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明朝]科学发展观 > 第11节

第11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现在的政府,还不足以应付人口拆迁之类的问题。城中心已经被民居之类的占满,暂时没有改建的能力,也就是说,市场只能往外建。

“不如这样。”虞璁执了朱笔,按照现世的记忆,圈了个二环出来,又着重再标记了两个区域:“东南为工坊区,地租减半,不容买卖土地。西南为商区,专供商贸,有官吏管制秩序。”

“只是……若是建在城外,而不是市中心,恐怕往来者甚少。”李承勋皱眉道:“大商人可以养马车马夫,可小商贩未必有这个能力。”

嗯?

虞璁愣了下,忽然笑了起来,抬手道:“拿宣纸过来!”

是时候考验绘画的技术了。

他接过宣纸,又蘸了蘸墨水,歪歪扭扭的画了个公交车的三视图。

为了表示自己这车是马拉的,还特意在车前面写了个马字。

“回头交给工部,让他们想法子对着这个弄个图纸出来。”

虞璁摸着下巴想了想,索性多加了个轮子,还标注了两个车门的位置,示意两个一脸茫然的大臣凑近一点看:“这个,朕打算取名为……公交车。”

“公交车?”张璁一看标注,一点就通:“陛下是想建立官车,运送商贾来回交通吗?”

“不错,这一辆车,我不清楚工部能建成什么样,尽量能搭载十人以上,”虞璁解释道:“上车时前门进,后门出,沿途可以按规制停靠,每人只收三文钱。”

他之所以有信心,就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工匠技术,其实相当的强啊。

虽然往往精湛的技术,都拿来服侍帝王而不是国家,千百年来尽做些翡翠白菜之类的物事了,但真拿来造一辆大型的车,还是足够可以应付的。

“里面的座位,就一排排的设置,不必安插隔断。”虞璁见李承勋听得津津有味,随手把图纸交给了他,笑着道:“你去带话好了,若图纸出的快,有赏。”

没想到,皇帝的一句话,还真就让工部的人高度紧张,当天下午就把图纸递了过来。

他们设计了好几样,还跟轮船似的,在车头和车顶的连接处设计了古朴典雅的虎头和狮头,整个公交车从草样来看,都透着大明的独特气质。

虞璁看的相当满意,只可惜没有塑料能用,吩咐他们寻厚实耐磕碰的材料,怎么平民经用怎么来。

工匠们闷头赶制,四天后就造了出来两辆。

按照以往,这种事都是不用通报皇帝,直接由尚书审视便可以的。

但是官吏们都摸透了皇上爱串门的脾气,特意写了封折子,邀请皇上过去试坐。

虞璁接到折子之后,当时就精神了,坐着玉辇就去了左华门旁。

长车正停在那里,四匹白马正昂首长嘶。

哟嚯,相当大气啊。

虞璁眼睛一亮,笑意再度加深。

他们造了辆开放式的马车plus,不仅有侧边的两个门,用来上下的扶梯,连座位都设计成自己之前草稿的样子,可以容纳三十个乘客的就座。

整辆马车使用了大量的橡木、桃心木和桦木,红棕漆装点着里外,四处都有点缀宫廷式的流云纹和饕餮纹。

两辆马车都成鱼形,线条流畅大方,狮头和虎头皆刻的栩栩如生,令人赞叹。

——这要是放到国家博物馆里,得是传世之宝啊。

虞璁满心的欢喜,旁边的赵璜一看,心想献对宝了,也跟着乐呵道:“臣遣了百余位木匠,还加固了各个榫卯,这车可以来回奔驰数年,不会有任何问题。”

“这车不错,哪怕在后宫里放一辆,也方便许多。”虞璁拍了拍他的肩,郑重道:“朕打算,在京中先开四条线路,方便纵横交通,沿途的停靠站,就全凭大人设计了。”

好在这北京城是四四方方的,街道也相对而言宽敞齐整,目前而言,这公交车肯定能方便不少百姓出行往来。

赵璜也揣摩出设计的初衷,咧嘴笑道:“臣同张大人商量过了,今年过年之前,便把这些东西都办好!”

这么好的事情,应该让百姓们知道啊。

虞璁想了想,一拍脑袋,知道还缺点什么了。

得来个新闻台。

这政策发布,不能光靠各种不明途径的风传,得有个正式的发表途径。

他扭头看向正到处打量的张璁,高声唤道:“张大人,还得在宫城外再圈个地方!”

第11章

张璁虽然不清楚皇上又想了哪一出,但是按照最近的情况来看,皇上似乎非常喜欢设立些新的东西。

他虽然老成持重,做事也并不看一时的风评和情况,但在这些利国利民的项目上,总是多了几分逢迎的心思。

“陛下是想,在宫城外设立个会馆?”

“不,我们应该在靠近皇城的地方,建一个……”虞璁下意识的想找纸笔,旁边的小太监麻溜儿的递了过来,虞璁满意的点了个头,又开始唰唰唰的画草样。

“建一个,知声堂。”他并没有多少文采,取名字也是随性而为,但是脑子里倒是开始漂浮cctv的台标,以及各期令人怀念的春节联欢晚会。

“暂时先建个小的,等过两年国库充盈了,再建个大点的地方。”

“知声堂?”一旁的赵璜似乎明白了什么,琢磨道:“似乎,陛下想让百姓更好的了解政策?”

“不错。”虞璁赞许道:“由礼部派官员,每逢朝廷每季总结新政或变革,就去知声堂里号召大家都来听。”

“可这京城内外,可是有不少人啊。”一旁的桂萼疑惑道:“难道按身份尊卑来?”

“不,限额五百人。”虞璁琢磨道:“一百个近处席位,两百个中远处的坐席,再放两百个人进来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