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祯娘传 > 第92节

第92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151章

“这件事就交与你们去调度了, 毕竟是和朝廷相关的,不可轻忽。”祯娘递给手下几个伙计一封信件, 这就安排下了冬日里往山东调遣物资的事。这件事她当然是打算就近能够解决最好, 从泉州出动物资的话, 无疑事倍功半。

所以这些都是要别人帮忙才好, 无论是从两湖等地区筹集物资,还是借道几个大车帮——这些事情都不能仗着自己说话还算管用,临了头了才打算, 所以祯娘一但确定要帮忙,就找来了人手。

而和这件事一样, 关于她家增盖花园的事,同样是在决定接受伍太太郭太太的‘小礼物’的时候, 就立刻雷厉风行地开始了。这其中既有祯娘快刀斩乱麻的性子作祟,也有冬日临近,再不好破土动工, 同时那时候自己忙的脚跟打后脑勺的原因。

关于花园增扩的事情祯娘不可谓不用心——当时送来的契约文书写的明明白白, 三进小房一座, 共房屋一十六间半, 值银二百四十两。祯娘当然知道这个地段, 即使是一座三进小房,也不至于只二百四十两。

其中应该是伍太太与郭太太出力不少,而之所以会有这样是价钱出现在文书上, 不过是为了祯娘看着好看,不至于以价值过高而拒绝。再加上专门选中这件礼物, 这样说起来也是用心良苦了。

祯娘心里也只是感慨了一回,然后就忙着造园子的事去了。然而她如今的事务可多,哪里来的时候让她能够这样消遣?所以最终也只能是交与别人来完善她初时的意思,也就是据她的要求画图动工。

伍太太的精明就在这里了,她真是摸准了人的脾胃。自从送出这份‘礼物’后也没有就此不管,而是时刻注意着。当知道祯娘没时候自己设计花园,立刻荐了一位极好的先生过来。

她家送人过来的管家就道:“我家太太听闻奶奶如今正为家里造园子的事情烦扰,特意让小的请了这位秋先生过来。这位也是广州出名的园林师傅,本是湖州人,如今在广州也是等闲请不动他。只是家里和这位先生有些交情才劳动了一番,要是周奶奶使的着,那便好了。”

话说祯娘如今,不说天底下没她不能做的,但请个园林师傅还是没问题的。反正不过是她出钱,园林师傅做事而已。而如果只是出钱,替皇上修园子建别馆的园林师傅她都请的起。

然而事情不能这样一概而论,不是能够花钱就一定能请来好用的人。其他地方是这样,园林上头也是如此。她当然出的起给任何园林师傅的钱,但是替皇帝以及最顶尖一撮的官员设计园子的园林师傅,是她出多少钱也不一定会到来的。

不过不是所有园林师傅都能做到这个地步,即使自诩讲究园林,设计园林,在园林中畅游,生性难免清高孤傲,但也是要吃饭的。所以祯娘真的要请人也请的来顶尖,只是要花费一番心思而已——有人就是把她这番心思给省了,只能说确实做得好。在不讨人厌的同时,又让祯娘一直记得人。

收到那位先生画的花园界图的时候,祯娘还与郑怀羽和高文静两个感慨道:“果然是我太保守了,只以为做到以后生活也不会有什么提升,这时候不过为自己一点坚持和私心做事业,至于事业心什么的已经没有多少了。然而受到这样照顾,才晓得果然还是要站的更高才好。”

祯娘并不耻于说自己这上面的一点虚荣,众人追捧不好?说不好的人大概是没有被追捧过罢。特别是被小心翼翼照顾,即使追捧也是用最舒服的方式——这样的话还有什么可讨厌的!

想到那么多的人贪恋权势,一但坐上高位,就再也不肯下来了,不是没有理由的。毕竟经过众星捧月人人奉承,天底下人都顺着你,再回归到普通人,这其中内心落差带来矛盾与痛苦,是人想一想也觉得难以忍受。

高文静在泡茶,按照古法一套下来,十分悠然好看。这时候正与祯娘和郑怀羽分茶,闻言便笑道:“好稀奇的话,我原以为这是大家在发迹以前就该清清楚楚的了,话说谁不知道有权有势之后的种种好处!倒是东家这时候才知道这种‘舒服’也是奇了。”

祯娘正要说什么回他,红豆就过来禀告道:“奶奶,方才门下进来报信,说是有几个西夷人到了外头,拿了您的信件,说是来拜访的!这时候已经被请到了门房那里的客室,见还是不见?”

祯娘接过那些信件,立刻知道这拨人是哪些人了。立刻站起身来道:“郑先生高先生,今日有事,倒是不能相陪着品茗了——红豆!请那些人到我外院的书房去,再吩咐小厮去寻刘掌柜过来见我。”

说着祯娘对着郑怀羽高文静点点头,这就往书房去了。等到她到书房的时候,红豆还没有把人请到,祯娘得以在几息功夫之间理一理思绪,把事情整理一番。要知道今日来的西夷人是要谈生意的,还是祯娘以前从未和西夷人谈过的生意规模与方式。

祯娘以前和西夷人所有的生意,除了武掌柜手上掌握的商船,做商品交易以外,也就只有机器这些了。前有毛纺织机器等,后有榨糖机器和提炼技术。这种生意简单粗暴,其实也和商品交易没什么两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最终钱货两清。

然而这一次不同,等到几个生的与大明人迥异的夷人进来,祯娘就开门见山道:“欢迎诸位来到大明泉州,我在此已经等候许久了。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我们能够少一些寒暄,直接今日正题。”

经过向导的翻译,三个西夷人,一个是话事人,另外两个则是助手,都相当惊异——这和他们知道的大明人完全不同了!他们知道的大明人其实都是相当含蓄的,若是做生意,在做生意的正题之前会有许许多多无关的事。

不过这也不是大明一家独有的,和大明人以为的西夷人太过‘莽撞’不同,其实他们那里有些民族和国民和大明人一样,讲究这种‘友谊’的维系。所以这样一想大家就释然了,毕竟到处都有不一样的人么。

于是话事的那一个黑发白肤微胖的中年男子,当即就与祯娘简单介绍起一家公司在佛朗吉那边是实力。这不是因为祯娘要与他们合作而展示实力,而是为了抬价。这家公司又不是他自己家族的公司,只不过是自家持股罢了。而祯娘,祯娘是要买下这家公司产业。

是的,买下一家在西夷做生意的西夷人的商社。听起来简直无用,实际追究起来却是很有用的——从大明进入欧罗巴等国的货物往往是在港口就交割完毕了,虽然大明商人已经因此赚的盆满钵满,但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利润被当地的商人吃掉。

若是手持一家当地的商社,专门售卖大明来的货物,这样会有余裕的多,至少不用不管一种商品如今的行情,总之到港就出手。即使还是要往下分销,但至少剥了一层利润下来,而且还是即丰厚的一层。

在大家都做海贸商人,将来海贸的体量越来越大,这家商社还可以凭借背后大明老板的背景拿捏。这就好比大家都是收割麦子的工人,你专门打铁做农具,却不一定会比人家赚的少。

这个话事人的家族姓氏实在太长,实际上他自己的名字也不短,好在还有简单称呼,自我介绍的时候都让大明的合作伙伴称他为华夫就好。他相当有鼓动性地道:“您若是打定主意要拿下一家欧罗巴的商行,这时候就是绝好的机会。”

接着他就解释道:“今天的欧罗巴各国都在提倡商业,大大小小的商行到处都是,好像每天都有新的商行出现,但也有旧的商行倒闭。夫人也知道,这种市场里,小型杂食动物想要像大型捕食者一样实在太多了。而对于您这样的人物来说是绝对看不上的,配得上您的当然也只有那些大商行。”

其实大商行倒闭的每年也有,只是这家被翻译成为‘万古商行’的商行确实不错。首先就是产业多,原本办事处的一座三层办公楼,占据着港口好位置,并且宽敞完善。另外还有大量的仓库作为储存货物所在,这些仓库都不是租的,而是就在这家商行名下。此外林林总总关于商行的各种产业,这家万古商行都是齐全的,这也是大商行的风范了,能够自有绝不租借。

另外更重要的是,这家商行多年的人脉网。无论是带来货物的上家,还是出售货物的上家,往往都是合作几十年的,说的简单一些,只要接手就能赚钱——甚至华夫还承诺,只要祯娘全资买下这家商行,他能说服现在的员工都留下来,至少短暂地留下来,至于这之后还留不留得住,他们就没法管了。

说到这里,华夫也是与祯娘感慨地说:“夫人,其实这家万古商行还是一直赚钱的,只是他们背后的家族在海贸上欠缺一点点运气,连续在海上有两支船队没有回来,又贸然地参与了在阿非利加的战争。总之,现在他们必须快速送别的地方筹钱。”

然而即使是这样,也不是华夫极力为祯娘推荐万古商行的原因。毕竟这家商行的不错是有目共睹的,在欧罗巴商业正热,出手容易的很,实在不行华夫背后的家族也可以拿下,实际上这家万古商行如今正是在他的家族名下。也就是说,这是华夫的家族买下了万古商行,然后要把万古商行卖给祯娘。

这其中深刻的原因就是祯娘抛下的饵料实在太诱人了——祯娘想在欧罗巴大卖她手上的糖,靠自己或者说加上大明这边的朋友是不够的。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不找个在欧罗巴的合作伙伴,怎么想也是不成的。

经过各种筛选,最终华夫的家族进入了祯娘的眼帘。这个家族在欧罗巴,至少在佛朗吉有巨大的影响,然而又一直屈居人下。而且有与大明商人合作的先例,风评也好,正是祯娘满意的那种。

但是合作不是那样简单达成的,祯娘这时候倒是很有‘□□大国’的自觉。在给出一点暗示之后就收手,然而却引得华夫的家族格外动心。这时候的大明商人无疑就是富裕与文明的象征,参与到这样一位大明顶尖商人对欧罗巴的大生意当中,如果操作得当,自家就一夜之间超出对手许多。

于是对于祯娘要求的‘投名状’可谓是尽心尽力——没错,这家万古商行就是投名状。祯娘只是暗示了自己需要一家怎样的西夷商行,以后的合作就全看这家西夷商行如何。

祯娘再三看了这家万古商行的文书,确实是每一处都很满意的。至于对方有没有作假的事,祯娘只能说他们不敢了,如今还有求于祯娘这边,哪里敢出纰漏,那才是真的因小失大。因此,祯娘并不担心这个。

至于大明商人做老板,恐怕掌柜伙计这些人,也就是他们称之为经理和办事员的,会不会带着人脉跑路,自立门户之类。祯娘也有自己的打算,一个是往里头掺自己人,另一个是将来更多承接大明商人的货物,靠着自家大明人这个天然的优势,无往不利,对之前的人脉倒是弱了许多。最后就是丰厚奖励,自家生意良好,给的钱就多,愿意冒险出走的人即使有,也不会到伤筋动骨的地步,这到底还是由钱说话。离开是为了更多的银钱,那么留下当然也是。

祯娘并不是一个消遣人的性子,又找来了手下精通夷人文字的翻译看这些文书,同时辅以一些十分了解这种事门道的伙计。当确定这份文书一丝问题也无的时候,她露出了满意的神色,与华夫道:“先生家族这一回的帮忙可是解了我这里燃眉之急!这件事了来,我们接下来就说一说关于糖业贸易的事儿罢。”

祯娘摆出自家榨糖厂出产的红糖、白糖、冰糖,与他道:“确实是用来你们那边的一些工艺和机器,不过也有我们的不同。红糖看不大出来,白糖和冰糖却是你们没有的,你们那边的贵族和有钱人应该会有兴趣。”

其实红糖祯娘也不是不能拿出更好的,譬如有名的潮州‘棉赤’,其细腻、纯净、口味,比起这个来说确实更强。那也是大明工艺对西夷工艺的不同,只是那样的不是祯娘的生产模式,那么祯娘为什么不卖自己的货物!况且树立价贵的牌子,靠着白糖和冰糖也就够了,连带着他们也就接受来没什么差别,然而就是贵一些的红糖来。

华夫确实有兴趣,先不说物以稀为贵,这样颜色和质感的蔗糖很难得到。就说白色本身就足够来,白色在欧罗巴诸国的传统里有自己也寓意,纯洁高贵,无论哪一种都比红糖有优势,更讨喜。特别是那些贵族小姐太太,他们不就是喜欢这样更好看的!

他当即就道:“确实是这样,现在大家都忙着做榨糖厂,虽然这依旧是一门很赚钱的生意,却不是以前的那个时代来——那时候钱真是好赚啊!糖,这种甜蜜的东西只有极少的人能够享用,价格也高的惊人。现在糖的需求也一直居高不下,下游糖商却会和上游糖商讨价还价压缩上游的利润来。”

他没有说出来的是做与别人完全不同的定位真的非常重要,祯娘的糖一下就从大家都做的那一种跳出来了,而是专供贵族和有钱人。竞争对手锐减,而且客人也变成了那种不在意价格差别的那种。如果不是他们足够挑剔的话,这大概就是人人梦寐以求的那种客人罢,不过就算有挑剔这一点,他们依旧是人人梦寐以求的好客人。

然而这还不算,一但决定要让对方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祯娘是不吝惜于展示自家实力,以安人心的。她拿出了朝廷的文书,也让华夫看了‘皇家御供’的牌匾。对华夫道:“光只是我们自己吹嘘我们的糖如何好,总有人不会买账,毕竟好与不好这种事本来就看口味和主观。若不是天壤之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有些东西不同,他们在那里就是硬道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祯娘说话的时候华夫只剩下连连点头了,这种观念在他的脑子里似乎以前也想过,然而从来没有这样清晰和具体。但是当祯娘点出来,他是能够想象的——这是来自大明的糖,和那些来自只有土著的亚美利加印第安小岛上的糖当然不同,高雅又文明。

何况这还是大明供给大明皇帝榨糖厂产的糖,也就是说,我们远隔万里,同大明的皇帝食用的是一样品质的糖——只要这样想,是不是觉得白糖的雪白更加纯净美好,冰糖更加美丽,就连最美丽的红糖也更加甜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