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祯娘传 > 第11节

第11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以往祯娘哪里会为别人宽不宽裕动容,但是大家相交,早就有了情谊,这时候她心里也要叹气。但又实在没有办法——她并不能帮助,毕竟这就是少了银钱引出的。说起来盛国公府的仆从因着几个‘外头小姐’已经议论了多少回了,除了这时候不在的李月芝,其余的都逃不过嘲讽,可见世人都说向钱看的。

祯娘能怎般?支援些钱财——凭什么呀!她不过也是个少女,大家虽是朋友但也不是亲戚。几个女孩子出身体面的,无缘无故接受别人的钱财,就是穷死也不能够啊,更何况还没到那份上!至于其余的法子帮助,根本就没有其余的法子帮助!

祯娘这时候自拿了竹剪刀剪下灯花,只看火苗跃得高些。得不出什么主意,索性让丫鬟把火柴生意的筹划拿出来,她要再看一看。

“想这些有什么用,还是先看看生意的事情。”

第29章

作为多喜巷子前院的翡翠居一般并不待客, 这是因为顾家是顾周氏这个寡妇当家,祯娘也是一个女孩子。她们并不在前院读书理事, 所以使用翡翠居极少。但是翡翠居也有使用的时候, 那就有家里掌柜账房等来汇报生意相关的事情的时候。

这一日人来的格外多——虽然掌柜只有苗延龄一个, 但是那些分掌柜、老账房以及他们的助手帮账可是很多。差不多金陵这边的都到了!这日子并不是年下, 人来的这样多有另外的缘故,是为了太仓那边的事情。

顾家之前本就是扎根太仓的,若不是为了原本靠山没有了, 寻求盛国公府的帮助,是不会迁来金陵的。但是家里来到太仓容易, 产业过来可就艰难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非得和缓着来不可。

各种生意都是这样,急着脱手就不要想着好价钱了,那些喝血吃肉的只恨牙齿没有锋利一些, 可不要想他们有什么怜悯之心!买卖产业可是有大学问在里头, 操作得当金山银山也赚的来, 操作不得法, 所有利润赔进去又有什么稀罕。

总之, 顾家在太仓的产业是以不急不忙的法子卖出去的——能忍受一点亏损,但是绝不能是大亏。若是没有人愿意出差不多的价儿,那就先留着就是了, 左右如今生意还做的下去,只看谁忍不住先要出手。

这就是顾家的底气了, 账上并不急等着钱开销,因此就有了主动权,并不上赶着脱手产业好盘活金陵这边的生意。不过时候也是有限的,观望的人看出顾家却是不能贱卖产业了,于是一个个的也就试探着出手了。虽说占的便宜没有预想的大了,但那些产业可是平常有钱也买不到的呢!

太仓那边管事的已经传来消息了,产业陆陆续续发卖,除了一些留着做钉子扎在太仓的一两样产业,其余的都已经出手了。事情已完,但又不算完,还要顾周氏亲自去查一趟,毕竟不是小事!

这里要说所谓查一趟,其实是带着家里的账房查一趟。话说每一家铺子都有自己的账房,但是查账可不能让这些人来。或者一下做小生意的可以这般,但是生意做到顾家的地步就绝不可能了,防着账房和伙计中间有什么是一定的。所以查账的是家里自有的账房,平常就每月跟踪各家产业的账本,也做家里的家账,到了年下、产业结算之类的时候就更加有事做了。

祯娘家这样的账房有总账一名,主账三名,帮账十名,全都是个中好手,日日算账不停。譬如之前年前就要清算去年为止顾家总共的产业多少——那时候顾家算上各种包括房产、古董之类的财产,资产已经到了一百三十万两有余。其中最值钱的就是武天明掌柜经营的海贸一处,光是这一摊子就值银五十多万两!

祯娘当时并不在意这些,这些银子说到底也就是一个数字罢了。说起来按着这些账房的估计孟本手底下的珍珠产业估值还不到十万两呢!连之前投入的一半都不到。这是因为他们算账可是按着实打实来的,至于看不见的将来,他们是一概不管的。珍珠没有产出,自然就什么也不算了。

不过顾周氏当时还感慨了几句:“如今银子不值钱啦!不说一些老人说的当初在东南上百万两的家财就称得上巨富了,千万两的更是闻所未闻。就说我小时候,最有钱的人家一个是山西王家、一个是内廷张太监、一个是出了首辅的绍兴孙家,全都是千万左右。看如今呢,最有钱的竟全是东南的大海商,身家起码一千万,与之相比就连晋商也要靠后,更不要其他人家。”

祯娘当时面色八方不动,道:“这是好事,越是这样将来家里才能出头。以前经商再好,到头了也是尔尔,就是富可敌国沈万三也只是那样结局。但是如今可有了好榜样,大家尽可以各占所能。”

祯娘这番话是轻描淡写,但是却正好说到了在场掌柜伙计等人的心头上。一个个低头不语,但是心里都是有底的。

看见账房处理账务,苗修远是伸长了脖子。不比宋熙春和刘文惠,他自学院毕业,这样的场面还是第一回见到。称赞道:“之前只在书上见到,说商家大户有内账房,专门管理产业查账等事情,谨防底下弄虚作假。真正大的内账房少也有十多人,做事算账往往专在一房,运算如飞,彼此对照。如今看了只觉得他们和咱们伙计学的不是一样东西,但是叫人好生佩服!”

祯娘嘴角微微翘了翘,只是道:“家里只是中等罢了,那些大的内帐房比不上,只不过比一些只有几个账房先生的草台班子强些。”

其实有几个账房先生做内账房的商贾已经算很有样子了,多的是只有一个老账房跟着东家在产业查账,就算内账房的。至于一些根本没有内账房的人家就不要提了,这样的人家产业少,只怕产业内也没雇佣什么账房,多的是只有一两个人管账。所谓查账,也就是东家自己打算盘罢了。只是如今做账的越来越厉害,真有心弄巧,一般东家可没法子看出来。多得是白手起家的,只会简单加加减减,其余的可不是就要抓瞎!

祯娘想到这个忽然有些沉思,三个在她手下做事的伙计见她忽然沉默,便问了一句。祯娘回过神来,自然而然地说出:“并没有什么,只是忽然想到一个生意,可能做的。如今多少生意做的并不大的没有内账房,或者内账房不够用。只是按着他们生意的大小,养一个内账房实在划不来。这时候要是专门聘请许多账房,做成一个最大的内账房,到时候专门做这些人的生意倒是好了——每给他们查账一回,就要收钱。”

三个伙计仔细想了想,竟觉得这真是一个好生意!他们做着伙计,接触的商家多,对于这些事情的了解可比祯娘要深入,更加晓得这个主意多好,多实在!

刘文惠立刻就道:“大小姐的好主意!咱们做生意这么久了,眼看着那些小商户为着内账房的事情伤透脑筋苦不堪言,但是就没想到这里头藏了一个这样的好生意!到小姐到底慧眼如炬一下竟看出了里头的好处。不然就与几位掌柜说一说,预备起来?”

没想到祯娘这时候只是摇了摇头,自己否了自己的主意:“不,还是算了,这个生意还不能做。一则专门做这个要多少好账房?好账房可是各家宝贝,家里没那个底子,急急地做这个生意,立刻就被有底子的人学了去,反倒会超出家里。二则其中难处也多,最重要的就是人脉二字和信誉二字,家里在金陵还差着老大一截。做这个生意再等几年罢!”

祯娘这样说,几个更知道市面上实情的一想,可不是这般,一时也是偃旗息鼓。不过也不算多失落,如今他们又不是闲的没事做,正有火柴生意打理,就算这‘内账房’的事情真能做,也和他们没关系啊!当然,东家更加强盛他们也有好处,这就是他们还有些可惜的原因了。

刘文惠砸吧了几下嘴,不说话了,苗修远和宋熙春两个更加无话,这就算了。

话归正传,原是说起顾家翡翠居今日格外人多,是为了去太仓查账。顾周氏带着内账房就要去,当然,祯娘也要去——本来祯娘不必去的,应该在家读书。但是一个是顾家只有顾周氏和祯娘两个,若是顾周氏去太仓,家里不就只有祯娘。

一个闺阁少女独自在家,不说安不安全,毕竟这挨着盛国公府,再没有宵小之辈的,但是话说出去不好听,所以要带着祯娘一起去。而且顾周氏还想着能借此让祯娘沾手更多事情,这样的大查账也是一个经历了。

祯娘自己爱着读书,但是所谓上学堂的兴趣就平平了——来盛国公府附读其实是为了家里与公府更加紧密一些罢了。读书在哪里不能读,何况生意上的事情她也有兴趣,自人毫不犹豫地答应顾周氏一起回太仓。

不过这样一大群人去太仓可就不能马虎了,不能像那些小门小户只要买几张船票到时候搭了金陵去太仓的客船就是,什么样的人家就行什么样的事情。明明有钱的很,还非要那般,你是‘节俭’了,让下头和旁人怎么想呢!

所以最先的应该是租船!自家租了一条舱船才好——其实顾家租了两艘。好在这不是做生意,不然还要去包货船,那个就更加麻烦了。

其实说来还是自家有船更加便宜一些,但是实在用不着了。这样的船能用上几回,偏偏价儿还不便宜。这可不是家里用的画舫,无论是在太仓,还是在金陵,顾家都是有画舫的。平常走水路当车马一样用,方便的很。且再精致也是价格有限,毕竟大小在那里。但做客船的舱船就不是了,就是有钱也不该花上这一笔,再看它放在码头无用,白白腐朽。

其中顾周氏和祯娘带着丫鬟婆子等住的那一艘要求更加严格,倒不是规制上要比另一条好,只是更加琐碎罢了,一丝轻忽都不得。这是管家金孝早早就联系来的——不求多么金碧辉煌,这些租来的船也不能够,但至少也该清洁雅致朴素淡雅。

祯娘这时候上船,果然和顾周氏很满意。也不见船的主家格外刷漆涂金,与其做成半吊子,干脆不做这些,只是涂了清漆,露出木头本身的纹路来,显得格外干净。丫鬟们上船——不要说顾周氏了,祯娘就带了四个一等贴身丫鬟,和四个二等的。至于家里,就只留下两个二等丫鬟带着三等的小丫鬟看家罢了。那些小丫鬟可不带出门,七八岁的样子,只怕还要反过来照顾她们。

将离和子夜两个领着其他人,先是给祯娘的舱房窗户上挂上湘竹帘,又隔了两层罗纱。然后布置起来——水晶缸里头安置颜色鲜艳气味芬芳的水果,墙角燃起香炉,祛除潮气又安神,还有瑶琴、棋盘、书案等各有位置。

祯娘进去的时候,微雨正给她归置床铺,所用的铺盖全是她本就习惯的。微雨抖了抖芍药花瓣做的枕头,指点鸢尾把帐子拉地高一些。再看这舱房,虽没得祯娘宝瓶轩的奢华精致,但是一间旅途路上临时将就的居所,实在不能说不好了。只怕一些好人家闺秀本身的闺房还比不上这个呢!

万事俱备,等到一切准备好了,只要知会一声,自然就有船工张罗着开船了。这时候船荡漾起来,祯娘倒是不大晕船,虽比不得在平地上自如,但是其余的不适是没有。丫鬟们除了子夜有些许,其余的也都好好的——留下的两个二等丫鬟是佩兰和蝉衣,正是晕船才特意留下她们的呢!

为了早些启程,今日起的格外早,祯娘这时候真有些乏了,干脆拆了头饰换了衣裳,躺着睡眠去,等到再醒来,就是午饭时候了。

这样的客船本就是有厨房灶火的,但是并不会太大。更何况就是有足够大的厨房,也没得家里那般齐全的食材和一整个伙头班子。带出来的厨娘都是好手,但不比家里,各样专精的都有人。

两个婆子提着食盒过来,笑道:“太太让厨房给大小姐送来午饭,因说小姐格外乏了,上午在舱房里睡觉,因此醒来时该不大有胃口,所以送来的是一些清清爽爽格外开胃的。大小姐先看看,若是不好,再让厨房拿别的来。”

一样样菜肴摆到桌子上便是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的烧卖,鹅油酥,软香糕,糖渍樱桃,一碗菌菇大馄饨几样。简薄是简薄了一些,但是样样都是市井小食,各位开胃,让人食指大动。何况家里厨房做这些可不像是外头,干干净净不说,还不惜工本!外头小贩要赚钱,拿能像家里厨房,不在意功夫、不在意耗费。

果然见祯娘满意了,接过红豆递过来的一双黄杨木筷子,每样亲亲尝了一回。对两个婆子道:“这一回做的很好,让厨房晚间送鸡丝汤面来,看到这些小食一时想吃那个了!”

不过是一碗鸡丝汤面而已,这是大小姐的话,两个婆子当然是忙不迭地应下了,这才告退。祯娘一面吃着馄饨,一面对着将离几个道:“你们早上只吃了几个点心垫一垫,这时候别在这里和我磨,分成两班去吃饭罢。我吃饭哪用得着这么多人陪着。”

祯娘虽然看着冷淡,但也不是那等不体恤人的,早知她脾气,几个丫鬟商量了一番就分两班去吃饭。祯娘不再多管,等到吃完饭,就半躺在榻上。一般这时候是她看看书,只等半个时辰就午睡。大概是今日睡了一个上午,这时候看的书籍再是无聊,也没有丝毫睡意。

这也没什么可强求的,祯娘干脆起身,到了书案前找些有意思的书籍来看。挑来挑去,得了一本西夷人翻译的他们自己的史书。祯娘早在地图上知道他们的大小了,见他们在那般大小的土地上竟然也分出了那许多国家,还彼此征伐不断,类似于战国。对于其中掌故一点兴趣没有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她得到了这本书刻意看的慢,怕是太快了,不解其意。

船上悠闲,日子倒是过的快。客船自京杭大运河行驶,很快转入长江——而太仓就在长江入海口的地方。越是临近,船上倒是忙碌了一些。到了一些港口停靠,住着账房和伙计的那一艘船就会与祯娘顾周氏这一艘搭桥板相连,有人上来与顾周氏商议事情,汇报一些查账的准备。

祯娘也在一旁听着,这样的事情和她常有的奇思妙想没有任何关系了,非得是勤勤恳恳严谨做事不可。她头一次全程知道是怎么回事,尽心尽力地听着,直到完完全全了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