫌弃我呢。”

张萍是个普通的妈妈,跟大多数妈妈一样,心口不一,明明心里高兴的不得了,但是嘴上还是爱说反话,其目的也不过是想让孩子多说几句好听的话罢了。

蒋爱国也曾老过,哪能不懂张萍的小心思,故而他说出来的话,那真是句句都戳中张萍的心思,让张萍乐呵的嘴巴都合不拢。

一家人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准备着过年的东西,例如包包子,蒸馒头,油炸豆腐果,煮咸肉咸鸡等等。反正自打过了小年,这家家户户的烟囱上的烟都没断过,弯弯曲曲飘荡在小村落的上头。

蒋爱国跟着他爸他哥去树林子里捡柴捡树枝回来烧锅,正月里亲眷多,光烧稻草就太浪费了,如今这个时节,树林子全都是落叶枯树枝,所以村子里的人都会抢着收回去烧锅。至于家里的女人,基本上都是围着锅台转的,一年忙到头,吃不好穿不好的,也就过年的时候能好好休息休息,吃点好的,穿身新的,自然不能吝啬。

刘芳晓跟着张萍转着锅台,但好几次都被张萍给撵了出去,她这二儿媳妇,如今被儿子养的跟个娇小姐似的,一看就不像做粗活的人,那小脸白的,小手嫩的,哎呦呦,往厨房这儿一站,就显得家里这厨房老了些,破了些。

张萍有些微微不习惯,几次三番想赶刘芳晓出去,但儿媳妇孝顺,非要帮忙,张萍只能找了两个简单的活计给她,包饺子,包汤圆,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的。

两人在厨房里忙的热火朝天,但婆媳间氛围很是不错。昨个张萍尽只问蒋爱国在县里生活好不好,今个正好细细问问刘芳晓学习怎么样,在县里生活怎么样。

听刘芳晓说这次她期末考试班上第一名,张萍吐了吐舌头,而后赞道,“哎呦,晓晓啊,你这搁古代可不就是个女状元了么。真正是厉害的,你加油读书,争取以后考个本科回来,那咱们老蒋家也算了。”

因着厨房小,还一直烧着火,很是暖和,方美云带着国庆也来厨房里头坐着,就算不做事儿,但也可以大伙儿一块儿聊聊天,打发打发时间。至于蒋爱珍,刚才放了个山芋在灶洞里,这会儿闻着香味,忙把山芋拿了出来,剥开外面一层硬硬的黑壳子,透出里头金黄色的肉来,伴随着山芋独特的香气。

刚出了灶洞的山芋真是烫的很,蒋爱珍左右手换着那山芋,这同时还剥了块壳儿下来,对着露出的肉就是一口,软软的,香香的,吃在嘴里甜甜的,吞进胃里暖暖的。

蒋爱珍最爱冬天烤山芋吃了,一天能吃好几个,山芋吃多了有点儿不好,就是容易放屁,姑娘家总归不好意思的,故而蒋爱珍爱吃,但也克制的很。

刚才张萍夸赞刘芳晓,方美云跟蒋爱珍自然听着了,两个不爱学习,看着大字就犯困的人,对刘芳晓那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方美云羹道,“弟妹真是厉害,我这辈子是不行的,看着书就头疼,只希望国庆日后能有他小婶婶一般厉害就好喽。”自打有了孩子,方美云一颗基本上就落在孩子身上了,孩子就在身边睡着,一个晚上她也能惊醒好几次,害怕孩子冻着了,饿着了,总归没时时刻刻用眼睛盯着,这心里就是不放心的。

国庆也三个多月了,小脸蛋白嫩嫩的,肉嘟嘟的,可爱的不得了,家里就没人不喜欢的,每次刘芳晓回来都必须得抱着逗弄会儿,之前国庆小身子软的很,刘芳晓还不敢抱,如今稍微大点了,刘芳晓也敢抱一会儿,亲亲他嫩嫩的脸蛋儿,握握他小小的手掌。

家里有个孩子,真的热闹不少,仿佛树木长了新枝,活力跟以往都不同的。

女人们聊着天,逗着孩子,还边做着手上的活计,男人们砍完柴火儿,用担子挑回来,就又出去弄第二趟。

不同于母爱的外露,父爱永远都是深沉的,也许你的记忆中,跟父亲相处的记忆并不多,甚至有些记忆还是吵架与争执,但是当你出了什么事儿,一回头,你铁定能看见父亲宽容与理解的眼神。

蒋康对自己儿子采取的态度一项都是放任,他一直觉得,孩子不能太紧的攥在自己手里,应该让孩子尽情的去飞,尽情的去闯。

人说,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也是需要磨练的。

只有经历过磨练的人,才能更好的去适应这个社会。惯子如杀子,而蒋康自然不是个惯子的父亲。

儿子的成功让他开心,但也让他忧心。但是外面的世界太大,变化太快,他就是天天听着收音机,也跟不上这个时代的步伐,对孩子,他无法提供任何可靠的指导性的意见,所以,他只能站在原地等着孩子,若哪一日孩子从高处跌下能确保他能好好的接住自己的孩子。

故而,纵然蒋爱国挣了不少钱,但是蒋康还是辛辛苦苦的种田,等农闲了就去窑厂烧砖,就是这么大年纪了,他还是想给儿子多挣点,等以后自己去世了,也能多留点东西给自己的孩子。

蒋爱国理解父母的爱子之心,每次都积极的佩服,但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父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他们这代人,是最辛苦的一代,最受苦的一代,也是最善良最容易满足的一代人。他们把孩子当作全世界,而总是忘记自己其实也是主角。

如今二儿子稍微有点出息了,他看的出来,大儿子爱华也动心了。这一路上,一边收拾柴火,蒋爱华一边问着蒋爱国外面的情况,之前两兄弟有打算去广东那一代看看,但是蒋爱华看蒋爱国忙的很,估计没时间跟着一道出去,所以蒋爱华就问问自家弟弟出门在外要注意什么,留意什么。

蒋爱国是真的很想出去看看,但是最近也的确没时间出去,媳妇快要高考了,他市里的生意也要开始了,同时县里的生意也没断。虽然工人是够了,但是他还得找几个人帮着管理公司,要想扩大规模,靠他自己一个人,根本就不可能。

师傅跟师兄们脾气太好,不适合管人,爱兵又太老实了,其他的人关系有点远,暂时还没看出什么特别的来。

所以蒋爱国烦的是招人这事儿,最近是出不去了,除非等着公司稳定了媳妇上大学了,他才能走的开。

蒋爱国很是抱歉,但是他大哥也不是个孩子了,自己出去锻炼锻炼也好。这出去一趟,就算啥商机都看不到,见识也会不同的。

但是不可能啥商机都看不到。

“大哥,你要是去了广东,出去逛的时候,不要说话,就跟着他们本地人一道去买东西,你别买,你就多听听价格,不然你一去就要买东西,本地人肯定会宰你的。还有就是,咱们这儿消费比较低,你去了就多看看那些便宜的东西,特别是咱们这儿不常见到的,或者常见到但是价格很贵的东西。这样,你批发回来才有赚头。”刚才一家人聊天的时候,蒋爱国就说了服装店老板的事迹,蒋爱华听了,也想弄点批发赚钱,就是一时不知道进什么货好。

除了在买东西上面给了建议,在吃住等地方,蒋爱国都一一给了建议,还有就是钱一定要藏好,路上穿的破点,但是买东西的时候得穿的好点儿,精明点儿,记得杀价,一定要杀价,不然赚了也是亏了。

来回路费不说,人多受罪啊。

作为弟弟,蒋爱国真的希望自己哥哥可以四处走走,不要将眼光局限在家里的一亩四分地,虽然这一亩四分地过个几十年会拆迁,然后国家赔个几十万再加几套房子的,但是并没有任何意义。

作者有话要说:晋江7月1日到5日有个日万活动,就是天天万更,米米还在考虑要不要试试,这个挑战还是很大的啊~~

第35章

这天, 大年三十, 蒋家人一早就起来忙活了,虽然两兄弟分了家, 但是关系比之前亲近不少。不过到底分了家,祭祖就分开来祭了, 不跟往日一样, 大家一块儿祭祖。

蒋爱华家中午烧饭祭祖, 那么蒋爱国家就是晚上祭祖。虽然分开来了, 但是吃饭还是一道儿的, 中午大伙儿一起在蒋爱华家里吃着, 晚上则在蒋爱国家吃。

村子里分家的兄弟都是这么弄,分家了并不代表不相往来, 只是说明可以撑起门户罢了。再往后来,独生子女结婚,要是娘家婆家住的近,一般也是分中午和晚上两头吃团圆饭。

这儿的风俗年三十祭祖的时候, 在家里烧纸钱给祖宗就可以了,因为祖宗已经被他们请回来吃饭了,同时还会给家里门神烧点儿纸钱, 感谢门神保护家里人平平安安的, 没让不干净的东西进来,伤害家里人。

这祭祖的饭肯定是得有鱼的,这鱼不能吃,得正月十五之后才能吃, 说是年年有余,来年日子丰裕。对了,这桌子靠近门这边是不放板凳饭酒的,这面放的是香炉和红烛,香炉里头插了三根香,大概这香点到一半的时候,才将饭菜撤下,上一杯绿茶给祖宗们喝。而且这敬的祖宗也只有三代,按照他们家的说法,三代之前的祖宗都投胎去了。

在祖宗用膳这段时间,蒋家人则是轮番磕头烧纸钱,蒋康特别着重的介绍了家里的小孙子国庆,祈求祖宗保佑家里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如今的风俗,女的还不能烧纸钱,必须男的烧 ,女的都在厨房等着,不能进堂屋,说会冲撞祖宗啥的。

蒋康一早被张萍扯着说了一大堆,张萍让蒋康在祖宗面前多说些好话,不仅仅是孙子国庆,还有爱国跟晓晓两个在外头要平平安安的,当然也悄悄的让蒋康跟祖宗们说下,赶快让二儿子儿媳妇有个孩子。除此之外,家里所有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都是每年必要祈求的话。

总归,祭祖不仅仅是请祖宗吃个饭,吃完饭,老祖宗也是有任务的,得保佑自己子孙后代心想事成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