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1792富甲美国 > 1792富甲美国 分节阅读 79

1792富甲美国 分节阅读 7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简直说起来就让人头大

烧下硫磺也好,多少对他们来讲是个难受和难过很快就能显现出来的工场生产过程,那些不注意安全劝告吸入了大量二氧化硫的人第二天就会发现自己的肺不舒服,虽然是个过几天就会好的毛病,很容易就给他们长了记性,安全的要求不是儿戏,要是被熔融的玻璃烧到烫到的烧伤可没有几天能好起来的。

眼看着欧洲战争在即,铅和铅白的购买也会受到影响,市场供应吃紧,弗里兹把美第奇先生又打发出去了,好歹发现个铅锌矿吧,都不需要多大,只要今后能保证在国内自己铅白供应跟得上就行啦。

让后世人难以理解的是,18世纪西方的玻璃并不是后世那种钙钠玻璃为主,西方这时候的玻璃是铅钾玻璃,所以它们的制造过程中并不会遇到让人疑惑的玻璃发红发褐的问题,原料都完全不一样,当然就不会引入可恶的氧化铁杂质。

石灰石中的杂质含量其实相当多,看它那个灰扑扑的样子就知道了,高纯碳酸钙的石灰石是汉白玉那样白色的,石灰的纯度自然和铅白无法相比,草木灰在使用前也要水溶滤去杂质提纯,制成品杂质少当然很正常。

所以弗里兹不再疑惑为什么加硼砂把钙钠玻璃中的铁杂质控制在亚铁这技术西方明明要很晚才发现,那为什么航海家们用的望远镜和各种玻璃镜子都是非常纯净,因为人家欧洲中世纪后的玻璃一直是水晶玻璃和铅玻璃好吧,铅玻璃技术是首先由英格兰人乔治瑞芬史考夫特于1674年发现的,水晶玻璃则是穆拉诺岛的威尼斯人15世纪开始制造的,1409年才第一次出现水晶玻璃这个名词。

说到这不得不提到古代中国的铅钡玻璃,因为上层社会对玉器的嗜好,古代中国工匠有意识的把铅钡玻璃制造的如同玉石一样,而不是纯净透明,中国古代铅钡玻璃就此走上一条邪路彻底回不了头。即使东汉年代也曾短暂制造过透明铅钡玻璃,甚至后来也出现过铅钾玻璃,但琉璃这个中国古代铅钡玻璃种类给最终还是人留下类似玉器或瓷器的审美印象。

生产铅玻璃的好处对玻璃生产者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可以生产出外观更纯净漂亮的玻璃制品,熔点比埃及配方的钙钠玻璃低生产环境不再那么严苛,硬度也降低了这就使玻璃工匠更容易通过打磨来修正玻璃表面的不平整,亮度变高了更适合奢侈品的身份。

弗里兹当然没有那么执着非要去生产钙钠玻璃,如果制造难度和成本不会更低他决不会考虑,至少现在的玻璃镜子仍然是奢侈品,用铅钾玻璃才对得起这个定位。

对比很多听说过的平板玻璃制造工艺,弗里兹发现凡是需要大量动力的方法自己暂时都不要想了,所以浮法玻璃生产工艺虽然很好很强大,但想一想就算了吧。

倒是一种法国人在19世纪晚期还在使用的平板玻璃生产技术略为改进一下就可以拿到18世纪来用。

这种制造工艺听起来都很玄,用一块薄金属板从一炉熔融的玻璃中蘸取玻璃,然后把这块金属向上提,利用一个特殊的冷却装置来使离开液面的玻璃料液立即开始冷却硬化,不会因为表面张力的原因变的向中间收窄和厚薄不均。

不用怀疑,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品,但是相比起擀披萨饼一样把熔融玻璃擀平和吹个玻璃泡慢慢拉长拉大,加工成圆筒再碾平,产品的制造速度和对工人的熟练程度要求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重要的是怎样立即发现玻璃厚薄不均和表面不平整,当然实在不行退一步,经过十天的退火之后发现也可以接受,起码这个时候轻微的不平整还能用打磨的方法处理,属于修补之后可允收。

弗里兹的设想是两种,一种是量规,在玻璃还炙热时就能放在上面,观察量规下表面是否有细缝,以此判断是否不合格。

另一种是镜面法,将结束退火已经完全冷却的玻璃浸入到水槽中,水面下是半槽水银,将玻璃板放在水银上任其自由漂浮,形成一个完美的镜面,检验人员用专用的检验用图案挂在镜面上方一定距离进行移动,观察图案是否发生变形,以及标记出变形的区域。

这两项措施可行性都很高,而且毫无疑问可以立即发现大的问题,不至于已经制成镜子后才发现镜面的瑕疵。

不过如果不是用来做镜子,仅仅用来做温室或者透明瓦,这样的大块平板玻璃即使有一点点变形或厚薄不均都不会有什么影响,它的均匀性不出意外的话会很好,因为铅玻璃较钙钠玻璃粘度小,表面张力更低。

而制镜还有一样关键的操作工艺,那就是镜面反射材料,早期的镜子制造大量使用锡汞齐,蒸发水银之后留下锡层就形成了良好的镜面效果,但水银很贵而且汞蒸汽对人体是剧毒,这不是弗里兹能放心使用的材料。

另一种方法是化学方法,通过硝酸银还原法,在玻璃上镀上一层化学银,效果嘛不用说啦,21世纪的镜子还在使用这种方法,唯一的问题就是硝酸银从哪里来。

在18世纪的时候硝酸普遍还是用硫酸来制取的,只要市场上还能买到硝酸盐,弗里兹就不用担心自己会没有镜面材料可用,三酸两碱是化工业的基础,前期通过焙烧愚人金制造的绿矾油足够应付少量镜子的生产,等到产量增大那就不得不考虑改良铅室法大量制造硫酸啦。

第二十六章 要来的总会来

玻璃窑建好弗里兹立即组织了第一次试烧,之前他好不容易从宾州兰开斯特玻璃厂挖来一个技工,尽管如此弗里兹对他的产品并没有太多期待,曾经风云一时的兰开斯特“冯斯蒂格尔男爵”正处在风雨飘摇中,他奢华的生活排场固然让他打开了美国上层社会的大门,但仅此而已。这个造玻璃卖的人排场像男爵,不是真有头衔

弗里兹现在越来越清楚,新工厂的工人都是靠不住的,不管他们过去干过什么,玻璃窑既然建好总要让工人们先熟悉一下,才能暴露出问题。

等按技工指点烘好窑,把空出来的人分好组打下手和在一边观摩,那位叫亨利梅森的技工就上场了,他先把炉温一级级逐步升高,等到几种原料开始融化就知会烧窑的人控制温度,温度已经可以不需要再大,然后不停的搅拌直到原料全部变成一团红亮的玻璃料。

弗里兹这次制作的鼓风设备并不是风箱,而是很类似离心叶片式鼓风机的式样,类似的东西白人还没有,弗里兹在外边罩了一个很像横着放倒的立式风车的装置,保护知识产权总要不遗余力。

风先灌进一个大皮囊再从分管进入不同的窑炉,调整进口处的软皮管就可以控制风量的大小,很方便但缺点是不那么耐用。

梅森用长柄铁勺挖出一团红热的玻璃放在工作台上,固定于另一根长铁棒顶端,然后又重新放入窑里加热保持温度,取出来由助手手持铁棒轻轻转动,他拿着铁质工具对着这团玻璃进行加工,玻璃一但不再红热有些发黑他就重新放回窑中加热,这样反反复复经历了几个小时,他终于疲惫的完成手中这件作品,有两边把手充满古希腊风格相当于一个大水罐体积的玻璃花瓶,花纹精美壮观又晶莹剔透,一看上去就价值不菲。

此刻身穿鲸皮防火皮衣的梅森和助手已经全身都被汗水泡透,顺着脚流到地上留下一片片小水渍,他们中途不停喝弗里兹给他们准备的糖盐水才没中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