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灵素入凡记 > 第191节

第191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知县大人趁机立起了身,闹得好像他本来就要站起来说话似的,一边不着痕迹地轻轻揉了揉发红的手背。嘴里的口气还是极稳的,“不过那主意不成。这钱财多少,只是个表面,说白了都已经是个结果了。那根儿在人上!你若不信,就眼前,凡贫苦人家,一家给一百两银子。过个三五年你再瞧,当日没能分到钱的那些里头倒得有多半挣了大钱了,没法子,那些钱规矩就是会往那边流的。许多人只觉着自己挣不来钱,其实他也守不住钱,也不会花钱……只是钱的事儿么?不是啊,这都是人的事儿!”

说到这里知县大人的声音都高了许多,愤愤哼了两声道:“就说这回这学堂吧,我们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这许多人,费了多少力气,才总算开起来了。你晓得我预备了多少课本么?三百本!三百本!我还想着要是早上来了太多人了,就劝回去一部分,叫他们来上晚课,免得课本不够用。我还想着等衙门里的这些人当几日先生有经验了,就从镇上的官学里调些读书人上来,大概给说一说这个上课的讲究,就能多出几十个先生来。以防往后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耽误衙门里的正常公务。

“结果你猜怎么着?这早晚加在一块儿,都没超过一百三!连我预备的单趟的一半都没到啊!你说这叫什么事儿!现在消息恐怕还没传到镇村里去,咱们先不算,就说这整个县城里。之前做公差小子的得有多少人?结果来读书的就剩这么些了!我们都特地开了晚上的课了啊,就为了不耽误他们白日挣钱糊口,结果连这样都不行!我这个气啊……什么父母官!这些、这些不肖子孙!……”

说到后来都快嚷嚷起来了,夫人起初听了也皱眉,听到后来都“噗嗤”笑出来,不肖子孙都出来了,这位大概是真挺生气的。

夫妇两个说起来,结果发现这天下不下雨的事儿官府管不上,——幸好官仓之前都装满了的,要不然这时候想要增买都不敢随便在市面上动作;治下百姓要不要读书官府也管不上,——你觉着样样都考虑周到了,人家就是不乐意读书,你也还是没法子。

知县大人这就够愁得慌、恼得慌的了,还有人嫌他不够乱,生要给他添事儿!

这天把方伯丰叫来细问了一些关于如今新粮作的事情。

衙门的几块官田今年的晚稻都试种上了农务司弄出来的新稻种,据说抗寒且高产,不知道真假,得眼见为实。可偏偏今年又赶上这么个天气,知县大人怕到时候这新粮作的产量也受天时影响,就一直盯着问各样记录的进展。

如今看来倒都没有差太多,方伯丰想起上年一家人齐上阵为这个良种选育出主意,不晓得是不是他多心了,难道这耐旱的一条也已经考虑进去了?想想又失笑,谁晓得如今天会旱,且谁又能知道用哪种稻子的稻花儿能叫结出来的粮种更耐旱?便是神仙也难啊,何况神仙哪有空来管这样微末小事!

公务说完了,闲话几句,知县大人心里憋屈,说着说着就又说到了了官学的事情上。

结果他这里还没发完牢骚,那里方伯丰就另有话要说了。他道:“大家去学堂上课都差不多轮了两圈了,闲时也聚在一起说说这教课的事情。却发现这来学堂读书的人,大人们且先不说了,也没几个,主要是孩子们,好似比寻常书塾里的学生学的都慢。我想着,这一来有我们这学堂和课业本身的事儿,毕竟不是一整天的,也没什么作业;二来是不是咱们这教法也得变变?”

如今方伯丰同知县大人熟络了,说话也自然起来,被知县大人说了几回,也没有那么些“属下”、“大人”的话了。只是要他真的同刑狱司那几位一样,冲着知县大人“你呀我呀”的,他一时还做不到。只好这么含糊着来。

知县大人听了这话却道:“还是先想一想怎么叫那些孩子们来上课吧……看看我们一开始的打算,再瞅瞅现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之前后衙开个小书塾,不是许多人还艳羡衙门里的人有地方教孩子么,怎么现在给他们开了官学堂,又不要他们使费,他们倒不乐意来了?!”

方伯丰想了想道:“毕竟这官学堂也是个新东西,老百姓们瞧见这新的东西,多半要观望一阵子,见去的人多了,才会慢慢的也想过去瞧瞧。等去的人占数近半了,那就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许多人做事情并不考虑这事儿到底值不值得做,好在哪里,只看着旁人行事,就跟着做的。

“我们这开的时候还短,估计许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呢,只觉着这事儿同他们没什么干系的,便也‘一动不如一静’了。寻常百姓过日子,多半如此的。能不变就别变,省得闹出新的什么岔子来他们更不晓得该怎么办了。”

知县大人撇嘴:“那那些个公差小子们怎么说呢?那个他们倒不用‘观望’,不怕‘乱动’了!”

方伯丰笑道:“那给人跑腿捎话都是能挣着现钱的,即时就得见好处,又不要什么额外的花费,反正孩子们没事儿也满大街野去。这读书就算不消学费,还得有能进学堂里的衣裳吧?自己得略备些纸笔吧?更别说往那里一坐就是半天,一个月的半天下来,就是半个月的整功夫了,且又不是立马能见着好处的,甚至都不知道好处在哪里,自然就不积极了。”

知县大人道:“就是替他们考虑到了这个,所以才说晚上也开课不是?!”

方伯丰道:“晚上来上课的话,就得大人们接送了,白天到处跑还成,晚上就不敢叫娃儿们一个人走夜路了。这大人们做了一天的活计,就想晚上歇会儿,结果还不得早睡,得接送孩子们去,大人们也懒怠。又费力气又见不到现成的好处,就懒得动弹。大人们这么一懒,孩子们就更不用说了。哪有小孩子乐意坐在学堂里一动不动地费劲听课的?自然是到处玩去更开心,何况跑腿挣了钱还能换点甜果子吃,学里能有什么……”

知县大人听了会儿笑道:“你这话的意思,我们这官学堂还真就来不了那么些人了?”

方伯丰却道:“这都不能强求,倒是能下政令,可若是他们家里大人和孩子自己都没想明白这个东西的要紧,就算硬拉了来,也不会用心读书的。到时候闹得课堂上不清净,反坏了想要认真读书的娃儿们。为今之计,只能叫已经来读书的孩子们真的学到本领,涨了能耐,那些没来的看见了,才会觉出好来了,没准就愿意来了。”

知县大人听了略想一想,叹着笑道:“看来果然还是得自己去学堂里待过、教过,才晓得里头的事儿啊。你说得很明白,有道理。”

方伯丰笑着拱了拱手,知县大人便问他方才想说什么。方伯丰便道:“属下想着,如今只开了认字和算术两门,是不是少了点,能不能再加一门给讲如何读书的课。毕竟我们这里只管教认字,这单个的字认得了又有何用,还得能用这个认识的字去学别的东西。

“这学东西,也是有窍门的。如何读书,读了又如何学以致用,这些东西,我看来学堂的孩子们多半不懂。许多都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强撑下来的,小小年纪这般心性,倒很值得赞赏。只是若能教了他们为学的法子,往后他们还能少费点力气,少走点弯路,不是更好?”

知县大人听了呵呵乐起来:“你这主意倒不过。实在要我说来,连为人处世的事情也很可以教一下。现如今我是越来越看到这‘学堂课业’的要紧了。就照你方才说的,许多人家里的长辈大人,自己都稀里糊涂的,指望他们能教出比自己能耐的孩子来,难!只有靠学堂了……哪怕十个、百个里头能有几个听了课就明白一些道理,走出条更好的路子来的,咱们这学堂就算没白开!”

方伯丰见知县大人也同意自己这个提法,很高兴,就想接着商议这个课程的安排,问知县大人要不要去请县学里的管事们过来。毕竟这官学堂说起来也归他们管。

知县大人却摇摇头道:“你当这为学和处事的道理那么容易,谁都能说明白?这事儿你别管了,我自有道理。”

方伯丰还想这知县大人不晓得要请哪位大先生出山呢,结果没过两天,知县大人自己跑去官学堂给人上课去了……

第340章 七娘教子

方伯丰琢磨这事儿也对,要说起这为学和处事,大人出身京城谢家,打小受了多少先生的教诲,那见识寻常的人是比不上。大人去讲这课挺合理……可是,嗯……啧,怎么总好像哪里不太对头似的呢?

灵素去见七娘的时候把这事儿当笑话说给七娘听了,七娘笑道:“我晓得,知县大人来讲课的那日,我把畅儿也送去听了半日的。”

灵素笑了一半“嘎儿”给噎住了:“啊?!”

七娘看看她道:“怎么了?想不明白?”

她可不是想不明白么!毕竟他们家娃只在他们爹去讲课的时候才跟着去听的。且畅儿怎么会去官学堂读书呢,他要学认字,七年能给他请一队先生来家慢慢教。

七娘点一下她脑壳道:“你是不用这个了!湖儿同岭儿如今跟的先生,我们是费多大劲儿也求不来的,你自然不用再操心这些。畅儿可不一样了,如今就白日里跟着先生上半日课,余下的时候都跟着我。我是想教他东西,可毕竟我自己能耐也有限,能教多少?!知县大人可是世家出身的,居然能去官学堂讲课,若不是有这个机会,寻常百姓哪有机会听京城谢家的人讲读书和处事的学问?!还不赶紧去听,傻么!”

灵素忽然问她:“那日不会你也去听了吧?”

七娘的头点得挺自然,还道:“我跟畅儿爹陪着畅儿一块儿去的。”见灵素目瞪口呆的样子,笑道,“有什么干系。只不过我们是用心要去求学问的,倒是许多人看我们这阵势,心里都骂我们会拍马屁,连这样的功夫都做得出来呢!”说完了嘻嘻笑起来。

灵素想想也是。——这填塘楼的东家夫妇带着自家的娃儿,跑去听了知县大人在官学堂里上的半日课。确实听起来总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自琢磨琢磨好似都是被“东家夫妇”这个名声给连累了,要说是南城里的哪家平民夫妻,这话就说不通了。就算知县大人认这个马屁,你拍了也得有用啊!

乱七八糟想了一通,她又问七娘:“都说了些什么?你听着可觉得有道理?”

七娘都乐出来:“呆子!这话要换了人来问,不是想给我下套,就是想跟我套话呢!也只你才能想出叫我们品评一县主官的话有没有道理了……”

灵素嘿嘿一乐,还看着七娘不语。

七娘想了想道:“这位大人同从前的那些还真不太一样。这官学堂开得太良心了,真是什么什么都替人想到了,真是难得得很。”

灵素想起方伯丰说的来的人少的话,就说给七娘听了,又道:“我认识的几家里头,就有没想去读书的。我还怕她们是不明白那里头的规矩,担心花销,还特地给她们细细说了一遍,到底没用。就算学里管一顿中饭,她们也觉着白耽误半天功夫就吃一顿饭,也不上算。可这不是为了读书去的么?又不是为了吃饭去的。不过丽芬叫我少劝人家,我也没多说什么了……虽则,唉,还真是挺可惜的。”她忍不住又想起了福儿。

七娘看看她道:“丽芬劝你的话很有道理,你就把你知道的告诉人家,用不着死劝。其实这世上的人,同林子里头的兽儿没什么不一样。兽儿里头跑得慢的就先被吃了,人里头不也是如此?这从前读书都是奔着考学去的,那得真有些底子的人家才敢认真打算这事儿呢。另外的多半去书塾里混两年,一看不是这个料就放弃了。过不上半年,学堂里学来的东西就都还给先生了。

“如今有了官学堂,往后这读书认字的人就更多了。一样的差事,有人认字有人不认字,你愿意选哪个来当这个差?技不压身,何况这认字后头还带着多大的好处,他能读得了书了,真有要心的话,就能打书上学能耐了,这么一来,那些连字都还不识的又得差人家多少?

“所以啊,往后可见的,这不识字的只怕比如今还要不值钱了,那些如今被他们嘲笑‘白费功夫’‘读了半日也考不了官’的人,往后就是同他们争饭吃的,还稳赢他们!可这世上总有这样的人不是?这世上有许多活儿,但凡有个旁的路,都没人愿意干去。又苦又累又脏的。所以这世道就这样子了,它会把一批人逼到不得不去做这些活计,要不然这些活计不就没人做了么!不如人的,最后就是被逼得最狠的。所以说,这世间其实同林间是一样的,只是人多半看不明白罢了……”

灵素听了就想起之前说的“因贫愈贫”的话了。就像胡嫂子一家,如今自己略伸把手,能叫他们把日子大概过顺了。可他们这一家子人都是从那么长时候的贫苦日子里过来的,虽则现在日子好过一些,这人的想法却没有变得那么快。他们想东西,担心的还是“费钱”、“费工夫”这几样。他们还没学会看长远,更别说像七娘和知县大人那样看事情想事情了。

而孩子们生在这样的家里,长在这样的家里。他们怎么看这个世道人间,怎么安排自己的一辈子,都是跟着大人们学的。家里的大人们凡事都先这么想,那么他们自然也跟着这么想。所以福儿和她的两个弟弟都没觉着读书跟自己有什么干系,也不觉着读书究竟有什么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