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灵素入凡记 > 第193节

第193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湖儿就皱起了眉头,再次谢过老先生之后,便拉着自家娘亲回去了。

路上灵素还怕他心里不好受,劝他道:“没事儿,这东西虽人家有做出来了的,可你也没见过,所以你那根笔还是独一份儿……算不得‘上计良策’也没干系,咱们也不指着那个不是?……”

湖儿却道:“这笔也太贵了。我是想做个便宜好用的给学堂里的哥哥姐姐们用。咱们寻常用的笔,要等能写好字,得练多久?他们哪里有那个功夫……且纸跟笔墨都要钱,他们更练不起了……难道真的要用树枝子在地上画?那也得有个东西能照样子才成呢……所以还得有好用便宜的纸笔才行啊……”

灵素听他根本没把这事当回事儿,便也放下了。

哪想到转头他就跟燕先生那里商量上了,燕先生听了他的打算,觉得他小小年纪心存仁厚,十分欣慰,一老一小还真的用心琢磨起这个东西来。

得燕先生之助,他也不用再寻什么硬木炭了,直接用起了油碳。把油碳磨成细粉用瓷土粘成条,晒干之后就能写字。就是外头的壳子不好弄,照着他们做枣心笔的法子,真的用木条削出笔杆来,再开槽按芯,只听听这功夫就便宜不了。

可若是价格降不下来,他这不是白费功夫么!

只好先用竹子试着做了一批出来,拿去学堂里分发给各人,叫他们先用着,他这里再想法子。

恼了几日,兄妹俩又该去菌生林那边给撒菌种去了。结果到了那里,他忽然就有了一个主意。

回去就赶紧拉了岭儿试起来。他们先用草屑木渣拌着米面浆给搓成笔的样子,再把做好的笔芯摁进去,然后在外头蘸上菌种。因这菌子不吃石头不吃土,最后只把外头这一圈都变成灰白一整个,里头的笔芯却没甚变化。

——得,种出来一根笔。

既然这枣心笔是别处早有的东西,这里算不得献技了,也就同衙门没甚干系,那就自己做这个买卖吧。这倒不是为了挣钱,他是怕这东西交给别人做去,又算个新奇玩意儿,人家又要卖高价去,那他不是又白忙了?!

可这要做买卖得有人手啊。他们一家子的传统,规矩是只出主意、出东西、不出人的,有其母必有其子,他也不晓得到底要怎么做这个行当。

燕先生听说他这难处,一笑,问过他做这东西的工艺,都要些做什么的人手,一一写了,又说给他听,商量无误了,便把管家叫了来。笑道:“喏,叫他帮你吧。”

就这样,燕府的大管家也不晓得哪儿备着那么些人,没两天这作坊就开起来了。地方就在县里和乐坊的一处宅院里。“种笔”得要大树浓荫,屋里还不成,所以找了这么个地方。

又过半月,学堂的人又一人白得了两根这种“灰笔”,这下没练过毛笔也能写出小字来了,不费纸,写了还方便带在身上得空细瞧。

之后有一日灵素又送娃儿们去遇仙湖边,一个去燕先生那里上课,另一个去夫子夫人那里。接回来的时候,燕府管家给了灵素个封儿,说是这阵子作坊的利息。

灵素晓得湖儿同燕先生弄了那个笔出来,可是也没见市面上有卖啊,怎么就忽然挣了钱了?

湖儿道:“燕爷爷说若是在咱们这里卖了,学堂里的人只怕就舍不得用那个笔了。虽则成本不贵,但是毕竟是新奇东西,我们便宜卖出去,也照样会有人收了货去别处高价卖的。既如此,索性不劳烦他们了,我们自己运去别处卖就是。这就得了钱了。”

看灵素还在那里皱眉,便伸手拍拍他娘胳膊道:“您就留着花吧,往后还有呢!多得是!”

灵素心说我这就是没合适的地方花去才愁呢!

这下好了,方伯丰回来那番话,叫她想到了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法子。

晚上同方伯丰一通商议,方伯丰都被她吓了一跳。不过听她那打算确实挺有道理,加上也真的能益与人,便稀里糊涂地同意了。

于是转天灵素就奔了官牙,在南城离城门不远地方买了处两进的宅子。又带了自家儿女过来细瞧了一遍,之后就开始张罗着起楼。

打算做什么?开书楼!

因为自家就能种板子,也不消跟官行那头下定,为了放书的地方能防火,连书架和隔断都是用的菌生板。湖儿可算得着机会了,他之前“种出”来一根笔,这会儿更想试试别的。结果后来连凳面椅面桌面都成了板子的了,这东西比木头容易得,且冬天触手不冷,做这些不是正合适?要不是因为整体太轻了不稳当,他恨不得整个桌子都用这板子做呢。

于是这一家子,自己还窝在一处两边起楼的低洼院子里,倒是大手笔买宅子盖楼存书,准备让人来里头读书用,也真叫人没法说了。

不过他们这主意也没同旁人说起,寻常又有谁能想到有人会这么过日子的?倒也省了许多劝说打听的话。

一边那头修着楼,这边灵素就开始张罗起买书的事情了。要说起来这可真是个花钱的好路子,这书贵啊,且国朝千百年来传承有序,这拢共搜罗搜罗得有多少书值得看的?多了去了!尽管花钱,管保能花出去。

可这到底要买哪些书,怎么安排,只有钱袋子的小神仙却没什么头绪。

还是方伯丰拿的主意,他道:“既起先就是为了给学堂里的孩子们看的,我看就先紧着学堂课本里头有节选的那些书文来。毕竟这些当时都几个司衙依着日常实务选出来的,寻常过日子也用得上的。比方说那天那小后生打听的律令的事情,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灵素一听就高兴了,赶紧道:“那就开单子吧,我拿去给书铺老板瞧瞧。要有的就能买起来了。”

方伯分笑道:“这么着急做什么,书楼都没有盖好,买了那许多可放哪儿呢?”

湖儿说话了:“可以在竹屋里先放些书架子书柜来存放,正好试试板子做的书架牢不牢靠。”

就这么着,之后几天灵素就开始挑着箩筐往家里搬书,闹得德源城几个书铺书店的老板一行数银子一行心里惊疑:“这是怎么个意思?莫不是书又要涨价了?可这也没有这么囤的啊!”

等之后湖儿名气传出去了,他们就又多了一个话头:“你们只看到人家孩子出息,没看到人家当日一担担往家里挑书的劲头!就你这自己两餐每顿半斤黄汤不能停,叫自家娃儿去学堂里学半日都觉着不上算的德行,像能养出那样娃儿的爹娘么?省省吧!”

得,整个一阴差阳错,颠倒因果了。要不是他们家娃儿,他们家大人可挑不起这一担担的书哇……

第344章 双喜临田

等书都买到了家,之前说“没地方放”的方伯丰,这会儿又不是之前的他了。每日里但凡得闲,就埋在书堆里出不来了。顺便带着那俩小的,往竹屋里一待,都悄没声息的。闹得灵素有时候心里一迷糊,差点就在屋里玩起“搬运法”,还当就自己一人在家呢。

那俩都是看起书来不知道吃喝的,只有岭儿还好,哪怕再怎么喜欢看的东西,只要闻到了饭菜香,立马就能醒过神来。总算让这当娘的觉着有些安慰。

灵素见他们看得起劲,自己得空也去凑热闹。人家是一目十行,她用的神识,那一看就是半本。说实在话,这半屋子书,真要叫她看,也就大半天功夫。只是她看了就觉着好像脑袋里被装了各样形状大小的一堆石头,又沉又乱,还都不挨着的。

看了几本,得了,算了吧,还是别遭这份罪了。有这精神接着解化解化大前辈的识念多好。

要说起那团识念来,真是灵素的“照妖镜”了。有时候她觉着自己的神识已经很厉害了,估摸着等一回去还不得连升几个境界啊?!可那团滴溜溜转着的识念总能在这个时候,给她一盆及时的冷水,——厉害?厉害得连一团没有储附物的识念都解不开?那可真是够厉害的啊!

这日正好都歇息,那仨打吃完早饭就都跑去竹屋里呆着去了。等到了午间,好容易把老小几个叫过来吃饭了,灵素就问方伯丰:“你都看的什么书?都看了这么些年了,还没看够?”

方伯丰笑道:“学无止境,看一辈子也看不够啊。”又道,“我现在翻从前读书时候看过的书,发觉那时候其实没咂摸出里头的滋味来,现在看起来又有许多新的心得了。觉着有趣,才多看了会儿。”

灵素点头道:“人看书,书也看人。一样的书,不一样的人读了,效果全然不同。要不然的话,不是大家只要把那些书都通读一遍就都能成厉害人物了?可见不是这么便当的。”

方伯丰听了这话愣了一下,点头道:“你说得有理,所以才有大书院老先生解经的说法儿。一样的经典,不一样的先生给讲,那滋味就差着了。”

灵素道:“是啊,别说讲解书了。就一个扫地,这街上扫了多少年的,也说不出七娘的那番话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