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经济大清 > 经济大清 分节阅读 307

经济大清 分节阅读 30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二人赶忙还礼。

话说开了之后,胤祚转身对着那些趴在桌上的同知道:“都别装睡了,起来吧。”

同知们听了这话,都缓缓起身,刚刚胤祚和张、周二人说话的声音不笑,早就把他们吵醒了,只是碍于对话的内容,一个个都装作睡觉,胤祚对此心知肚明。

现在他们被胤祚看穿了,一个个内心都怕的要命,毕竟偷听到了谋逆大事,生怕胤祚把他们杀了灭口。

没想到胤祚却道:“圣上生死未卜,皇兄皇弟也音信全无,朝政为权臣把持,连我福晋家眷都为权臣阶下之囚,此正是国家危难之时,本王身为皇室子孙,当用兵护架,清君之侧,保我河山。本王行事,光明磊落,尔等将此言写成告示,昭告百姓吧”

几个同知同时动笔。

周家麟有些担忧道:“王爷,现在就张贴告示,太早了些吧”

张廷玉也道:“王爷,就算起兵,也需准备些时日。”

胤祚点点头,便道:“告知三天后再贴出去。”胤祚给新军放了五天的探亲假,三天之后,正是假满归队的日子。

“三天”二人诧异至极,起兵造反,哪有说干就干的,从谋划到举事至少要数年,甚至十几年啊。

二人刚想劝谏,胤祚就道:“京城现在乱成一锅粥了,太子封住京城九门,想要登基,却得不到群臣支持,不会有时间管关外的,况且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快也瞒不住了。”

二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王爷,此话怎讲”

胤祚做了个数银票的动作,二人一脸懵逼。

“银子啊。”胤祚叹口气道,“给朝廷的税银该交了吧还有老沟金矿的收益,还有两行给内务府的分红,还有从即日起路过齐齐哈尔的税银车,统统扣下来贴补家用。”

二人陷入呆滞,这一手也太决绝了吧,平日只听过,地方造反,中央断地方财政,没想到胤祚居然想断了中央财政。

胤祚继续道:“我看了齐齐哈尔府库,总共还剩三十多万两库银,拨给火器厂三十万两,基本就见底了,将这些税银省下来,就能再攒下来二三十万两。还欠火器厂一百五十万的左右的亏空,还要借助其他的融资手段。”

“什么一百五十万两”周家麟眼睛都快瞪出来了,张廷玉也像是嗓子里卡了个东西似的,憋得脸通红。

他们只是一个关外的副都统辖区而已,辖地面积也就等同于关内的一个府。

这么个巴掌大的地方,军费银子,居然堪比整个大清国了。

二人不由的开始怀疑,自己刚刚答应陪胤祚造反,是不是答应的太“果断”了点。

胤祚笑了:“对,这只是个开始,后面需要的银子,可能会更多,毕竟打仗这种事情,是很烧钱的。”

他站起身来,轻松的道:“不过融资的事情,自有我考虑,你二人就负责银子的调配即可。”

张廷玉有些结巴的问:“敢问王王爷,究竟火器厂为何需要这么多银子”

“无非买了些枪炮,等火器厂发来请银折子,你们就知道了。”胤祚说罢起身,“好了,说的差不多了,我还要去看看巴海那边征兵情况,先走了。”

二人赶忙去拦胤祚。

“王爷,你刚从火器厂回来,舟车劳顿,还是先休息下吧。”

“是啊,王爷,下官见王爷面色不佳,恐怕已有些了腠理之疾,还是先请医官诊治一下吧。”

“王爷谋划大事,但一切还要以身体为重。”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就是不让胤祚走,无论如何也要叫他休息。

就在这时,府衙外来了一串马蹄声,那马蹄声直入府衙,在大堂前停下,而后,那骑士直接跳下马来大喊:“四百里加急,六皇子殿下何在”

胤祚一愣,开口道:“本王在此。”

那信使寻声,进了偏厅,看到胤祚,连忙上前,将信呈上。

胤祚拆开信件,一看字体,是个认识的笔迹,但能看出是京城来的,因为开篇就以领侍卫内大臣的身份讲话。

待胤祚看到一半,已经气得浑身发抖。

看完之后,胤祚直接将信狠狠的拍在桌上。

“好啊,看来是我好人当久了,都当我好欺负了”胤祚咬着牙狠狠道。

在场官吏,包括周、张二人,从未见过胤祚如此,一时间,吓得噤若寒蝉。

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征兵

那封信是新任领侍卫内大臣尹德的亲笔,内容是让胤祚来京面圣,不然就会被以叛党论处,其家人也会发配至宗人府云云。

信上还提到了康熙已回京城,太子乱党已束手就擒,太子被废等一系列事情。

胤祚一看这信,便知道绝不是康熙授意的,定是出于哪个皇子的意思,而且十有八九就是大阿哥。

周、张二人不敢问信上内容,胤祚也没把信给他们看。

“走了。”胤祚撂下句话,便出门上车了。

马车又奔向城外新军军营。

军营比邻一个叫塔拉尔的村寨,故又称塔拉尔大营。

此时,在新军校场上,一万余新兵正在接受军姿训练。

齐齐哈尔新军待遇极好,又能打胜仗,军饷还高,这在整个关外都是人尽皆知。

所以巴海一个月前到齐齐哈尔征兵,很快便有一万余人入伍。

新入伍的士兵,都按照胤祚留下的练兵之法训练。

胤祚到了校场高台上,巴海见他立刻起身行礼。

胤祚摆摆手,示意他免礼,问道:“征到多少人了”

“回殿下,一万二千三百五十六人。”巴海答道,同时从手下手中接过花名册,递给胤祚。

胤祚接过名册,仔细翻看,名册中记录了每一个入伍新兵的姓名、年龄、职业、籍贯等信息。

这些人大多都是齐齐哈尔各地的农民或是工人,年龄在十六岁到三十五岁间。

胤祚点点头,新的这些兵员他还是满意的。

“训练到何处了”胤祚又问。

“队列训练开始不久,昨天刚到齐步走。”巴海答道。

这个排队枪毙战术盛行的年代,队列训练可不是花架子,能不能走好齐步走,是一个列兵战术素养的直接体现。

巴海说完便下令军乐队奏乐。

激昂的进行曲响起,各列兵营在临时营官的带领下,踩着节奏,开始齐步走。

顿时,整齐的军阵,变得乱哄哄,士兵迈左脚的也有,迈右脚的也有,跟不上节奏的也有,顺拐的也有,甚至还有人摔倒在地。

巴海脸上有些挂不住,拱手道:“王爷,新兵入伍尚短,借以时日,当能训练成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