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重回六零的美好生活 > 第2节

第2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得嘞,这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更是要命,周围的人面上的同情那更是加深了几分,敢情这老许家不光许老二和许老四受许老大欺负,这出嫁的三女子许英和没出嫁的五女子许萍也受这许老大的气啊!

“老四,你们兄弟子妹几个的心性真好。”

“这许老大太过份了。”……

听着周围议论的声音许老四边低头铲土,边用虽然压低,但周围人都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说道:“不管咋样,那都是我们大哥,我们都得尊着,敬着。”

周围人看许老四那都快发出光芒来了,那个感慨,那个羡慕嫉妒恨,瞧瞧,瞅瞅,这就是别人家的兄弟,想想自家那些每天为多争半块窝头,少干一点活,掐的要死要活,作天作地的糟心兄弟,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许老四的这一拨名声刷的,好名声妥妥的都到手了。得亏许老大走远了听不见,要不那就不是肝疼了,估计得直接吐血三升!

所以这一回合,人精加多疑小心眼许老大vs人精加戏精许老四,完败!!!

另一边的许向华焦急的朝许家庄赶,当年春梅出事,自己在葛庄修大渠,不在家。等收到消息回来时,春梅都被收敛到九伯借的一口薄棺材里了,要送到山上埋起来,不让进祖坟。

说她是因为偷了生产队的两个红薯出的事,不是啥好事,本来庄里念在她是许家人的份上,没有送她去公社挨批斗,内部解决。只是罚她去到北坡挖树坑,结果她心存不满,跳了崖,摔死了。

这还了得,这女人不光挖社会主义墙角,还对社会主义心存愤恨不满,死的不光彩,给祖宗抹了黑,不能进祖坟。

他那会正是和春梅感情最浓最好的时侯,只记得当时自己死活不信,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反抗爹娘,梗气了一把。

不管爹怎么拿棍子打,也没屈服,给族中的老一辈挨个跪下嗑头,嗑的满头血,求他们让春梅进祖坟,那会真是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不能让春梅成孤魂野鬼,一个人在山上飘荡,连个香火都没人给供奉。

第3章

想想自己前世为了春梅也就那么一回,谁的话也不听,闹死闹活的在爹娘兄弟面前硬了一回,就那也险些没成事,可想他这个爹不疼,娘不爱,处在兄弟姐们中间不占大,不占小,没人重视的人的尴尬地位。最后,还是族中最年长的六老太爷发话,让春梅进了祖坟。

后来直到自己六十一岁那年才从明彰嘴里知道,自从他们弟兄三个出去修大渠后,除了留在生产队出粪的爹许满屯,小妹许萍,娘许刘氏和许刘氏的宝贝心肝大孙子许明亮早晚能吃一碗糊糊,一个窝头外,其余三个儿媳妇都是早上半碗糊糊,一个窝头,晚上半碗糊糊。

大房的大丫头和二儿子许明江,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及三房的二丫头都是早晚半碗糊糊。

稀糊糊那顶饿,尿泡尿就啥也没有了,春梅就从自己那点吃的里省点给两儿子喂些,自己饿的营养不良,腿和脚肿的一按都是一个小坑,就这明彰也还是不够吃,吵吵着饿。

春梅便趁挑麦种收工后的空隙,去生产队已经收过的红薯地里,也不知翻了多久,才找见了两个遗落的小红薯,偷偷的在屋里用火盆上架个瓦罐给两小的熬口汤,结果,红薯还没熟呢,就被人举报了,明彰一直怀疑是老大媳妇王秀芬,或是老四媳妇柳小满,还有他小姑许萍这三个里谁告的密。

至于说春梅跳崖寻死,那更是不可能,先不说有两儿子,她舍不得,还有她那性格,表面看起来虽然柔弱,但骨子里倔强的很,怎么可能寻死觅活。

明彰想到,他娘那会连着好几天都把窝头给他吃,每天的两半碗糊糊还省下一半喂给明文,估计他娘是饿晕失足掉下了山崖,又饿又伤的,北方的冬天又冷的很,人们都是在天黑许久后不见她回来,才出去找见她的,等找见时,人早硬了,都快冻成冰坨子了。

明彰一直觉的是他要吃的,才害死他娘的,从他娘走后,便一下变的沉默了起来,眼瞅亲爹是个靠不住的,他还有个刚满一岁的亲弟弟,需要人照顾,只能逼的他自己个独立,成熟起来,好能护住弟弟,只是没想到最后还是没护住。

许向华想想他当时也就二十五岁,一个老爷们心粗的很,加上那不操一点心的操淡性格,还有两年后娶的许刘氏堂侄女刘春花也不是省油的灯,明彰和明文的日子肯定难的很。

当年娶刘春花时,他不是没拒绝过,只是太窝囊了,加上他爹许满屯,娘许刘氏寻死觅活逼着让娶,他那操淡的性子又拗不过人家,还有明文还小,一屋里一大二小都是男的,过的确实不成样子。

结果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让明彰对他的心结越来越深,越来越沉默,到后来又有了嘴甜的老三,老四做对比,这沉默的明彰和刘春花嘴里不省心的明文可不就不侍见,忽视了个彻底,直到明文最后出事,他和明彰两亲父子已经形同陌路,见面连句话都没得说了。

用明彰后来故意刺他说的话来说,得亏当时明彰记事早,要不是念在当年春梅走后,当时他那个豁出去非要进祖坟的样子,就是他被刘春花和他那俩个宝贝儿子虐待死了,也不会去瞅他一眼。

许明彰说这些话时,虽然己是心平气和,但并没有原谅往日的恩怨。其实许向华也知道自己不可原谅,不说其他,就单单这中间夹着明文十六岁,便永远定格,鲜活的生命,自己便是罪有应得,活该受报应。

不知不觉,快到许家庄了,许向华抹了一把脸上已经变得冰冷,不知不觉流下的泪水,把装着这十来天存的干粮和红薯干的小布袋塞进了怀里,好在外面的破棉袄够肥大,稍猫一点腰,也就看不个啥来了。

红薯干,粗粮窝头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这些对于这个时代却都是能救命的粮食,这些他不会再向前世那么傻,都交给了老娘,这些他现在只想留给梅子和两个孩子。

自家兄弟三个,加上三个儿媳妇,今年十七岁的小妹,还有今年才四十多岁,不到五十岁的许满屯和许刘氏,九个劳动力挣工分,还有家里一人一分,一共有将近一亩半多的小片荒,除了种一些少量的蔬菜,大部都种着玉米,红薯,高梁这些产量高,抗饿的粗粮。

家里只有几个还年幼吃不了多少的毛孩子,家中的存粮如果少接济一点那个只会搜刮娘家,看不起自小长大的乡下,自觉高人一等,嫁到县城好些年也上不了城市户口,吃不到供应粮的城里人三妹许英,再加上从队里分的粮食,足够一家度过灾年的吃用了。

想想自己以前可真够傻的,怪不得别人给起了个“蛮牛”的外号,还真是够贴切的,可不就是个只长肌肉,不长脑子的傻货么。

老大老四都会藏私房,私下里给媳妇孩子们藏些吃的,买些东西。只有自己这个傻不愣的,只为得到爹娘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在爹娘面前争个面子,恨不能把自己搜刮清了,掏干净了,一有些点钱,好吃的,好用的,赶紧巴巴的就给爹娘供过去。

爹娘也从不问他还有没有,他和几个孙子可吃用了,转过头便贴补了他们的宝贝大儿子,和嫁到县城里替他们,争了光的三闺女。

记得老四--&gt&gt

当年还劝过自己一回,只是自己没当回事,还当场就把老四怼了回去,现在想想老四当年那仿佛看到一朵大奇葩的眼神,还真是……

等进了村子,一路从东边村外到到西边临山边的家,除了几个拿着木头做的弹弓,琢磨打鸟的毛小子,就没碰见个超过一米二个的人。

这会正是生产队里上工的时间,虽是冬天,但是生产队里是不会闲着的,像出粪,深翻地,搓麻绳,打芦苇席子,帘子,绑笤帚,挑来年春播的种子等等活计多着呢。

再加上今年天旱,没收成,人肚子都吃不饱,学校都处在半停课的状态,村里的人为了活命,为多挣公分能多分些粮食,真是忍饥挨饿全家总动员,整个许家庄十岁以上的基本上是找不出闲人来的。

许向华看着眼前低矮的房子,就这,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家下面是砖头,用上用黄泥土胚垒砌成墙,房顶盖着瓦片的几户人家,现在村子里的大多数人家还住着用黄泥做成墙,盖着茅草顶的的土胚房,他家这还算气派的房子,还是许向华的爷爷当年进深山,讨生活,给攒的家底盖起来的。

许家的院子坐北朝南,大门连着一个五米长的胡同,挨着胡同是一间灶房,灶房里有两个大灶台,原来,每个灶台上安着两口大铁锅,后来搞人民公社大食堂,家里不用做饭,锅都交到大队炼钢铁了。

再然后食堂解散,各回各家做饭,这连口锅也没了,许家费了不少功夫,还搭上金贵的工业券才买了一口铁锅,剩下的那个灶,这手里实在是没有工业券了,只能先黑洞洞的空着了。

村里现在也有不少没锅的人家,只能先拿瓦罐陶罐之类的先凑和着用。至于说炒菜,简直是想的美,这时侯油都少的可怜,家家基本都是拿纱布浸着油抹下锅,泛点油花,开水加盐煮菜,那来的炒菜。

正对灶房的是一共三间的上房,一左一右两间房,中间一个堂屋,许满屯老两口住左边的那间,隔出一个小暗间当小仓房的屋子里。

那小仓房里装着许刘氏的宝贝粮食,鸡蛋,油,腊肉,布匹之类的东西。小仓房门上常年锁着许家唯一的一把锁头。

锁的严严实实,钥匙白天挂在许刘氏的腰带上,晚上压在她的枕头下面,一天二十四小时,决不可能离开她身边。

右手边那一间,在一铺足能睡七八个人的大炕中间拦了个帘,住许老大,王秀芬两口子带许家的长孙,他们的大儿子许明亮,大女儿大丫,二儿子许明江。

上房两边一左一右各两间,总共四间厢房,左边的两间,一间住着老二许向华一家和没出嫁前的许英,许英出嫁后,空出来,当了许家存放粮食,杂物的仓库。

右边的两间,一间住着许老四,柳小满两口子带着他们的女儿二丫,另一间住着还没出嫁的五妹许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