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经济大清 > 经济大清 分节阅读 242

经济大清 分节阅读 2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煤矿用度已经处处不足,知县大人和在下也不在乎这小半天的产量了。”

一个时辰后,蒸汽机安装完毕,足有两人多高的两个铁家伙竖立在矿洞口,如同两尊门神,周围的矿洞都围着蒸汽机议论纷纷。

接下来匠人们分成两组,一组进入矿洞中安装抽水管,另一组留在上面,给锅炉点火加煤,测试重新组装后的蒸汽机的气密性。

随着炉内火焰的升起,锅炉水温升高,水面渐渐沸腾、气化,蒸汽涌入气缸,气压升高,推动活塞向上运动,当活塞达到上顶点时,在平行四连杆的作用下,蒸汽阀门转化,蒸汽又从气缸上端进入,活塞开始向下运动。

活塞的初始速度不快,但随着温度升高,活塞不断加快,同时蒸汽机发出了机器特有的轰鸣巨响。

工人们都已经见怪不怪,抓紧排查气密问题。

而周围的工人们都被巨响吓了一跳,不少人都畏惧的躲得远远的。

“停下都给我停下”张廷玉身后有人怒气冲冲的喊道,他回首一看,来人身穿正七品官府,年龄五十上下,只有鹤岗知县,才符合此官阶。

“知县大人。”黄学仁向那人施礼。张廷玉也跟着下煤山施礼。

那知县怒气冲冲的:“荒唐胡闹煤矿重地,岂容你随意掺和赶快将那两台东西拆掉”

“此乃王爷亲自要求安装”

知县吹胡子瞪眼的道:“我不管这两个门神是谁造的于矿产无益,就要给我拆掉。”

“大胆你连王爷的命令都不听了吗”张廷玉大怒。

知县冷笑:“老夫既不在乎从京城被贬到这来,就不在乎从官被贬为民况且有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产煤令在上面压着,老夫这个知县,横竖都是当不成了,也没见王爷为老夫争辩,老夫怕什么,还不如在任上多产些煤。”

“蒸汽机就是为煤矿增加产煤的啊。”张廷玉不解的道。

“哼你当老夫愚不可及不成这两个铁门神要能给煤矿增产,老夫大半辈子就算白活了”

这时,匠人们已将水管接好,远处匠人们大喊:“出水了”

张廷玉登上煤丘,向矿洞看去,只见两家蒸汽机全速运转,轰鸣震天,出水口处,浑浊的脏水不住流出,直如瀑布一般连绵不绝,出水口下,很快便成了一片泽国。

匠人们将水缸搬来,放在出水口下,不出片刻,便将一缸灌满。

黄学仁和知县登上煤丘,望着眼前一幕,全都陷入了呆滞。

“怎么铁门神显灵了”黄学仁颤抖的道。

而知县脸上一会白,一会红,支支吾吾的说不说话来。

第四百九十七章 腐朽生活

在齐齐哈尔,胤祚亲自主持之下。

蒸汽机中终于和改版后的多锭纺纱机连接在了一起。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纺纱机被带动转动,一股股的细棉纱从纺纱机中涌出,如同蜘蛛吐丝。

蒸汽机的活塞运动带动曲柄齿轮飞速转动,离心调速器也飞快旋转,空中只看得到调速器的残影。

与水力相比,蒸汽机的速度纺纱速度无疑快上了太多,雪白的棉纱在纺纱机的运转中飞出形成,绑在棉纱轴上,不过片刻,便形成了一卷卷厚厚的纱锭。

而在另一头,几卷粗砂线头被纺纱机扯的笔直,飞速的卷进纺纱机中,整个过程如蜘蛛结网,精密而又快速。

围着蒸汽机,棉纺行的所有手工匠人们,已吃惊的张大嘴巴,久久没有讲话了。

甚至有些人当即就跪了下来,向着蒸汽机磕头不止。

原本还趾高气昂的纺纱行行首,现在已如斗败了的公鸡,颓然的坐在地上。

那个他为了证明机器不如人力,而选出来的纺纱精英队,也无奈的离开了纺车。

甚至不需要比较,只看蒸汽纺车那旋转飞速的线轴就知道,这速度已远远不是能人力能及的。

蒸汽纺车只要加煤,就可以昼夜不停的进行纺纱,不需要喝水吃饭,不许休息工钱,与纺户相比,孰优孰劣,一眼便知。

胤祚让蒸汽纺车开了一天,纺出的细纱,等同二十个熟练工人的产量。

平日,纺纱行中,因纺纱手艺高超,能用熟练操纵多锭纺车的纺户们,此刻一个个都如同霜打了的茄子。

好在,现在蒸汽机量产能力不强,纺户们还不用担心没饭吃,但从长远看,纺户失业是免不了的了。

关于这一点,纺纱行行首早已看清楚了,第二天便来求见胤祚,一上来便跪着进了门,连抽自己嘴巴,痛骂自己不应质疑胤祚,然后痛哭流涕的让胤祚给纺户们一条活路。

胤祚向他保证,未来一两年内,蒸汽机还不会将纺户们完全替代,就算齐齐哈尔全用上了蒸汽纺机,纺户们还可以去关外别处,甚至还可以去关内。

蒸汽机制造复杂,按照现在的工艺技术,良品率也很难保证,很多生产技术尚需革新,难以一产产一窝出来。

而且,就算有朝一日,蒸汽纺纱替代了人力纺纱,纺户们,还可以去做织户嘛,织布和纺纱,在胤祚眼里看来,就是差不多的事情。

当然,人力织布可能也会渐渐的被蒸汽机,那还可以去做剪裁成衣嘛。

反正,随着蒸汽机的投入使用,不论棉纱还是棉布,产量都必将大量提升,价格必将极大下降,被技术淘汰的工人,完全可以向产业上下游移动,到时生产力进步做创造出的岗位空缺,也正好可以由这些人弥补。

安排完了蒸汽机的事情,胤祚觉得身上担子为之一松。

便一头钻回府中,享受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生活去了。

古语有云,七月流火。

到了七月时节入秋,天气便会逐渐转凉。

现在齐齐哈尔已经是七月末了,加上地处靠北,更添深秋凉意。

每当秋风吹起,齐齐哈尔的行人们便会裹紧了身上的棉衣,穿的少的,还会打个机灵,紧走两步,赶回家里。

而胤祚身上盖着熊皮毯子,躺在摇椅里,身下是鹿皮垫子,柔软舒适,如坠云端不说,还暖和的厉害,不时还要将熊皮毯子掀开,透透凉气。

观景楼是齐齐哈尔王府中,新建的一座塔楼,石木结构,只有五层楼,下为塔状,上为一个观景台,内置火炉,冬日可取暖温酒,夏日可将四面阁门拆卸,风来风往,凉爽惬意。

楼内摆设简单,仅有书案躺椅。

此刻胤祚就在躺椅上躺着,丫丫找个矮凳,坐在一旁,面前矮桌上,放着梨子、葡萄等时令水果,一双素手,正拿着小刀,将梨子去皮,切成小块,再用银叉,叉着送到胤祚口中。

而彩裳站在书案前,整理信件,一一拆开,简明扼要的念给胤祚。

火炉上还温着酒,温的差不多了,丫丫倒上一杯,递给胤祚,满室都是酒香。

胤祚喝了口酒,示意两女停下,然后从熊皮毯子中摸出单筒望远镜,伸长了从楼上看出去。

观景楼四面都是阁门,门外是一圈阳台围栏,再外就是一望无边的齐齐哈尔城。

现在城内高楼不多,像是银行这样的三层建筑都少有,五层的观景楼,已是整个齐齐哈尔的最高建筑,从楼上看,整个齐齐哈尔一览无余。

观景楼就建在齐齐哈尔的中轴线,景阳大街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