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大唐第一少 > 大唐第一少 分节阅读 923

大唐第一少 分节阅读 92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也是错漏百出,靠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屑的努力,终于稳定了局面,贞观年间,朝廷大刀阔斧,终于给了大唐百姓一个安定,到了永辉年,朕绝对不允许有人用任何手段来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即便是昔日的功臣他们的确是为大唐付出了许多,但是这并不是他们祸害大唐,祸害大唐百姓的理由”李承乾语气坚定的说道:“既然当初为官,为朝廷效力,为大唐效力,那他们的心里,就应该有这种觉悟”

听到李承乾这个语气,长孙无忌的心里越发的凉了。

同时,心里也是有一丝欣慰在的。

李承乾虽然行事手段激烈,但是出发点也是为了大唐,为了百姓,这样的皇帝,也算是个好皇帝,对百姓来说,是福分,但是对朝堂上的官员来说,或许在官员心里,李承乾,定然不能算作是圣主了。

“陛下,事到如今,罪臣没有别的请求了,但求陛下放过长孙家。”长孙无忌跪在地上,对李承乾磕了头。

“长孙家不会像王家那样,毕竟,长孙家是母后的娘家,而你,是朕的舅舅。”李承乾收起了眼中的狠戾对着长孙无忌说道:“朕看舅舅的年纪也大了,有时候也难免会犯糊涂,往后这朝政之事,就不要再搀和了。”

言下之意,长孙无忌这个当朝一品,就被李承乾这么给罢官了。

这意思就是要让长孙无忌在家里好好养老就是了。

“至于舅舅的爵位”李承乾说道:“依旧是舅舅自己留着吧,朕累了,舅舅先请回吧。”

当然,这事儿还没有完,剩下的,李承乾打算着令三省拟一道圣旨发下去。

处置长孙无忌,处置长孙家,这更是能表明李承乾的态度,这件事儿,即便是自家人参合进去了,依旧不会放过。

“是,罪臣,谢陛下隆恩。”长孙无忌连带着声音,都仿佛苍老了十几岁一样。

长孙家的辉煌,怕不是要到头了。

长孙无忌离开了宣政殿,而李承乾站在宣政殿之中,盯着长孙无忌离去的背影良久。

事到如今,谁都不想是这个结果的,但是长孙家牵扯到这件案子当中,影响可谓是十分大了,也的确实是让李承乾心凉。

李承乾在宣政殿之中独自叹息。

朝中官员或许觉得他是狠心,杀起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可是他又何尝想如此。

如今他啊做的,都是为了大唐江山的绵延。

帝王都是孤家寡人,这话一点儿都不假。

李承乾走出宣政殿,站在殿外的台阶上,放眼望着这偌大的大明宫,宫中人是有不少,但是在李承乾看来,这皇宫,依旧是空荡荡的。

“临安。”李承乾唤道。

“奴婢在。”临安从旁边小跑到李承乾身边儿。

“着令三省拟旨吧。”李承乾说道:“太尉、同平章事长孙无忌”

李承乾抿了抿嘴,呼出一口气,接着往下说道。

“年迈体弱,朝廷念其往日功绩,准其辞官告老,颐养天年,存其赵国公爵位”

“是。”临安应声道。

“还有一道旨意。”李承乾说道:“上党郡公,鸿胪少卿长孙换,参与钱庄案,责,罢官,夺爵。安康县伯,常州刺史长孙濬,参与钱庄案,责罢官、夺爵。安城县公,长水县令长孙淹参与钱庄案,罢官夺爵,太子洗马长孙澹,罢官,左千牛卫长史长孙泽,罢官。成州刺史长孙溆,参与钱庄案,罢官,襄州刺史长孙湛,参与钱庄案,罢官,金城县子,太长少卿长孙润,夺爵,钦此。”

长孙无忌的十二个儿子,当中外放为官的,多多少少都沾染了钱庄的案子,在长安城的几个,也是被殃及池鱼。

仅仅就只有几个在长安任职不怎么起眼的,逃过了这一劫。

因为跟他们也沾不着边儿。

至于长子长孙冲,好歹还有个驸马都尉的头衔,这是剥夺不了的,等长孙无忌死了之后,赵国公的爵位,也是由长孙冲继承。

长孙冲娶的可是李二陛下的嫡女,也是李承乾的同母胞妹长乐公主。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等候

长孙冲是李承乾的妹夫,况且,罢黜了长孙家这么多人的官位和爵位,到这个地步,也就差不多了,总不能赶尽杀绝,不然,如何对得起死去的妹妹,也没法儿跟在东山县养老的母后交代。

李承乾作为一个皇帝,在事情下结论之前,要考虑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

做皇帝是个劳心劳力的活儿。

李承乾说完之后,临安并没有立即告退,而是在李承乾身边儿站了一会儿。

他也不确定,这是否就是陛下的最终的旨意。

因为临安觉得,长孙大人,好歹是国舅爷,也是三朝老臣,大唐的柱石,这道旨意一旦下去,长孙家的荣光,可就要就此没落了,陛下当真会如此狠心吗

临安的停留,也是在等李承乾反悔,或者这段时间内,就是给李承乾一个反悔的机会。

最终,李承乾闭上了眼睛,对着临安说道:“就这样,去吧。”

“是。”临安战战兢兢的应声道。

三省拟定这道旨意,消息是瞒不住的,而且,既然是交给三省去拟定圣旨,瞒不瞒也就无所谓了,反正早晚圣旨都要送到长孙家的,就是不知道这两道圣旨一旦公布出去之后,在朝堂上会引起什么样的震动。

长孙无忌被罢官,长孙家的后辈们,一个个都被罢官夺爵

虽然临安只是李承乾身边儿的一个内侍,但是跟在李承乾身边儿这么长时间了,也并非说是对朝中的事儿一窍不通,这十几年下来了,就算是再笨的人,耳濡目染之下,在这方面,总会比较明白的。

临安离开,去了三省,李承乾身边儿再次变得空荡荡的。

“孤家寡人,孤家寡人啊。”李承乾低声叹息道,随后无奈一笑,眼神变再次变得坚定。

孤家寡人又何妨

第二天,万年县令赵永生带着行李直接乐呵呵的去万年县上任去了,玄世璟人在东山县庄子上,家里的下人出门去打听关于赵永生的信儿,顺便看看长安城有没有什么消息,一并给带回来。

早朝的时候,长孙无忌并没有出现在含元殿,倒是三省拟定的圣旨,下发下去了。

长孙无忌没有出现在朝堂上的原因,随着圣旨的公布,朝臣们也都知道了。

连长孙无忌都没有逃过罪责,牵扯进了这件案子,长孙家都已经是这个下场了,那其他人,还能有好下场吗

“昨天朕回到宣政殿,抬着那口箱子回去的。”李承乾站在台阶上俯视着众臣说道:“那箱子里,还有许多未曾念出来的卷宗,朕并非是要放过涉及此案的人,只是,朕念在往日他们劳苦功高,给那些人最后的一个机会,但是昨天,仅仅就只有赵国公一人,去了宣政殿。”

李承乾在上头来回的踱着步,但是每一步,就好像是踩在一些大臣的心上一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