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祯娘传 > 第95节

第95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祯娘又摸了摸自己笑着的孩子,与她道:“既然已经明白了便起来罢,我们一起去看看你弟弟——他这时候一定在自己屋子里读书。说起来你们两个要是中和一下便好了。一个似你太疯癫,一个似洪钧,也太安静了一些。”

洪钧现在也已经五岁了,同样是由祯娘亲自启蒙。不过因为家里有一位西席的关系,顺便也教他一些。不过当初洪钥的夫子本就是为了清闲才来周府处馆的,祯娘自然不会让洪钧的事儿也压在他身上。

况且这可不是‘一只羊也是牵,两只羊也是赶’这样,增添一个学生就是天大的不同。家里又不是请不来好师傅,于是祯娘在洪钧五岁生日临近的时候就开始给他物色起将来的西席来。

和洪钥天赋卓绝而心思太活,读书其实不能往深里读不一样。洪钧性子沉静,家里几位先生见了的都说,将来必成大器!大器不大器的先不说,祯娘现在带着洪钥只不过是为了把他从书案上请出来,哪有这个年纪小孩子,整日在书桌前不动的!

第156章

祯娘带着洪钥, 两个人去往洪钧住的听风轩,他也果然是像钉在了书案前面一样。隔着窗子可以看见他目光沉静, 只一页一页地翻书。祯娘还没有说话, 洪钥就小跑着跑进了书房, 一下就拍了他的肩膀。

洪钥并没有别的兄弟姐, 洪钧就是她唯一的兄弟姐妹。从小她就希望他能长大了和她一起玩,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洪钧才五岁就已经可以看出将来的性子了, 总之是不可能和她一起玩的。

但是不是说这样她就不喜欢洪钧的,她是他的姐姐, 洪钧是她的亲弟弟,她当然还是十分爱他的。就像她知道, 洪钧虽然是十分安静的,但也十分爱她这个姐姐。只不过,他们的姐弟之爱就不可能是洪钥原本想的那样了。

——从一起玩耍变成了她玩耍他, 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但是洪钥觉得自己就是忍不住!洪钧一本正经的小脸就像她养的那只毛茸茸的小猫不停甩动的尾巴, 就是再说‘和我玩嘛, 和我玩嘛’。

虽然洪钧不会承认这一点, 但站在洪钥的角度, 就是有这样的感觉。然后就控制不住自己总是要去逗一逗洪钧——然而,这一次她的手才伸出去,还没有突然放在洪钧肩膀带来惊吓, 洪钧就面无表情地回头了。反倒是洪钥吓了一跳,往后退了两步靠在了祯娘身上。

“娘, 姐姐。”非常礼貌周到地问好,然后他就自觉地从书案后面走出来,准备和母亲还有姐姐去‘休息’。这是祯娘每回来他这里都会有的事情了,洪钧已经完全知道了。所以并不需要祯娘说什么,他也会配合。

祯娘摸了摸小儿子的头,然后就和洪钧慢悠悠地走在后面,一起看洪钥小跑在前面。一会儿逗一逗挂在廊下的鹦鹉,一会儿扑一扑花园里的蝴蝶。就这样,偶尔还会让人把她的猫儿狗儿抱过来让祯娘和洪钧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招猫逗狗了罢!

但是洪钥那孩子就是有那样的特质,祯娘有些好笑地想。她身上无时无刻不带着一种雀跃——似乎和她的父亲周世泽很像,但那是不同的。似乎是因为她是女孩子的关系,而且年纪还那么小,所以她身上的雀跃更加的轻盈,也更加的甜蜜。总之祯娘就是觉得,只要自己有什么郁闷的,看这孩子自娱自乐玩儿一会儿,那就什么都好了。

看了看前面的洪钥玩耍,祯娘眼里的笑意还没有消散,就对洪钧道:“你大姐姐是不是格外好?我一直想要是你们两个中和一下就好了。但是每一回见到你格外认真的时候,见到洪钥格外欢欣的时候,又觉得现在最好。”

周家大少爷这一回一点犹豫都没有的飞快点头让祯娘一下笑了起来,摸了摸他的头。过一会儿迎着他亮晶晶的眼睛道:“之前答应你的,会在今年请一位夫子教授你,很快就要定下合适的人选了。”

说是这样说,选个夫子又哪里这样容易。祯娘一直认为一位老师是要影响人一生,无论是才学方面,还是做人上面。祯娘不喜欢在发现有什么不足以后更换人选,所以进展很慢——到处送来的推荐已经否了一个又一个了。

相比选夫子的麻烦,选丫头就容易的多了——这丫头们都是一茬儿一茬儿进来,放出去的时候自然也就是一茬儿一茬儿地放出去。每当要放女孩子出去的钱半年到一年,家里就会新进一些女孩子。

这一回也是一样,想丁香她们这一批年纪已经够了,祯娘就打算让他们去嫁人。凡是自己或者家里有打算的,自去与管着这件事的妈妈说,只要是你情我愿的,都会点头。至于家里和自己没得主意的,就和那些同样家里没得主意的小厮见一见,觉得不错的就成了。

这之后就是胭脂水粉她们那一批小丫头当家——也不该说小了,她们中小的也有十七八,大的快二十了。只是祯娘记得她们当年在自己还没出阁的时候就在身边,那时候她们才多大?真正的小丫头。

至于现在的三等小丫头则往上升,总之这样祯娘屋子里就有了好些空儿,要进新人是当然的。而祯娘屋子里是这样,别的院子里何尝不是这样,年纪大了的丫头出去,年纪小的丫头进来。

其实这时候祯娘身边大丫头虽然还是丁香他们,但是平常主事的已经是胭脂她们了——自从定下了亲事,祯娘便放了她们假,好能够在屋子里一点一滴绣自己的嫁妆。这样祯娘屋子里的人手就有些不够起来,进入新人已经迫在眉睫了。

也没有刻意挑日子,只是这一日阳光明媚,祯娘正好又空闲,她便对胭脂道:“你去让人在外面与我设案几、圈椅几样,再去遣小丫头和文妈妈说一声,让人把入府调.教了半年多的送过来。我们看一看,然后就往各处安排罢!”

按着祯娘的吩咐,立刻就有婆子丫头在正院的院子里把一切安排停当。案几、椅子就位,桌案上还添了茶水、果馔摆好。祯娘坐着又等了一会儿,果然有两个妈妈带着一溜儿小姑娘过来,只是没有文妈妈。

祯娘抬眼看了一回,心中估计这一溜小姑娘大约有三十多个。可不要以为用不完——要是一批都有这么多人的话,那么整个周家该有多少人?其实不然,周家宅子里其实用不着新进这许多人,然而还有别的地方呢!

无论是庄子里还是老宅里,当然还是有用得着丫头的地方。那边大了的丫头到了年纪也和周府这边的一样要放出去,不然不是伤了天和?放出去了就要补上新的,所以也有些小姑娘是要去那些地方的。

然而谁愿意呢!对于这些小姑娘来说,呆在周府里,甚至说只有呆在祯娘的屋子里,那才是可以的。她们虽然年纪还小,但也知道好歹。谁没有见过普通粗使丫头生活朴素又辛苦,而奶奶身边的丫头神气威风,还活计轻松!有这样的榜样,谁都知道怎么选了。

带着这样的心思,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忐忑。两个妈妈上前道:“奶奶,这是文嬷嬷半年多来□□的三十二个小丫头,都是已经规规矩矩的,这时候到了屋子里就能得用。送到这里来,凭奶奶安排。”

这时候这三十二个小姑娘站成了好几排,都穿着一样的浅碧色春衫——这是进了周府学规矩起就按着季节发的,才只是小丫头的话也不许穿别的。而头发也是一样,一律用红头绳扎了丫髻。

祯娘这时候是不会表露出自己的偏好的,只是这些小姑娘一排排上来。而这两个妈妈介绍一番,那个女孩子格外老师,哪个女孩子有个手艺,女红做的特别好之类。祯娘这边也不只是听着,胭脂便站在一旁,忖度着祯娘的心思,偶尔提问给某个小姑娘。

祯娘只支着下颌看,等到发问,祯娘喜欢的便点一点头这就算是留在正院里了。至于旁的如何安排,那就不关祯娘的事了。要知道祯娘有多少事儿,哪有时间能把一个个地安排好。实际上要不是这些丫头自己将来要用,天长日久相处,而且迟早会在自己身边独当一面,祯娘连这几个也不会挑选。

其他的丫头自然被分到了其他地方,而去往祯娘屋子里的则是欢欣鼓舞,周围全是羡慕的目光——她们在半个时辰以前还是一样的,但是在这之后,不同就会越来越大。

那几个在祯娘屋子里的小丫头立刻被祯娘房里稍大一些的丫头领走,分屋子也好,分铺盖和用具也好,这一些都做的有条不紊、规规矩矩。这也不奇怪,她们已经学习了半年多也该磨练出来了。

但是不是每家的丫头都这样,当郑夫人上祯娘家的门,看到祯娘身边换了一茬丫头就道:“这几个小的便是新进来你身边的罢!也不晓得你是怎么做到,连家里的丫头也都好成这样。你不晓得,我那家里一个一个都是淘气的。”

郑夫人说的确实是实情,不过丫头不省心原来在九边的时候她并不觉得,是到了福建以后,接触的人家不同,这才发觉的。九边那边他们这样的人家买丫头,那都是直接交代牙婆一声,改日就送来了几个小丫头挑选,花的五六两银子也就买进了。

至于有固定的稳妥人伢子,每个小丫头还要训练一番才能正式开始做事,这在他们看来就是只有最顶尖的人家才那样。九边的话,做到这一样的人家屈指可数。然而到了东南这边才发现,这里哪怕是中等人家都是这样的。无法,为了家里不露怯,她也只能照着来。

然而不知道什么缘故,明明她也是打听了名声选的的人伢子,结出来的果却不是她想的那样。往往最后那些小丫头都是和自己府里原本的丫头媳妇学,那可不是又一个路子上头去了——

祯娘听过了,便指点他道:“人伢子不过是一个开头,然而最重要的确实教养嬷嬷。若是有个厉害的教养嬷嬷,那真是再差的苗子也能可堪一用。若是教养嬷嬷不行,那就是根子再好也白搭。”

周府的教养嬷嬷正是文妈妈,她教出来的人不必说,祯娘真是满意的不得了。只是文妈妈年纪也逐渐大了,祯娘不愿意她太劳累,所以现在她身边都有几个打下手的媳妇子。现在能够帮衬她,将来则是等到文妈妈实在要休息了,也有人能够替了她这个位置。

郑夫人若有所思地想着祯娘所说的话,这样听起来很有些道理。与其寄托于将来不知道会不会变的‘品质’,还不如踏踏实实找一个厉害嬷嬷,不管什么歪瓜裂枣都能正过来,这才是有用罢!

于是这边厢是在挑人,祯娘给洪钧挑夫子,给家里挑丫鬟,郑夫人则是打算挑一个教养嬷嬷。而那边厢也是在挑人,只不过挑人的地方和人厉害了一些。地方就在紫禁城体体和殿,人物则是皇上、首辅、兵部尚书、水师都督等人。

他们要挑选的其实之前已经放出了消息了,特别是泉州,这个消息更是甚嚣尘上——要挑选的是一个新位置上的人,吕宋总督!

很长一段时间朝廷其实不知道该拿吕宋怎么办,按照仁义的道理还给之前被西班牙当作了奴隶的吕宋人当然不可能。这上面有大明垂涎欲滴金、铜等矿产,储量大的惊人,光是这个就不会有人觉得应该还回去了——况且我们凭本事打下来的地方,凭什么还回去?

不还回去就要管着,只是当作本土的两京十三省一样管就是做梦了。毕竟就是一块远离本土的飞地,哪里来的那么多人力物力去达到那个地步呢?然而上不上下不下该怎么管?

这样纠结的情形,最终还是要管的。有人从西夷人的法子里找到了解决之道——他们打算设立总督,并且总督带着兵驻扎在自己所属的土地。这样既松散又紧密,唯一的缺点是可能会有割据战争,唐朝时候的节度使就是例子。不过这些地方都是海外岛屿飞地,这一条其实并没有可能性。

至于别的,都是一些小问题。况且人西夷也用了好些年了,如果真的有什么不妥的,早该想办法了。

不过这样还有一件事要考虑,那就是吕宋总督的人选!按理说应该挑选最为忠心的勋贵世家出身子弟,这些人最为稳妥,且大家族在两京,绝不会闹出什么事儿来。但是考虑到这是要领兵的,又不敢放这些已经被养废了的人。

——若是没有被养废的,勋贵的出身,做什么不能出头!早就谋到差事了。打量到吕宋做总督是什么好事儿么,这可和在大明哪里做巡抚不同!吕宋这个地方,远离家乡,气候湿热,物质缺乏,其他哪个地方不比这里舒服!

水师都督再提出的几个人选都被否了之后道:“这件事原本就为难,不过勋贵确实难当重任。再者想到吕宋有多少金矿铜矿陆续开采,一定要一个伸手有分寸的,不然这要刮的厉害,朝廷受损害严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