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小村妞的宠后路 > 第17节

第17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样想的同时,聂恒宗心中也有疑惑,他的小月儿,到底是如何知道这些事的?还有她曾经同自己讨论的那些事,她的那些想法,到底是如何来的?

聂恒宗有此疑惑,并非没有道理的胡乱猜疑,而是想起了前生。

他想起前生唐明月故去,他登基之后,穷尽力气终于寻得名道玄机子,希望他能帮自己重遇唐明月,了结自己的执念。

玄机子名声在外,却一直未能帮他实现愿望,久而久之,聂恒宗也只以为他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没想到自己死后,竟有这样的际遇,那时他才想起玄机子一直对他说:“陛下,时机未到,且再等等。”

既然自己有这样的际遇,那他的月儿呢,可是也有什么不同的际遇?

“月儿从哪里知道这些?”聂恒宗问道。

唐明月正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听得聂恒宗如此问,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她反问了一句,“宗哥哥,这很重要吗?”

重不重要?聂恒宗看着唐明月睁着一双大眼睛一脸认真,可是明显一副不愿意回答,故意转移视线的模样,他觉得这问题当真实在太不重要了。

“月儿觉得不重要,那便不重要。”聂恒宗笑笑,有些责怪自己追根究底,唐明月闻言笑得开心,心里想着她的宗哥哥,可真的是很好说话呢!

储存地瓜的地方离厨房很近,木火烤地瓜的焦香味扑鼻而来,唐明月不再继续两人之间的话题,带着聂恒宗去了厨房吃烤地瓜。

唐明玉早早就等在厨房了,此时她身边的丫鬟已经帮她扒开了一个地瓜,烤得黄灿灿的内瓤,透着一股暖透人心的香甜,小姑娘胡乱吹着风,想让地瓜快点凉起来。见到唐明月进门,兴冲冲的喊道:“姐,这地瓜比土豆闻着香。”

看到唐明月后面跟着的聂恒宗,唐明玉也很有礼貌的打招呼。

唐明玉跟她姐不同,她明明不知道聂恒宗的身份,可是每次见面却很恭谨。唐明月明明知道聂恒宗的身份,两个人的相处却还是很随便。

对此聂恒宗很是开心。他看着未来小姨子胖乎乎的脸蛋,露出了特别和善的笑容,“哥哥给你带了好看的珠花儿,留着以后戴。”

妍儿恰好也陪唐明玉等在厨房,见到聂恒宗虽不知身份,可还是从小凳子上站起来,落落大方的行了个福礼。唐明月赶紧拉过妍儿介绍,“宗哥哥,这是妍儿,我的干妹妹。”

“妍儿,叫宗哥哥就行了。”唐明月又冲妍儿说了一句。妍儿闻言冲聂恒宗笑了笑,那句“宗哥哥”却没有叫出口。

聂恒宗却是有意无意的多留意了妍儿两眼,这才对唐明月说道:“倒是不知月儿何时得了个干妹妹。”

唐明月不想说妍儿那些伤心往事,免得妍儿又要将那些过往想一遍,徒增伤感,便想找个别的时机再跟聂恒宗解释。于是她拿了个不太热的烤地瓜递到聂恒宗手里,“宗哥哥你尝尝。”

一旁唐明玉已经开始吃了,唐明月也不怕聂恒宗不敢吃,或者吃了会有什么事。

“好。”聂恒宗的注意力早就回到了唐明月身上,他接过烤地瓜,学着唐明玉的样子,亲手将地瓜给扒开尝了一口,焦香中带着甜味,软糯可口,的确是小姑娘会喜欢的口味。

聂恒宗原本并没有对这烤地瓜抱有什么希望,可是尝到口中又改变了想法。这地瓜他都觉得味道尚可,对于百姓们来说,应该是不错的食物了。再一想到地瓜的产量,聂恒宗许久不起波澜的心,不禁也热血沸腾起来。

唐明月一直在小心观察着聂恒宗的表情,见他一下下细细品味,并没有露出什么不好看的表情,满怀期待的问道:“怎么样,好不好吃?”

“味道不错。”聂恒宗掰了一块儿他没碰过的地方喂到唐明月嘴里,“月儿也尝尝。”

厨房里满满都是烤地瓜的香甜味,唐明月接过聂恒宗递给她的地瓜细细品味,觉得自己周身都是甜的,心里也不知为何冒出了一股十分满足的感觉。

妍儿垂头斯斯文文的吃着烤地瓜,唐明玉则是头不抬眼不睁吃得香甜,一时间谁也没有注意到两人之间的互动。

除了唐明玉谁也没有多吃,毕竟还要吃晚饭。唐明月跟聂恒宗分吃了一个烤地瓜,便将新烤好的地瓜装好,准备拿给爹娘跟两个弟弟尝尝。一行人便呼啦啦去了饭厅。

饭毕,聂恒宗跟唐清一起去了书房,又说了许久才离开。

聂恒宗如今十六岁,已经开始入朝观政。他此次自然不是单为了看唐明月而来,其实他是身负皇命,随他父皇安排的钦差来全州查案的。

永平帝接到奏折,折子里列举了全州知府常宏志与云州知府周立本以贪墨为首的数项罪状。贪墨是大案,还一参就是两个知府,永平帝大怒,亲派了钦差过来查案,而聂恒宗作为皇子,此次随同而来,一是学习,二是监督。

毕竟只有十六岁,永平帝不能将此大案独自交到他的头上。

其实常宏志跟周立本那点事儿,都在聂恒宗的脑子里。他使人参了他们,又争取了随行的差使,为的就是亲自拔掉韩来明手下这两个爪牙,也是为了在广宁吃了两年亏的未来岳丈出口气。

还有他的小月儿,平时没少被那些太太姑娘们明朝暗讽,这些事儿他都知道,如今他人到了广宁县,自然要替他的小月儿好好料理一下这些事。

让她们知道知道,谁是能得罪的,谁又是不能得罪的。

聂恒宗在广宁县停留了几日,于是接下来,整个广宁变得十分热闹。

今日张家的太太众目睽睽之下丢了丑,明日李家的姑娘被退了亲,后日赵家的媳妇说人坏话被当场抓包……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总之曾对吴氏母女不敬的女眷都倒了霉,虽是无伤大雅,却也让人恼怒。而与之相比,男人们的错就大了。

等到各家当家之人一个个犯了事,众人才知道,女眷们的那些事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

自然,同两州知府贪墨案比起来,这些事并不值得一提。

十月初,常宏志与周立本因贪墨案证据确凿被压解回京,自此周家在广宁县算是彻底没落下来,而整个广宁县的风向也变了。

往常周家总与唐清作对,导致整个县里数得上名号的人家也分成了两派。

如今周家因为周立本的原因倒下去,连带周家一系也被打压。唐清这个父母官颇有些一家独大的意思。

不过很快,唐清也离开了广宁县。

常宏志被定了罪,朝廷本该另选知府,可是却出乎意料的,破例将唐清直接提为全州知府,不日便要走马上任。

消息一出,众人哗然,可仔细一想,也没什么不对。

三年前唐清上任之前,广宁县的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打架斗殴之事时有发生,乡下村民也是动不动就锄头铁锹相向,打砸抢掠之事从没断过。十年里八年要闹水患,剩下两年也是收不足粮食。

再看看如今,连着两年获得丰收,百姓手里的粮食不再捉襟见肘,脸上终于有了笑容,见人也肯和和气气说句话。虽说还没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可是各类案件也是急剧下降。吴氏又在城中建了安居堂,好事做了一箩筐。

可以说,唐清到任三年,政绩斐然,让整个广宁县都变了模样。

然而唐清最值得让人称道的,便是其治理水患的能力,这也是永平帝同意他直接升任为知府的根本原因。如此父母官做了知府,想来会让更多百姓受益。

不管外人如何说道,反正唐家人再一次准备搬家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