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经济大清 > 经济大清 分节阅读 123

经济大清 分节阅读 12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变成由衷的敬佩,也凑了过来,一脸的焦急之色,显然也想接着镜子的光线,仔细瞧瞧自己火炮的内壁。

远处戴梓这时也凑了过来,显然也是对胤祚的方法十分有兴趣。

“不错,不错,内部光滑如镜,怪不得能有如此威力。”胤祚笑着起身,高兴的说道,“不知道古先生用了何种办法去除泥模中的水汽”

古大匠毕恭毕敬的拱了拱手说:“回殿下,下官是用的铁模,故无泥模水汽困扰。”

胤祚吃了一惊,仔细看看了古大匠,由衷赞叹道:“铁模铸炮,这倒是个创举如若可行,你当是我大清火炮第一人”

古大匠露出喜色,但又说:“殿下谬赞了,殿下于火器一道之精通,也是下官平生仅见。”

“说说你的铁模铸炮法。”胤祚没理会那记极真诚的马屁。

“是自古以来,铸炮便用泥模,但泥模铸炮易炸膛,且极为耗时,光是塑造泥模,并待其干透,便要一个月余。除此之外,泥模仅可用一次,故铸炮工期很长,火炮口径也难统一,炮弹也要随着火炮调整大小。下官便想找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铁模也非下官首创,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人以铁模制农具。下官只是以铁模铸炮而,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成功铸出十门大炮,便是这校场上的十门,这十门炮,重量轻,耗铁少,口径一致威力不俗,又胜在发射稳定,不易炸膛,。官已经试射月余,每门炮都已发炮二十发以上,可以看出,铁模铸炮不仅胜过了红衣大炮,且比之俄国人十二磅炮性能还要胜上不少。”

古大匠着重讲了下火炮的优缺性,对于自己如何研究一句代过,这既是谦虚,又是对自己成果的保护。虽然都是用铁模浇筑,但铸农具和铸大炮,绝不是一个概念,这其中绝对有无数不为人知的工艺和技术改进。

“铁模铸炮良品率如何成本又如何”胤祚又问。

“铁模铸炮,关键在铁模,只要铁模良好,则十炮九优;若铁模不佳,则十炮九劣。至于成本,铁模铸炮法成本均在铁模上,一个铁模花费可抵一百个泥模,但一个上品铁模,所铸火炮绝不下百门,故下官以为,成本如何要看铸炮多寡,百门以下,泥模占优,百门以上铁模更胜。”

胤祚背着手,叹了口气,周围人以为他不满意,越发战战兢兢,但熟悉胤祚的人便会知道,这是胤祚在压抑内心的激动。

“古大成”

“下官在。”古大匠答应一声就跪在地上了,心中惊惧不已,不知自己怎么就惹恼了周围殿下了。

“你铸炮有功,本王要亲自奏明圣上,替你表功。”胤祚朗声道。

古大匠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了半天才道:“谢谢殿下”

“拿笔来”胤祚豪气万丈,指了指侍立一旁,显得失魂落魄的戴梓。

第二百四十八章 理由

戴梓拿来了上好的关东辽尾,然后侍立一旁磨着犀纹徽墨。

待墨研好,胤祚饱蘸浓墨,在铺好的折子上下笔,无逸斋待的十年中,胤祚学问不曾长进多少,一手峥嵘小楷却是练出来了。

当然了,要是让康熙评价,这字比狗刨的强不了多少,但让胤祚自己来看已经很赏心悦目了。

戴梓一旁研磨,闲着无事,便偷偷瞥了一眼胤祚的折子,发现胤祚真的是为了给古大匠表功,全文详细的阐述了铁模制炮法的优劣,又着重描述了研发此法的艰辛,最后毫不避讳的直言求赏。

折子里的行文可谓粗鄙至极,毫无文采也就罢了,连语句都是半白话,不过也能把事情讲的清楚明白。

古大匠是不敢凑过去看的,但是从戴梓诧异的表情中,他也能将折子上的内容猜到一二。

让一位皇子亲自上折子表功请赏,这是多么大的殊荣,而且这份殊荣还是当着火器厂全体同仁的面前就更显得难能可贵,再加上研墨的是戴梓,这个昔日的康熙朝火器第一人,这份尊荣让古大匠感到一阵阵的眩晕。

半个时辰后,折子写成了,洋洋洒洒近千言,放下笔揉了揉酸痛的手腕,等墨迹晾干。

胤祚笑眯眯的走到古大匠面前道:“此炮可有名字”

古大匠楞了一下道:“还未想好,下官斗胆请殿下赐名。”

胤祚摆摆手:“罢了,这种事情让圣上来最好。”

“多谢殿下”古大匠跪了下来,一磕到地,匍匐不起,胤祚连命名之功,都留给了皇上,也是存了为古大匠多争取些赏赐的心思。

“平身吧。”胤祚把古大匠扶起来,回身问戴梓,“戴先生,墨迹干了没有”

“干了。”戴梓面无表情的说。

“干了帮我把折子收好吧,派快马送到齐齐哈尔去。”

“是。”

胤祚看了眼日头,对在场的其余大匠说:“本王要在火器厂停留十日,各位的成果,本王自会全部查验,若有做的得力的,本王也当替他向圣上表功。”

这话一出,下面的大匠全部激动了起来,纷纷跪地谢恩。

大清的工匠即便是做到了神机营里,成了小官,依旧是被人瞧不起的,哪怕像戴梓一样,做成了大清国火器第一人,在皇帝眼里也不过是个弄臣罢了,想罢黜就可罢黜。

做的不好要罚,做的好了未必有赏,这就是他们的处境。

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毕竟是凤毛麟角,但凡是个手艺人,谁不是梦想着凭着自己的手艺给全家带来富贵荣耀呢能让皇子亲自写折子表功,得到皇上的赏赐,对这些匠人来说,就是能让祖坟冒青烟的天大恩典,又怎么会不激动呢

接下来的几日,胤祚住在火器厂,每天都会在匠作间中穿梭,了解火器的发展进程。

那个改进鼓风机的周家汉子也被胤祚写了折子,花甲之年的周老爷子听了这个消息差点背过气去。

专利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自实施以来,最有成效的地方就是在火器厂,小到盐酸菜的秘方,大到鼓风机的改进,都有专利的申请,截止现在,齐齐哈尔全境已经有了五十三个专利,其中火器厂占了四十九。

毕竟是大清最顶尖的工匠集中的地方,发明创造的集中出现,也是有几分道理的。

自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齐齐哈尔已经有了十余所小学,入学人数在三百名左右,只是办学时间尚短,尚未出什么成绩,这让各地的教习都十分惭愧。

“没关系,办学是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不要急于一时,眼光要放长远一些。而且你也不算没有成绩,你手学生夏试成绩不就比冬试高出了很多吗”胤祚拍了拍火器厂教习的肩膀,后者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轻松的表情。

戴梓不在做火器之后,便要准备搬出火器厂了,戴梓性子倔强,坚持要全家人陪他继续回盛京受苦,康熙讨厌他也不是没来由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