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明朝]科学发展观 > 第72节

第72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长卷被捧来后小心的展开,虞璁一瞥都懵了。

工医两座大学的整体建筑,被设计成了相扣的太极阴阳鱼。

很好,这很中国特色。

第40章

阴阳鱼?

虞璁看了半天图纸, 突然就感悟到了古今结合的神奇融会感。

本身这是为了自己概念里的大学而设计的图纸,但真的教育起来, 内容肯定也不是所谓的什么量子物理、航空科技这类的东西。

这太极阴阳鱼画的规整, 还细心标注了每个分区的设计, 这簪花小楷瞅了两眼,像是女子写的。

赵璜见皇上沉默不语, 心里有点慌:“陛下可是不满意?”

“还不错,具体细节交给你去调整。”虞璁想了想道:“工程方面的事情我不懂, 但学校一定要建的可以立足百年——还要抗震。”

对了,京城是不是未来会有场地震来着?

是嘉靖多少年?

工部尚书应了之后想了半天,又琢磨半天,试探道:“那陛下对于这大学的认命, 是交给哪边来管?”

虽然是与教育有关, 应该扔给国子监。

可两座学校,一个是学医的,一个是学工的, 国子监那边根本挑不出什么老师来。

不,也许国子监可以提供管理者。

不管是制度还是细节,都需要反复修订才可以……这可是个大工程啊。

虞璁摸了摸下巴, 认真道:“交给工部和太医院来——要聘请资历深学问深的老臣,老工匠也可以——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 可以给我写折子求个恩准,我再以新的名义把他们纳进来。”

赵璜松了口气,只好奇道:“陛下, 那这些学校的课程……”

“是这样的。”虞璁示意他先把图纸收好,仔细道:“这两座大学并肩而立,又设计的精巧细致,肯定要建个三四年。”

“在这三四年里,就要把那些老臣老工匠老太医们召集起来——臣子们去修订从上到下的学校制度、教师制度,而工匠太医们要把学习的体系建立起来,让学生们能循序渐进的去获得更深入的知识。”

中国科技的传承,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系统和具体的承接总结,主要都是学徒制,靠口头的所谓代代相传沿袭。

皇帝从前就和他谈过这些,赵璜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工部如今虽然扩充了不少人手,每个人都已经分了不少的任务。

如果连教师和学校建立的事情都要由自己来主持,那可真的是分身乏术了。

尚书支支吾吾的说完这事,皇上也意识到自己不够地道,想了想突然道:“要不然,让严世藩来试试吧。”

严世藩?那个王尚书新收的义子?

赵璜愣了下,颇为不放心的开口道:“能成么……”

“试试看。”虞璁确实有心锻炼那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耐心的跟赵璜解释道:“不是让他突然上来就当个大官,而是让他在医官、工部老臣老匠中主持协调,辅助他们把体系建立。”

这个角色,就有点像鹤奴的秘书官。

这光说好像也没用,何况古代人可能也没有感受过应试教育的牛逼之处。

虞璁意识到自己说了这么多,工部尚书貌似也没听懂多少,只挥手道:“你派人把严世藩叫来,我们三个再聊一会。”

赵璜平时在工部埋头苦干,过年的时候都没去访友交游,对于严世藩的风闻也只是略微了解,并没有见过这个京城寻仙考选拔上来的孩子。

听说父亲在南京当礼部尚书,虽然不算家世显赫,起码也是个有底子的。

严世藩穿了六品的官袍,听说皇上有请,忙不迭的就从经部来了工部。

“进来坐。”虞璁已在桌子上铺了犹如山河图大小的大幅宣纸,示意赵璜在旁边看着,又跟严世藩解释了几句前因后果。

他说话的时候,忍不住看了眼这个如今行动已经大好的孩子。

严世藩如今还没有吃的浑圆如猪,在王守仁的悉心管教下,不仅身量挺拔,眉眸里也透着熠熠的精神气。

他便如一棵刚开始抽条的白杨,虽然还没有成长至盛年,却已经能让人看见几分的风骨。

见着严小胖子还没吃胖,虞璁心里松了口气,开口道:“我今天跟你讲的,就是知识体系这个东西。”

他没有急着动手,而是先解释了气泡框、树状图等几个宽泛的概念,让这孩子能明白什么是知识具象化,才再度把历史抬了出来,以历史学习为例子,边写边画出整个知识网。

从最初的三皇五帝,到夏商与西周,原本只有一株的气泡不断跟随着衍生的分支茂密发展,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宣纸上下都整齐有序,一目了然。

图表化的学习是现代的特色之一。

虞璁知道严世藩本身就才智过人,不可能理解不了这些概念。

他一抬起头来,就瞥见严东楼噙着浅浅的笑意,像是突然得了个不得了的宝贝。

“你看。”虞璁挑眉道:“我觉得他可以。”

这医术也好,工部的建筑学、统筹学也好,什么东西都要按照科目来整理头尾,让知识能够被系统的整理和传承。

严世藩明显已经理解了这种梳理方法,他抬起头来,神情沉稳而笃定:“陛下是希望,由微臣将国子监的修书,与大学的体系建立,结合在一起,在三年内有所结果吗?”

虞璁抿唇一笑,点了点头。

他是个孩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