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明朝]科学发展观 > 第83节

第83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无论是盔甲的制造,还是火药的试炼与填装,都全部有各自的归属区域。

由于现在只是房子盖好了,但是车间里各个器械的搬运、火窑的建设还没有开始,真正试运行都得等到明年的三四月份左右。

“你看这一副铠甲,肯定得有十几道工序吧?”虞璁任由赵璜带路,不紧不慢的开口道。

“何止十几道,如今这锁子甲被升级改良为锁星甲,不仅能防护箭矢之伤,还针对骑兵的勾刺有额外的针对防御,哪怕是三棱倒刺划过来,都可以减损极大的皮肉之伤。”赵璜说到这里,由衷的自豪起来。

“自从陛下遍施恩泽,让工匠们吃饱穿暖,这无论是效率还是做工,都已经精进了许多!”

“三十几道工序?”虞璁噗嗤一笑,示意他站定,看着这一溜的长桌:“所谓的流水线,就是弄一条这样极其长的履带,备至固定的滚轮,让零件什么的可以一一的传送而去。”

“传送?”赵璜没跟上他的思路,茫然道:“为什么要传送?”

“所谓流水线,又叫做装配线。”

正因为如今军力扩张至十万人,而且铠甲和装备都要全面更新,所以更需要批量的生产。

虞璁严肃了眼神,认真的解释道:“这装配线,便是让皮带伴随轴承运动,带着东西一处处的走,走到特定的某一处,就有人帮忙穿针引线,又或者拼接锤凿。”

“一处一处分工明确,哪怕是三十道工序,每个人也只需要完成自己负责的那一道,无论是效率还是质量,都可以精进许多。”

这个东西,一个是给予了完整的工作节奏,第二是固定了工人们的工作场所,让他们减少跑动和寻找材料,要什么都直接从旁边的流水线拿放,可以极快的完成过去要几个时辰才能做好的东西。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这流水线可是两百多年以后才出现的。

如今拿来进行工厂式的发展,那对于不是大字的蒙古人而言,还真是某种意义上的科技碾压。

虞璁说完了许久,赵璜还愣在原地。

他想了半天,只怔怔道:“如此一来,真的能加快许多么?”

“这可是朕想了几个月才确定的法子。”虞璁懒得编什么天神授意的童话,只坦然道:“你且试试吧。”

无论是盔甲的编制和配件装饰,还是火枪的零件统一制造和构建,如果能有流水线的加持,那都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批量生产’。

“遵命。”赵璜郑重作了个揖,认真道:“过年之前,臣定仿制一条如陛下所言的装配线,看看效果如何。”

至于这第三件事……

“陛下。”

“怎么了?”

“臣听说,这胡宗宪和俞大猷,已经抵达京城了。”

第44章

虞璁想了许久, 也没记起来俞大猷这个名字到底在哪出现过。

他记得胡宗宪,记得戚继光, 脑子里对这个名字有本能的互动感, 但是毫无印象。

从兵工厂回了皇宫之后, 他吩咐鹤奴去端碗热粥来,自己就着小菜点心用了些膳食, 又开始思索些有的没的。

鹤奴见他似乎心情不错,试探着开口道:“其实今日, 那位名唤俞大猷的人,已经托人来递过折子了。”

“哦?”虞璁好奇的抬眸道:“这才刚来京城,就想着见我么?”

“说不清。”鹤奴神色略有些奇怪:“其实礼部已经安排了会面,大概要等个四五天, 先把他们安顿下住处之类的再说吧。”

“但是他还托人送了一本自撰的书来, 听说是无论如何都要转交给您。”鹤奴起身拨亮了烛火,眨眼道:“陛下要看看么?”

“叫什么?”

“《洗海近事》。”

没听说过啊。

虞璁如今吃饭也没微博美剧可以刷,索性看些书本折子, 此刻点了点头,示意他把东西拿过来。

这册子并不厚,但明显是他一人所撰, 左右翻了两眼,竟然都是用兵之法。

虞璁严肃了神情, 一面叼着酥脆的虾饼,一面开始看他写的序。

这个人写东西,完全不按套路来。

古代的兵书很多, 自己闲着无聊也翻了不少,但是那些兵书策论大部分参考的都是前代的战役或者各种经验。

可是这位仁兄可不一样……他参考的,是易经。

所有的纵横捭阖,生杀逃追,都与易学中的种种玄秘相结合,又延伸出无穷的深层次问题来。

这个晋江人虽然只有二十六七岁,但无论是思考的战略视角,还是看待问题的角度,都远超于寻常层次的人。

皇帝一开始看的还有点跟不上思路,本身四书五经里就没怎么读易经,也确实整不明白那些个乾坤罡煞的东西。

但是他越想越觉得熟悉,直到整本册子翻完,记忆里才终于跟电路接通了一般。

俞-大-猷!

传说中的 “戚虎俞龙,杀贼如土”,戚就是戚继光,俞就是俞大猷啊!

虞璁一拍脑袋,猛然间什么都想起来了。

之所以这位老兄在自己的脑子里没什么印象,因为他这辈子都不得志,本身并不是个当官的料子。

明朝在崇文轻武方面,跟宋朝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