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所有人都在攻略朕 > 第129节

第129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皇叔却玩的不亦乐乎乐此不疲,元清帝难得见他这样不稳重的一面,新奇之下便也没有阻止。

元清帝对上皇叔的目光,知道这件事已成定局,再者理智上他也清楚根本无法阻止,心里叹了口气,道:“不急,具体事宜等刘愿回来再议。”

肃王点点头放下了手里的信,要真的出兵肯定得从长计议,不仅仅是对辽国,届时还得防着匈奴趁火打劫。

“皇叔今日来可是有事?”元清帝将信放进带锁的柜子中,转而问道。

肃王轻笑:“果然瞒不过你。”顿了顿,瞥了眼他的脸色,道,“是长乐……”

元清帝闻言瞬间黑了脸。

作者有话要说:皇帝全力支持举国发展,肯定比以单个穿越者为主角的文发展的要快,而且已经八年了,其实文里已经尽量让发展的慢了,要是举国之力只专注研究一项,加上刘愿提供的记载,八年时间蒸汽机研究出来应该没问题了,至于怎么应用能不能应用这是另外的问题,当然文里还没有,现阶段还不可能这么快就进入工业。

第160章 变化

元清帝得到听心之术已有八年, 长乐公主也从当年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长成了如今全国甚至全亚洲称颂的大魏长公主。

八年的时间, 她跟着自己的系统和皇后几人学到了很多, 她懂得的远比资善堂毕业的学生们要多得多。

她从自己的系统那里选择了衣食画乐医五项,其中衣食和医只是提供成品让她来兑换,画和乐才是她自己选择要学习的, 系统列出了从古到穿越者前来的现代所有存世的画法,以及乐器乐谱各式唱腔歌曲等等,等待她用积分解锁学习。

连相关画具和乐器都提供了兑换, 经过八年的学习, 长乐在这两项上有了很高的造诣,尤其是她最喜欢的画, 几乎各种画法她都尝试着学习过。

而这些年,她也逐渐将大魏从未出现的新画法传播了出去, 除了有些需要特定画具而目前还无法造出来的,其它新画法在大魏遍地开花, 已经逐渐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学派。

乐方面也同样有了很大的变化,乐器上,吉他提琴甚至钢琴等凡是能做出来的乐器全都被做了出来, 虽说比不上现代做工, 但作为乐器已经合格,为百姓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新的乐声。

而且长乐与夏婵合作,兑换出了不少乐谱,给梨园的弟子使用,舞台剧的配乐也精彩了许多, 引人入胜。

与乐相关的其它方面,也逐渐被长乐兑换解锁,譬如各式唱腔各类戏曲等,叫夏婵惊喜不已,两人合作拿来教导梨园弟子,毕竟在大魏这个时代戏曲还未产生,许多剧种都是在之后的几百年中逐渐诞生的。

除了太后来自民国听过戏曲外,皇后他们几乎没有人完完整整听过一场,顶多只是会一些耳熟能详的片段,但也仅限于知晓歌词,什么唱腔身段通通不懂,就是太后,也只是作为娱乐听过,她忙着帮厨还来不及,哪有功夫学戏,何况那个年代,戏曲是不会随便外传的。

于是长乐解锁出来的这些戏曲便十分重要了。

不过大约是因为舞台剧先诞生的原因,以及戏曲唱腔和语言等问题,百姓们最喜欢的还是舞台剧,更多是将戏曲当成了一种华丽的表演,包括后来的美声歌剧也是。

毕竟百姓们不识字的多,于他们而言,所谓高雅所谓炫技的东西也不过是叹一声厉害而已,想要让他们喜欢,还是得越简单越易懂越好,这些需要一定欣赏水平的东西,至少也得等到人人都能识字读书的时候再说。

相反小品相声一类就很受百姓欢迎,还有那些通俗易懂的歌曲,几乎梨园歌手唱完的隔天就会口耳相传,传遍整个长安,很快扩散到全国,甚至不需要娱乐报纸传播。

说到这不得不提,如今的时报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时报,原本的大魏时报早已不复存在,当初的各个板块拆分开来,时政有时政报,文学有文学报,商有商报,八卦娱乐有娱乐小报等等,各式各样发展的如火如荼,记者们也随之慢慢分出了类型,各人负责各人擅长的领域进行采访。

而百姓们也可以按照兴趣去购买喜欢的报纸,在百姓中销量最高最受欢迎的不是商报也不是娱乐小报,而是图画报,或者说漫画报,毕竟对他们来说,写满字的报纸犹如天书,远不如这些画报,尤其那些没有文字全篇都是图画的,他们最喜欢。

由此还产生了图画单行本小人书,字越少的卖得越好。

元清帝同意推广小人书,也是希望能够潜移默化提高百姓的识字率,就算只是嘿嘿哈哈一些拟声词,总比大字不识的强,也能因此提高孩童对识字读书的兴趣,为日后发展学院打下基础。

而随着报纸的改革,送报行业也随之发展了起来,清晨和傍晚,都会看到骑着自行车挎着大包的报童行过,这些报童都是慈幼局的孤儿。

虽说慈幼局的孤儿受皇家免费供养,尤其长安城的孤儿,比普通百姓还多一项福利,可以免费进入长安学院就读,但这不代表元清帝就会愿意白养着他们,他不希望这些孩子生出侥幸惫懒心理,寻常百姓家的孩童从落地走路起就要帮助家里,尤其乡村,各种农活不断,总不至于这些孤儿反倒安逸享受起来。

如此一来偏离了他创办慈幼局的本意。

所以元清帝特意下令慈幼局中的孩童按照年纪划分,需得完成分配的活计,而干活的所得将会成为他们的零花钱,可以用来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也可以不干活,但慈幼局除了负责他们的日常生活,不会给他们多余的银钱。

一句话,想要钱自己赚。

当然身体患有不能自理的病症或者天生残疾的孤儿,会按照他们的情况酌情对待。

话说回来,随着舞台剧和歌唱的发展,由长乐公主出资的第一座歌剧院建了起来,梨园弟子的表演终于从公园中脱离出来,有了正式表演的场所。

长安城第一座歌剧院就建在南市旁边,为了拉动城南的繁荣,元清帝也费了不少功夫,第一座公园第一座会所第一座酒店……几乎都放在了城南,总算让原本荒芜的城南热闹了起来,这几年前来长安的百姓不会再拼命往皇宫附近各坊拥挤,更多选择留在了城南。

歌剧院开业的第一天,元清帝为了表明支持长乐的态度,还特意和皇后一道出宫去参加了开院首映。

各种新式表演引得百姓新奇不已,如今茶余饭后去歌剧院听歌或者看戏成了百姓日常的一大消遣,也是来长安旅游的番邦夷人们必会去的一个景点。

到如今未央歌剧院已经在全国大半省份开设了分院,虽然其中有大半股份出于元清帝,但长乐公主仍旧占了不少。

加上馥春,昔日的馥春已经发展成了享誉全亚洲的知名品牌,几乎每一位来长安城的番邦夷人都会购买一套,或自己用或送人,这种消耗品每年的销量惊人。

长乐名下还有元清帝赏赐他的各种产业,八年过去,她俨然已经是整个大魏最富有的女子,连皇后和太后都不及她。

三年前长乐随着夏婵代表大魏对周边各国进行了友好访问,美丽优雅的大魏公主立刻获得了各国百姓的一致好感,长乐公主声名远播。

元清帝对此乐见其成,这几年他已经看出了文化入侵的显著效果,所以并不排斥长乐去露面访问,如果是一国皇子或者皇帝前往,定然会引起对方的恐慌,换成公主就不一样。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长乐这一去,竟然不想成亲了。

长乐和崔昭在三年前订了亲,当时说好等她访问归来就成亲,结果归来后长乐不知道跟崔昭说了什么,两人居然双双来告诉他,打算将婚礼推迟到五年后。

元清帝很不高兴。

当初知道崔昭将长乐拐跑的时候,他花了很大的力气说服自己,在他看来自己的皇妹身份高贵又如此优秀,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穷小子配得上的,虽然崔昭这些年已经证明了自己,研究出了各种发明,发表了各种论述,甚至俨然新学派的领袖,名声大噪,但在他看来还远远不够。

然而等他好不容易说服自己接受了,承认了,还同意他们订了亲,结果两人转头来跟他说不结了?

元清帝摔桌子的冲动都有了,这是逗他玩呢?

当然,最重要的,按大魏的年纪算法,长乐已经二十了。

大魏律法明确规定,年过二十未婚配的女子,官府会强制婚配,这不是元清帝定下的,而是自前朝就有的规定,毕竟他们这个时代不是穿越者们所处的现代,没有动辄上亿的人口,必须鼓励百姓多多生育,而想若要增加人口,就必须得让女子们嫁人生子。

这也是为什么大魏不排斥女子改嫁的原因,甚至从官府到民间都给予支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