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一夜回到七零末 > 第18节

第18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即使每次这种不和谐的争执过后,刘兰秀都会听从赵国生的,可是他不想,尤其是在大街上。

自认为受过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赵国生做不出在大街上被人指指点点的事情来,你可以说他矫情做□□面子,他赵国生就是这么个人。

就像刘兰秀习惯性的吝啬小气,特殊环境习惯养成的,她就是这么个性格,很难改变。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十根手指头还有长短不一的呢?

赵国生又不是圣人,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扫尘二十四,打扫房子”按农村人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吃过早饭,全家总动员,两个灶台口柴火烧的红彤彤,天气太冷,拭擦灰尘要用热水。

赵国生负责用一根长竹竿上面绑着一堆稻草,用来掸拂高处够不着的尘垢和蜘蛛网,两个女孩子负责清洗各种器具,帮着刘兰秀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屋内屋外尘埃,三个男孩子就承包用抹布拭擦所有的门窗。

安排好卫生后,各自热热火火,轰轰烈烈的活动起来。

别想着耍奸偷懒,刘兰秀的眼睛像个雷达,时时刻刻盯着他们,完工后还不放心的再三检查,一旦达不到她的要求,没有商量余地,重来。

打扫完卫生以后,赵国生就带着孩子们开始贴春联,农村人有点封建,敬神灵,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

更为讲究的有物必贴,在赵国生家这一条哪怕是神也行不通。

“爸,春联怎么贴?”赵爱华每年帮忙贴春联,每年都忘记上下联是先左还是先右?

稍稍思索了会的赵国生轻笑着说:“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你再把春联读几遍,念顺畅了就明白了。”上联的特点是最后两个字,是三声或四声。下联的特点是最后两个字,可以是一声或二声。

这还是赵国生参加工作后,一次偶尔机会被单位派到乡下去看望孤寡老人,那位老人教他的。

“爸,贺佳节万事如意(右),迎新春百业兴隆(左),是这样念的吗?”赵爱华反复念了几遍,觉得很顺口,然后踩在长板凳上贴在门框两旁。

“嗯”赵国生满意的看着大儿子贴的春联,微笑着点头。

其实知道分清楚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就行了,因为春联都是一些很通俗的诗句,一念就知道那句是上联,那句是下联。

第40章

把祝福和期盼都带上,在简陋的房门两旁,春联贴的红红火火,看着简朴的房子洋溢着吉祥,赵国生惬心的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回想起半年前,赵国生刚来那会,破旧不堪的土坯茅草房,陈旧需要修复的残缺不全的古董家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满是补丁的丐帮长老服。

如今再看看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虽不好看显得笨拙却崭新结实的新家具,花花绿绿红艳艳全新厚实的大棉袄,孩子们脸色红润有朝气,甚至在城里买了套房。

慢慢回想,细细品味,感慨良多。

这一切的一切,有种苦尽甘来的幻觉。

不管怎么说,赵国生他们家开始往好的方面发展,会越来越好的!

“国生,这都过小年了,你那头发是不是该去剪了?还有那三个臭小子的头发,都遮住耳朵了。”有钱没钱,剃头过年,过年要有精气神,可不要好好修理修理头发。

“知道了,过会就去,你这忙的过来吗?”看着刘兰秀围着灶台忙碌不停的,赵国生有点心虚。

除了杀了两只鸡和鸭,赵国生闲散的好像找不到其他的事可干,一股劲的坐在灶台边烧火,暖烘烘的躲清闲。

“快带孩子们去剃头,你在这除了烧柴火,还能帮什么忙?”刘兰秀奚笑的挑眉调侃道。

没指望赵国生能帮上什么忙,就他那厨艺?也就打打下手,再说家里这么多孩子,都是劳动力,不差赵国生。

“咳咳”被人说破,再怎么厚脸皮,还有火辣辣的烧得慌。

赵国生不太想去剃头,他的头发还不到耳朵,用后世的眼光来看,鲜明的的小鲜肉斜庞克发型,很时髦的,真不懂得欣赏。

好吧,赵国生承认这不是什么斜庞克发型,而是从未梳理的鸡窝,他的头发太过浓密又直男癌的不屑去打理才会显得像鸡窝。

最重要的是,大冬天的,为什么要去剃头,村里的剃头匠只会剃平头和光头,没有所谓的发型一说。

本来冬天就冷,苦逼的还要强迫着剃个平头显精神,那不‘脱了衣服’让冷风灌吗?

只要一剃头,明天赵国生就去买顶帽子戴,看刘兰秀还有什么话可说。

再多的抱怨和不情愿,赵国生还是得乖乖的带着家里三个熊孩子去剃头,风俗习惯就是如此,腊月二十四,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剃完头发后,总感觉怪怪的,凉飕飕的,不习惯。

不过整个人真的精神了许多,精神焕发的样子看起来年轻了几岁,没想到赵国生还蛮适合平头的。

“我就说,你早该去剃头发了,这不,看起来多精神。”刘兰秀惊奇的望着他有点认不出来。

赵国生:“……”怎么不问他冷不冷呢?

“姆妈,剃光头,好冷啊。”缩着脖子,用两只手臂捂着头顶,有点后悔。

赵爱强自己央求着要剃光头,说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约好的。

小孩子的世界着难懂,大冬天约好剃光头?这是什么神逻辑?

赵爱华和赵爱文捂着嘴巴在一旁偷笑,那蹭亮蹭亮,隐约在太阳下闪闪发光的头顶格外引人发笑。

“哟,家里来了个和尚?”刘兰秀最先看到的就是赵爱强这颗耀眼的光头,在裹着大棉袄的包子身子上,更为显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