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醉卧美人膝 > 第139节

第139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江先生鄙夷地道:“那还做什么和尚?真有这个心,就该报效朝廷!再不济,耕田纳税,又或投军杀贼。还是有鬼!”

邹县令急道:“供状就是这样的,要不……春秋笔法一下儿?”

江先生道:“人是您审的,我什么都不知道。您随意。反正呐,这邬州,不能出乱子!”

邹县令会意:“好。”又小心地打听谢麟有没有因为他办事不利而生气?

江先生笑道:“大令只管做好份内的事,使君何曾待人刻薄过?想高家那老棺材,现在不还活着?”

邹县令心道,得了吧,那还不是你们威胁的人家?老棺材敢以死相逼,就让他的子孙也跟着去死。不过谢麟除了将他们使得团团转,尤其他这个县衙与府衙同城的县令最悲催之外,倒是不会无故去整下官。有好事还会带上他们一笔,背锅也就背了吧。

江先生口气随意,礼貌还是到了,对邹县令道:“水利的事儿,大令可要上心呐。今冬还未下雪,可千万别大意了。”

邹县令道:“那不能!”又低声下气地,“先生大才,是老相公都夸奖的,我有一事,还请先生指点,必有重谢。”

“哎哎哎,不敢当!”

邹县令以为他是嫌弃自己只会说好话,打书桌抽屉里摸出一只锦盒来:“祖敏制的墨,您给掌掌眼?”

江先生吃了一惊:“竟还有这等好物?”

邹县令硬将锦盒塞给了江先生,长长一揖:“先生,在下自授了县令,已经十多年啦,明年就又要去吏部叫他们提着抖,求先生给指点一二。”

江先生将锦盒又放了下来:“我山野之人,找个东家混饭吃,你们官人们的事情,我不懂哒,不懂哒。”转身要走,却怎么也拉不开门。

邹县令嘿嘿一笑:“您给个法子,这门就开了。”

江先生原也是晾着他一晾,此时便问:“大令对上任知府,也这么来的?”

邹县令不好意思地:“那怎么敢呢?哎哎哎,这不是……求人也要挑的,一般人,我也不求他呀。朝中有人好做官,对吧?可下官的这个考评……使君不缺钱、不缺人、不缺前程,下官委实不知有什么可以报效的地方。”

江先生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报效也是报效朝廷。”

“是是是。”

“附耳过来。东翁也想做出些事情来,眼下就有一件,东翁忧心来年天旱,你可要好好准备呐。哎,可不能扰民呐。”

“放心,放心,明白,明白。先生,不知道这新任的卢尚书……”

“大令,”江先生看不下去这人这般蠢了,“总是埋头干,是不行的,可总是东奔西跑的就更不行啦。大令要问我,我也只好说,大令认准了一个,还显得好看些。卢尚书,您现在也够不着吧?还是已经下定了决定,要奔新尚书去了?有多大的肚子就吃多少饭,吃几粒米,就填多大的胃口。一本万利的买卖,怕是没有的。”

邹县令眨着眼睛低头琢磨:“不错,不错。”

江先生跺脚:“快开门呐!使君还等我回去呐!”

“哦哦哦,开门!”

————————————————————————————————

在外面要稳重,回到府衙江先生就开始翻白眼,要不是想忽悠着邹县令用力干活,他真不想跟这样的人打交道。这个邹县令,容易让他想起来死了的谢源来。虽然邹县令比谢源要能干很多,在江先生眼里,依旧是个眼高手低的货。

直到见了谢麟,江先生的气才顺了过来。将事情对谢麟都讲了,谢麟道:“先生辛苦啦。邹某做县令不算很差啦,不过有所求,就容易利令智昏而已。”

“东翁的要求越来越低了,”江先生咕哝了一声,“还得屯粮啊。”

谢麟道:“我写信探问了,今年咱们的收成不如去年,邻近几府的,就更不如啦。非但如此,咱们这儿今冬少雪,他们那里也是一般。今年夏天担心的事儿,明年还要接着担心。”

江先生道:“东翁年少有为,前途无量,有奔头就有干劲。他们呢,一把年纪啦,四、五十岁的年纪,上不去下不来的,混日子的居多。治下自然没有东翁用心。”

如果有问题,周围的州府会比邬州更先爆发出来。担心流民涌入的事儿,还得继续。

然而说到屯粮,因为之前的烂账,邬州府的储备其实并不多,现有的多半是谢麟来了之后攒下来的。再让他四处捣鼓粮食,走官方途径是真没了。

谢麟道:“圣上派我出来,是要我为他省心的,如今又要他老人家操心啦。”报灾啊,冬天不下雪,来年春天的病早害不要担心吗?当然,谢麟的奏折里还提到了周围的州府也需要小心,另外还提了一样——驻军的问题。如果军队因此乏食,乐子就更大了。

谢麟与附近的驻军很少打交道。本朝文武的分野越来越明显,谢麟与驻军维持一个面子情也就够了。他们的家眷之间也不亲厚,谋点私利方面,更是分得清清楚楚。用江先生的话来说:“这些丘八胆子忒大!东翁要爱惜羽毛呀!”

谢麟挥笔成文,除了自己想到的这些,想了一想,又添了一条——万一有了灾异,恐怕邪教要趁机蛊惑人心,请朝廷一定不要放松警惕。他把能想到的都写到了,总有一条能撞上的,那就叫先见之明。谢麟并不认为自己这是投机取巧,他这是思维缜密。

江先生将谢麟的奏章看了又看,也想不出有什么要删减的了,笑道:“这就足够啦。又快过年了,京中的孝敬不可少了,尤其是给老相公,更要恭敬的。东翁要写亲笔信……哎!别不爱听!他都休致了!就当他是块牌坊,成不成?哄着他开心了,多活两年,好让您把这道坎儿迈过去了,行不行?您这出来还不到一任呐,就想回去丁忧?”

谢麟被他吼得耳鸣,面无表情地抬起右手:“知道了。”

江先生知道他有心结,心道,信你自己写,别的事儿,我得跟娘子说一说才行。

程素素正在准备年礼,高英今年没有耽误行程,已自北面榷场回来了。若不论去年拣漏的那些珍宝,倒是今年获利更多一些。高英回来之后,清算了账目,先将程素素要她捎带的东西送来,又提前支取了银钱给程素素准备年礼。

程素素也不跟她客气,都收下了。比较意外的是高英此番又另带了旁的稀罕物来——鹿茸。有条件的人家也会养鹿,方便取用,鹿肉更是许多人爱吃的食材,不过提起来总以为北方寒冷地方产的鹿茸、鹿角霜等更好。

不用江先生说,程素素在对待谢丞相的态度上,比谢麟要成熟得多。各种北货,献与谢丞相的都是顶尖的。程素素手里从来大方,凡想到的,都有份,自己只留点够用。看得江先生都要劝她:“好歹自家多留些。”程素素道:“这些要趁鲜用的,我留着等它霉坏么?放心,私房钱我会攒哒。”

江先生哭笑不得:“有这么直接说的吗?”

谢麟知道程素素和江先生都做了什么,只当不知道,硬着头皮写了一封标准的问候书信给谢丞相,就不肯再对谢丞相多说什么了。倒是给三叔、四叔写信写得绵软乖巧,还将自己修理府学学生的心得笔记抄录了一份给两位叔叔,以便他们修理自家儿子。

无奈之下,程素素只好亲自动笔,声情并茂地给林老夫人和谢丞相写了一封长信,写完了数一数,足写了三十几页的工整小楷,谢麟的衣食住行,邬州有趣的案子,高英的北地见闻,自己院子里的秋千架,等等等等。

结果,不等除夕,京里就有人顶风冒雪送来了谢丞相口述,谢涛执笔的骂书。谢丞相放过了江先生和程素素,只管挑孙子的疏漏。

劈头就问:想到复局,就只复你们自己?为什么没有复圆信?这货还在外面浪着呢!是觉得他不会杀个回马枪吗?猜到了会有流民,猜着了会有邪教,想没想过邪教驱赶流民搞你这肥羊?不是说将邬州治理得不错吗?凭什么以为他们就会放过邬州?

文官不与武官交往,有利有弊,不交往太深是对的,但是知道有这样的危险,还不示好?!!!折子都写了,私交也要有一点好吧?真有个万一,那是能保命的!与驻军关系不好,他们平乱的时候抢你点什么,你找谁哭去?你不是也随军出征过吗?怎么忘了这个?

还有,组织民壮了吗?!找个由头,比如兴修水利,聚点民壮洗洗脑,有个万一,他们能守境啊。这不算你自己训私兵,明白不明白?谁他妈告诉你,派任地方就只会种地教孩子读书就行了的?

真狗血淋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