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重生旧时代 > 第12节

第12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上头的事儿,大叔也不知道,更不敢乱说,但是身在组织里,大叔觉得,如今的风向是真的变了,不是大伙说的小打小闹,看来,国家是真的决定大力发展经济了。

蒋爱国这小子,胆子大,敢闯,现在这个环境下开公司,这是要点眼光的。

大叔本人很欣赏蒋爱国,而且蒋爱国做的东西质量的确好,当然出彩的还是他的草图,这个项目蒋爱国拿下来了,需要在中国年之前完工。85年是阳历2月20日过年,政府2月17日放假过年,这个时间就有点赶了。

所以蒋爱国回家喊人去,刘芳晓则是回家住几天,毕竟人家的儿媳妇,放假不回去村子里肯定说,爸妈不在意,但也不能给爸妈丢脸不是。

在家里吃了个中饭,蒋爱国就去他师傅张木匠家了。说到蒋爱国这个师傅,那真是个好师傅,人特别的善良,就是上辈子吊儿郎当的蒋爱国也很是尊敬这个师傅,别人说他一句都不行,他得跳脚。不过师傅说他,他都肯听的,不过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张木匠的村子离蒋家有点儿远,得从镇上经过,然后往另外一个方向走差不多蒋家到镇上的距离。蒋爱国骑蒋爱兵的二八大杠大概也就半个小时车程。

张木匠的村子叫柳树下,张师傅家靠近山边上,宅子特别大,后面还有一大块空地种了很多香樟,另外菜园处还种了一排松树。

张木匠有个闺女,她一出生,张木匠跟他媳妇就去种了这些树,说是给闺女张春华结婚的时候打家具。不过张春华结婚的时候没用几棵树,实在是张春华舍不得将这些书给砍了,可能因为这些树当初是为她而重的,又跟她一样的年纪,跟她一起成长,很是有些感情。

张木匠做的秋千架还挂在屋后的香樟身上,秋千架上的麻绳换了一根又一根,但是欢声笑语一直不断。张春华大哥弟弟家的孩子如今也开启了她当年的欢乐。不过张木匠说了,这些树是闺女的,以后就是他死了,他儿子也不能打这些树的主意。

张木匠的儿子当然同意了,这树又不是多值钱的东西,满山都是树,他们自然不在意。后来树木值钱了,还有外地人四处收大叔,2000年那年,有人去张木匠收数,给了五千块钱一棵的价格,张木匠愣是没卖,当然张春华也不肯卖,再后来,一几年的时候柳树下被拆迁,张春华也没舍得把树卖了,正好她老公家不拆迁,就花了一笔大钱将树拖到婆家,种田里去了。再后来,张木匠夫妻去世,张春华砍了棵树做棺材,一个个送走最爱她的人。

可能因为是个木匠吧,蒋爱国对树有一种特别的情怀。

到了张木匠家,一家人都在,外嫁的张春华也回娘家了,她嫁的是蒋爱国的大师兄,为人老实肯干,性子跟张木匠也最像,当年蒋爱国吊儿郎当不干正事的时候,家里都是刘芳晓一个人撑,又因为婆媳关系不好,地里的活计都是她自己弄,师傅跟大师兄每每都看不过眼,每年都过来给刘芳晓帮忙,而且一帮就是几十年。

刘芳晓上辈子最尊敬的人就是张师傅,每年初二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她都是带着儿子来师傅家拜年。家里有点好的,也会走着送给师傅。

张师傅去世的时候,刘芳晓哭的跟张春华一样,上坟的时候,刘芳晓喊了好几声爸,只说这辈子,她没啥父母缘分,但是张师傅在她心里就是爸爸,她多少次想喊他爸爸,但是她没有勇气。

如今人不在了,她才敢喊。

那是刘芳晓哭的最伤心的一次。

她说以后没有人给她做主,没有人陪她说话,她买的好酒没人喝,她打扮的好看也没人夸赞了。她说,除了儿子,又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回忆大多是伤感的,但是回忆无法控制,一个场景,一首歌曲,都会不由自主想起那年那人那事。

今日两更,下午还有一更,4000字其中1000字放在作者有话说。

明日按照之前说的,三更,每章4000字,1000字放作者有话说。不过明日是晚上10点更新,三更一起发,米米妈妈说胃不舒服,得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小天使们,开森不,开森不~~开森给米米点个赞奥~~

第26章

蒋爱国一到张师傅家, 张春华就走过来打趣道, “哎呦,爱国, 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有空过来啊。”

蒋爱国嘿嘿一笑道,“晓得华姐在, 我肯定不敢来。”

张春华没好气的白了眼蒋爱国, 跟着蒋爱国进入堂屋, 张师傅正在竹床上逗外孙, 瞧着蒋爱国拎着东西过来, 笑道, “你这小子,总算开窍了懂事了, 这懒筋一抽,还真像个人。”

“都是师傅教的好,师傅,这次我来找师兄师弟帮忙, 你可不能再推脱了奥。对了,等明年,您也得出山帮帮徒弟。”蒋爱国将烟酒茶司放在桌子上, 拿着小孩子的手玩了两下, 笑着说道。

最开始蒋爱国人手不够的时候,想的也是师傅这边的人,但是他师傅就是不同意,还压着儿子女婿徒弟的不给蒋爱国帮忙。张师傅这么做也是为了蒋爱国好, 只道老蒋家又不是没人,他们这些外人去挣这个钱,爱国以后肯定被亲戚说嘴,就是爱国不介意,他老头子也不想被人说嘴。

蒋爱国是真不介意,而且也没这样的事儿,不过师傅这脾气,那是真执拗,蒋爱国没办法,后来就找了关系稍微好点,手艺还不错的蒋爱兵。

“你本家人手不够了?”张师傅瞅了眼蒋爱国道。他总共三个徒弟加大儿子也是木匠,二儿子小儿子当初不肯学木匠,一个学的修车,一个学的厨师,那么多人中,就蒋爱国这小子偷奸耍滑,他头开始都不愿意教的,还是她妈天天过来求情,张师傅瞧她一片慈母之心,为儿子折腾来折腾去的可怜,才收了这么个人,没想到这最不成器的蒋爱国现在反而最成器起了。

人说三岁看到老,这话看来是假的了。不管啥时候,不要轻易给别人下判断。蒋爱国这小子不就是这样,瞧着平日里吊儿郎当的,没想到心里最有成算。

对着师傅,蒋爱国也没客气,很是有些得意道,“师傅,我跟你讲,我这次接了两笔大单子,一个是咱们县税务局办公室装修,一共十八间办公室,得年前完工,就是阳历2月27日了。这个算是个小工程,除了我跟村子里的蒋爱兵两个人,还想再找两个人,师傅一个,然后杰哥一个,挣钱过年的钱。

杰哥也就是张杰,张师傅的大儿子,算是要继承衣钵的人。然后蒋爱国还有两个师兄,大师兄就是蒋春华的老公,叫端凯,三师兄是邻村的人,跟蒋爱国情况差不过,是个只晓得埋头苦干活的人,特别能吃苦,叫李明。

按照年龄排位,端凯是大师兄,张杰是二师兄,三师兄李明,老小蒋爱国。

端凯,李明家底子都薄,碰到了个好师傅,都很拼命认真的学习,且十几岁的时候就过来跟着师傅上工了,多多少少性子方面跟师傅有些想象。

这个时候学手艺,那真是不容易,张师傅这样的好师傅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刚开始跟着张师傅出去接活计的时候,师傅还给分钱,虽然少,那也是钱啊。

这年头师傅普遍是这样的,家里人先是要花钱托关系求介绍,介绍好后,再给师傅拜师钱以及鸡鸭鱼肉,钱不多,但是礼节是必须的。然后孩子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了,学徒不仅仅要跟着学手艺,还得包揽师傅家大大小小里里外外得活计,割稻插秧那是肯定的。等手艺学的差不多了,就得跟师傅打杂,累死累活一年到头是一分钱没有,也就是所谓的白工。这白工一做就是好几年,最少也得两年。

而且手艺人讲究个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真的只能学个皮毛,其他的都靠自己的悟性。师傅常说的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是师傅不教,是你自己笨,不会举一反三,又不是几岁娃娃,还要人手把手教不成。

大环境下的老师傅都是这样的,但是张师傅不是,按他说法,人做事要凭良心,且家家日子不好过,多学点,也能早点出师,给家里带些收入。

张师傅不仅待徒弟好,有时候还会给徒弟介绍生意。哪家日子过的苦了,自己也跟着后头急,虽然说是徒弟,但都是当儿子对待的。有时候亲儿子心里还会不满,觉得自家老头子傻,要是跟别的师傅一样,他家里不晓得多舒服的。

当然也只敢在心里偷偷抱怨。

这次蒋爱国过来找师傅,就是想给师傅涨个脸,柳树下村子里不少人都笑话师傅,觉得他傻,不会过日子,把别人儿子当宝贝不就是委屈自己儿子么。

蒋爱国今天就是来争口气的。

“你杰哥自己接了手艺在做的,我跟你三师兄李明去帮忙。”如今几个徒弟就三徒弟李明家里最苦,到现在还没娶媳妇,听说之前就有人嫌弃三徒弟家穷,谈了好几次都没成功。

“好的,听师傅的。不过等过了正月十五,师傅跟三个师兄都得帮帮我。师傅,我跟你讲,这次我可是接了个大单子,还是市里面的。”上辈子张师傅最爱骂蒋爱国不成器,蒋爱国听是听了,但是听久了,心里还是有那么点气的,如今他晓得自己不对,但是见着一直贬低自己的师傅了,还是没忍住开始得瑟起来。

能让蒋爱国这么放心得瑟的人,还真只有张师傅一个人,就是父母那边都不好意思得瑟。

张春华听蒋爱国这般说,笑着吆喝道,“呦,你小子牛皮吹的越发大了啊,还市里的生意呢。赶快说说,我听听看靠谱不靠谱。”

要是真的靠谱,就让端华跟着一道干,这村子里活计太少了,一年就那么几单。如今也有小宝了,可得存点钱。至于家里那点地,她一个人就能搞定,不需要他帮忙。

端华家还在山里,日子苦的很,家里人还多,要不是端华人是真的好,张春华也不肯嫁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