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隋末之大乱世召唤 > 第461章 定计破敌,灭宇文化及

第461章 定计破敌,灭宇文化及(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九章定计破敌,灭宇文化及

随着李唐残军撤出魏郡,固守上党之后,夏军前部将领潘美率先进驻魏郡,随后窦建德亲率主力再度南下。

一时,本来纷纷依附李唐的郡县顿时犹如过江之卿,纷纷改换门庭,依附夏军,瞬息之间,夏军全据黄河之北三分之二的郡县。

不仅如此,夏王窦建德的声威也逐渐提高,在天下间传颂,就算是在士林之间,也引起了一阵激烈的反响。

不过,窦建德其志不小,在魏郡站稳脚跟后,立即兵分两路,一路以潘美领军向西而进,企图夺取壶关,打开西进并州的门户。

另一路,窦建德以李继隆为前锋,一路向武阳境内的魏县席卷而去,准备一举将宇文势力彻底铲除。

风云天地,为之色变

清河郡,清泉,此时齐军战骑正在高麒的率领下疾驰前进,其目标魏县,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魏县突袭战与童山之战,都还未彻底流传出来。

此时此刻,高麒却反而还不知道,宇文化及已经败退聊城,宇文成都两次大捷的战事,却还在紧急的向魏县突袭着。

如此,在次行经一日,正当齐军准备出清河,进入武阳的交界处时,齐军斥候终于姗姗来迟,将如今的最新战局禀告。

“禀告齐王,如今据小人打探到,贼首宇文化及先前在邺县韩陵山大败于李唐军,现今已经退守聊城。”

“至于魏县,此时的守军主将则是宇文化及之子宇文成都,威震天下的天宝将军,此时的宇文成都已经取得两次大捷。”

分别是童山大捷,魏县突袭大捷,随后,斥候便详细将这两场大捷的具体情况给高麒汇报。

闻听后,高麒没有丝毫震惊及慌乱,反而相当沉稳,颇有一种泰山崩顶而面不改色的气势。

其实,这都来自于高麒连年的不断历练,其心性早已非同一般,而且宇文成都能够大败李神通,全在高麒意料之中。

毕竟,曾经史上的李神通作为山东道安抚大使,奉旨攻击魏县的宇文化及,虽然前期进展顺利,大败宇文化及,使得其向东逃往聊城固守。

可是,戏剧性的一幕便出现了,兵粮断绝的宇文化及请求受降,可惜却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神通直接拒绝。

随后,宇文士及从济北运送军粮抵达聊城,使得宇文化及的兵力士气逐渐得以恢复,导致李神通久攻不下,最终随着窦建德的大举南下,唐军仓促撤退。

由此可见,李神通的能力实在是不敢恭维,攻击苟延残喘、兵无战心的宇文化及却都无法拿下。

所以,如今被宇文成都一举击败,压根没有什么好疑虑的,至于童山之战,单雄信输的不冤,完全是被猪队友给带的节奏。

不过,思索良久,张宪却突发奇想,想出一道方案,随即向高麒商议着:“齐王,听到斥候述说如今的战局之后。”

“宪忽然想到一策,如若操作得当,一举擒拿宇文化及,不是难事”

闻言,高麒好似已经知晓,假装明知故问,道;“张宪将军,不知想到何计策破敌”

得到高麒首肯之后,张宪顿时高耸站立,直截了当的说着:“齐王,诸位将军,宪的想法是我军此时忽然调整目标,突袭聊城的宇文化及,将其一举拿下。”

“只要宇文化及被擒,魏县的宇文成都将不攻自破,不战而溃,而且,此时我们正好处在两郡交界处之中,这乃是天赐良机,还请齐王务必思量周全。”

“须知,天予不取,难辞其咎”

一时,张宪滔滔不绝的讲述着突袭宇文化及的想法思路,随后又请求着高麒赞同的话语,由此可见,张宪此时的功利心极重。

本来,此次北上,张宪便是抱着立功的心思,只是最后分兵时,作为苏烈的副将,驰援幽州,虽然其中张宪的功劳不弱。

可惜,苏烈的能力实在是太强,几乎盖过了诸将的光辉,所以此时此刻,张宪才会有如此重的功利心。

毕竟,攻杀宇文成都哪有擒杀宇文化及的功劳高,在说,以宇文成都的武勇,又岂是谁能够前去擒拿的

故此,综合利弊之下,张宪还是坚定站在突袭聊城的战术方略,既然瞧见其眼神几乎陷入狂热,高麒不由问道:“张宪,如若孤同意攻击宇文化及,那你可有突袭的好方案”

闻言,张宪心底大喜,不由高声自信道:“当然,齐王,聊城只是偏远的一座小城而已,城中必定十分简陋。”

“宇文化及屯兵此处,其军粮必定缺少,故此末将大胆猜测,宇文化及的军粮的定是由其弟宇文士及从济北郡接济的。”

“既然如此,那么我军的机会就来了,只需派遣铁骑绕过聊城,在路途之中劫掠烧毁其粮草,不消几日,聊城唾手可得矣”

“好,张宪所言,甚合孤之想法,既如此,此次劫掠叛军军粮之事便由你领一万铁骑前去吧,至于军中诸将,则任你挑选。”

其实,高麒在得到如今的军情之后,便已经有调整目标,转而杀向宇文化及的意图,介于刚才的言语,不过是考教张宪,让其在军中竖立军威,能够独当一面而已

俗话皆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只有源源不断的培养将帅之才,才能使一个国家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其国威军威才能震慑外敌。

就像曾经的大唐,虽然前期威望达到巅峰,异族外敌皆是闻其名而丧胆,可是为何后面却逐渐没落了,连一些西番蛮夷都能与大唐分庭抗礼呢

其中,大唐缺少能够拥兵牧守一方的大将之才,其镇守在边境的军队无法震慑外敌,久而久之,自然外敌便不会将李唐放在眼里。

所以,此时此刻的高麒对于驭人之术十分注重,知晓应该如何培养人才,其中一点,那就是不要限制将校的思维,要让其养成独立思考策略的主张。

此时,张宪却忽然站立原地,久久不语,竟然忘记了谢恩的话语,张宪着实是未想到,高麒竟然如此信任自己,将突袭如此重要的计划交给自己。

关键还是,军中诸将任其挑选,这可是不折不扣的爱护了,一时,张宪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旋即,张宪郑重拱手承诺着:“末将多谢齐王看重,宪无以为报,此次定圆满完成任务,一举让叛军崩溃,宇文化及受缚。”

随后,张宪便从中挑选何元庆、张辽以及子受随军,然后先行领一万战骑绕路行去,紧随着高麒则亲自组织大军,调转马头,向聊城疾驰而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