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明朝]科学发展观 > 第122节

第122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也就是说,工程队的存在,在这一刻至关重要。

-2-

招标的事情自然交代给礼部,让他们去准备知声堂的下一轮的筹备。

眼下城市建设的事情要交给特定的部门来管,既然礼部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放下那些祭祀天地的繁文缛节,去实打实的做些实事。

之前在西北呆着的时候,他就有开发煤矿,提高全国能源使用能力的想法。

与之并行的,是沥青和水泥的念头。

但是……很难很难。

赵璜监工开会忙了四五天,听说皇上回宫了都没空过去拜见,只亲自写了封述职的折子递上去,全作心意。

虞璁想了半天,还是把他给叫了过来。

如今两人再见,感觉都陌生了许多。

君臣二人都变黑变糙了不少,相视一笑还颇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朕今日叫你来,就是想问问,”虞璁思索道:“如果把石灰石磨碎成粉,再烘干加入各种中和的石料,调制成能浇注路面的水泥,你觉得可能吗?”

赵璜思索了一下,沉声道:“石灰石似乎并不稳定,也不太好调配……但臣愿意率工匠一试。”

“这个事情不能急,”虞璁深呼吸道:“朕只是给个想法而已,成或者不成,都随自然。”

中国古代的材料学,并不是很优秀。

虽然很多人都倾向于认为,古代的中国是全优尖子生,是可以碾压世界各国的存在,但是在材料学方面……确实很一般。

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里曾经提过,中国建筑数千年来,始终以木头味主要构材,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匠人对石质力学缺乏了解。

这个东西虽然听起来很深奥,其实就跟化学差不多的。

我国在石制建筑上确实有所成就,比如石牌坊、石桥等等都很多,但是这些凿石的构造都是榫卯结构,使他们能够构合如木。

因为,石头相比于木头而言,张力曲力和弹力,都非常的弱。

罗马的工匠可以大刀阔斧的使用富于粘性的垫灰构造石制建筑,可是中国这边更多使用的是三合土。

也就是利用糯米、水、土等材料,进行一个材料之间的粘合。

而欧洲人在粗砂砾和石灰的混合方面,做的非常优秀。

虞璁知道很多事情急不来,现在也不可能去欧洲拐些希腊匠人过来帮忙,能够让工部和工匠们提升对石灰石这个宝贝东西的认知和利用,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有种自己是代班上帝的感觉,在不着痕迹的跟原始古人透露各种奇妙的材料用法。

不,更像是给古代文明带来火种的普罗米修斯。

赵璜离开之后,陆炳刚从禁军那边回来,看见皇上坐在龙椅上,单手支撑着下巴,似乎在出神的想些什么。

今天和赵尚书谈完有关石灰利用的事情之后,虞璁突然又陷入了怀念之中。

他很久没有接触过西方的信息了。

钢铁侠还有复联的新电影,刚出柜的美大叔佩佩,还有罗马伦敦和巴黎的街头。

很多记忆已经失真,仿佛泛黄的错觉一般。

“陛下。”陆炳站在他的身侧,为他倒了一盏清茶。

“我突然,想念一首诗给你听。”

虞璁接了他的茶,却看向了远方。

已经要入夜了。

黄昏渐暮,烛影摇曳,桌上的鸡血木刻着流云舒卷,远处的帐幔上刺绣的繁花还在浅浅摇晃。

他坐在古老的东方,被时间和历史所禁锢。

“在漆黑的夜里,我点亮了三根火柴。”

帝王扬起了手,端详着自己龙袍上的纹章锦绸,不紧不慢的继续低声念诵。

“第一根,是为了望向你的双眸。”

整个乾清宫都陷入了沉寂之中,只有烛火还在轻声噼啪。

“第二根,是为了瞥见你的嘴唇。”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巴黎圣母院与三一学院旁的长河,想起来那象牙白的高耸建筑与威尼斯的香蕉小船。

“第三根,是为了看清你的一切。”

“在余烬的黑暗里,把你紧拥。”

他的声音清澈低沉,带着淡淡的遗憾。

到底是要和从前的记忆,做一个长久的告别。

有关现世的一切繁华光影,都好像该放下了。

哪怕此刻再去一次从前留学过的曼彻斯特,也不是那一个曼彻斯特了。

在此时,此地,此刻,他便是永久的帝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