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清朝]“格格”有礼 > 第87节

第87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温凉颔首,“如此也是好事,免得惹人关注。”

“那你打算怎么办?”戴铎问道,温凉辛苦赶来,然戴铎后脚便走,温凉岂不是没了落脚处。

温凉道,“某自有去处。”戴铎放心,不再提起。

次日,此处的所有痕迹全然消失,戴铎北上,温凉则继续停留在扬州。温凉在扬州逗留也不是为了其他,便是为了寻找某些痕迹。前段时间在书院教书的时间,温凉得知了某些不清不楚的言论,他想着在扬州停留后往江宁而去。

浙江巡抚那处,温凉经过这段时间的探寻,基本能确定王然身后并没有他人的影子,行事作风老道,完全符合中庸,上任初始并没有新官上任的火气,老神在在的模样颇为瞩目。此人当是心思深沉者,完全清楚如何在这官场生存。而梁鼐的消息并不多,不过温凉与其尚没有接触的必要,这头可以按下。

眼下只待粘杆处传来那最后的消息便可。

如今温凉打算往江宁而去。

江宁隶属江苏,与浙江相隔,曹寅亲自跑到杭州不可能只是为了见温凉一面,最多是顺带而为。且他所着眼的必定是朱三太子案,只是那处毕竟远离江宁,并非曹家所能影响,因而他来浙江,目的必定是王然。

温凉既不想参与此事,也有趁着曹寅不在时把江宁游览一遍的打算。毕竟若曹寅在江宁坐镇,温凉无论作甚都束手束脚。当然,温凉也可以选择让粘杆处的人继续去查,然他之前已经把身边的人派出去了,至于那枚印章……温凉不打算动用,刚好这段时间内他并没有大事,恰好合适。

康熙四十五年到四十六年,浙江等地爆发了数次起义事件,皆是借着朱三太子的名头。四十六年末尾,浙江巡抚寻到所谓朱三太子的踪迹,然并没有逮捕到人。

浙江等省地戒严,温凉刚回到杭州便发现此处的守备比之前严肃很多。街道上来往巡视者众,且宵禁时也比往常更加严格。

温凉在江宁过了一月才回来,绿意见到温凉时,还未把杭州堆积的情报交给温凉,温良便首先表达了对温凉的问候。

她差点把温凉给挠出血来。

这还是大猫第一次对温凉表示这样的愤慨之情,四爪齐飞,随后又默不作声地爬到树上,背对着温凉,尾巴落在树枝旁甩来甩去,就是不挪窝。

按着那甩动的速度来看,的确很是生气了。

温凉站在树下看着大猫寂寥的背影,沉思片刻后,默默地握住了那猫尾巴。温良炸开似地喵喵叫起来,愤怒地冲着温凉低吼了几句,爪子深深地扣紧树枝,似乎与温凉进行了某种不为人知的交流后,这才不甘不愿地蹭进温凉的怀抱,同时泄愤地挠花了温凉的新衣裳。

绿意在旁边看完了全过程,嘴角含笑,眼底无奈,至少先生并没有出事。

温凉抱着不怎么合作的大猫进去屋内,桌面堆着的都是他离开杭州这段时日堆积的书信帖子,而粘杆处的信息放在最上方,连蜡漆都完好无损。手掌摸着大猫的毛发,温凉想起了此前让粘杆处去查的消息,现在应该是查出了些什么才是。

绿意知情知趣地退了下去,然后站在庭院处看着周遭的身影,先生回来的确是好事,不过院内的防护的确也需要加强,这段时日的闹腾看起来还没有结束。

温凉默然地把书信都看了一遍,眼眸难得流露出些许讶异。他仔细地看完了信重内容,这才发现原本撸着温良的动作停顿下来了。

王朗不是顾氏的孩子。

这个结论出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温凉猜测过王府的问题,却虽猜测过这个可能,可没有证据,便做不得数。

粘杆处查出来的消息并不多,只是带出了王朗的收养身份。至于这个孩子是从哪儿被收养,父母为何人,这些一概不知。

王然的弟弟乃是王安,他和顾氏两人在此前有个孩子,可惜年幼夭折。同年,王安收养了王朗,因为岁数相近又几乎无人得知的关系,几近无人知晓这件事。

粘杆处的人如何挖掘出这件事情,并不在温凉的考虑范围内。可若是王朗不是王安与顾氏的亲生孩子,那么其中可琢磨的地方就太多了。

温凉的指尖落在桌面上,敲打着那几行字迹,他微眯起眼睛,联想起最近的事情。温凉此前有让人盯着王家的情况,哪怕他离开杭州也同样如此。

温凉离开杭州时,王朗便再没出现过,一直留在府内,据说是为了给重病的顾氏侍疾。这时间段太巧了,巧合到温凉把之前那个奇特的猜测与此刻联系在一起。

他翻出了半月前粘杆处传来的消息,据说那朱慈炤化名王士元,后又改名张用观,这些年常在浙江山东来回。朱慈炤的身份暴露全因为这些反清复明的势力在察觉到他存在时,激动使用了他的名头,导致朝廷注意到了朱慈炤的存在并下令追捕。

朱慈炤既然暴露,温凉立刻便知道他的下场如何,继而联想到了王朗。

王朗与朱慈炤必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他的孙子辈便是最小的孩子,若准确的话,那王安与朱慈炤之间的关系显然也是不小,顾氏自然也是知道真相的人……便不知那王然究竟是哪一方的了。

温凉挑眉想到,又笃定这件事情王然并不知情,毕竟那朱慈炤被追捕,大部分可是拜王然所赐。他思考了几息能借用此事来做些什么,最后选择了放弃。胤禛此刻手底下并没有能迅速替代浙江巡抚的人选,又没有能稳住的基础,还不如留着知根知底的王然。

京城。

胤禛刚从宫中回来,张起麟便入了外书房,把刚收到的密信交给了贝勒爷。

胤禛的视线在蜡封上扫了一眼,顿时心中有感,知道是谁寄来的信件。他一边走一边拆开来看,温凉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胤禛仿佛看了几遍后松开眉头,继而失笑。

温凉在江南的作用甚大,并非只体现在那次拐卖案中的作用,有温凉在江南,便相当于一个源源不断的消息来源,温凉用其非人的能耐迅速地判断任何有用的讯息继而传递给京城,这些微妙的脉搏往往便是他人手段的表现,助益良多。

只是温凉一直不肯提及自身的情况,满满十几张纸上写满的都是公事,若是打头的那句“四爷钧启”也能算是情感流露的话,那这封书信还真是温凉一贯的表现。

胤禛把信件折叠起来放在某处,招来苏培盛研磨,视线不知定在虚空何处,思绪飘散开来,很快想到朝中的情况。如今诸皇子争夺之势愈发严重,前些日子便在康熙帝面前上演了一出,而且惹来康熙帝暴怒,可这蠢蠢欲动的念头依旧没有被打压下。

如温凉信件中所言,皇阿玛重新思及重立太子的可能甚大。胤礽被废若引发的问题不小,想必此刻皇阿玛也有所体会。胤禛思忖,他人想法暂且不做打算,但是胤禩这近一年时间出的风头却是不小,如今朝堂上其风评甚好,甚至大部分人都对胤禩赞叹不已。

康熙帝本来对此事便深恶痛绝,温凉不认为八贝勒在接下来的事情中能取得多大的优势。胤禛深以为然,从皇阿玛这两年开始的做法就几乎能够看出来,他对结党营私的厌恶,皇子私底下做得如此明显,只会在皇阿玛心中明晃晃地留下待宰的把柄。

相较于在余下的皇子中选择新人成为太子,胤禛更相信皇阿玛打算让胤礽重立。

这或许是件好事。

就在胤禛沉思的同时,与他相隔不远处,胤禩也漫步在书房内,心中隐约有着忧愁。

这些时日,康熙帝的心思也隐约被他看出来,皇阿玛似乎是有着打算。可这打算他暂时看不出利弊,且胤褆似乎慢慢把胤禩也作为对手,这从他前日闹出来的事情便可见一斑。

蠢货。

胤禩在心里念道,此刻跳起来又能如何,按着胤褆那嚣张的态度,再过不久就会得罪皇阿玛,在这个时候还没到来前,需要忍耐。

忍耐。胤禩深呼口气,这个词语几乎贯穿了胤禩整个人生。

门外有侍从匆匆来报,胤俄还没等着外面的人回报就拖着人进来了,看起来喜形于色很是高兴,身后被他拖着的胤禟无奈地翻了个白眼,“八哥,这家伙也不知道今日是怎么回事,兴奋成这样还真的不同寻常。”

胤俄嘿嘿地等着两个人都坐下来后才说道,“我寻了个术士,据说很是厉害,又能看面相。八哥,要不你瞅瞅呗?”胤禩现在的确和胤俄一起无奈了。

“你们两个不是进宫拜访娘娘,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胤禩问道,自从胤俄胤褆搬出来后,的确是很少提及这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