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重生大唐做可汗 > 第354章金色时代(下)

第354章金色时代(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绸缎几乎有比金银更优越的货币属性。比如,非常容易鉴别品质,其杂恶者很容易剔除出流通领域。一般而言,无论汉代还是南北朝,宽二尺二,长四十尺的绸缎为一匹,差不多折合两千文(两贯)铜钱。所以,一千钱以上的大额交易,都以绸缎为货币,既简洁方便,又易于携带。

和贵金属不一样,绸缎不耐储藏。贵金属货币因为不会变质,不会损耗,因此会因民间储蓄而沉淀下来,不再进入流通领域。而且,越是成色足、分量准的金银,越容易被民间收藏,市面上交易的货币,愈发劣质,进而引发一些经济问题。而绸缎中含有蛋白质,储存时间过长,便会脆裂泛黄,迫使人们将其尽量用于流通。

所以,西汉盛行一时的黄金并没有“失踪”,只是日渐沉淀于民间的箱笼中、夹壁间,不复流通于市面。

当然,汉唐千年间,在某些地区,作为货币的金银还是大行其道。比如汉末的“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之钱”,也就是拜占庭金币和波斯银币。从南朝到晚唐,整个岭南地区,即现在的两广和越南北部,全部流通白银。以上特例是因为当时的西域和岭南居民多从事外贸活动,而金银是国际贸易中当然的硬通货,所以黄金、白银尤其是白银,也就成了当地的货币。

到了李路创立的大英帝国这里,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大英帝国是李路一手打造的商业和工农业为主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王朝,在大英帝国这里,儒道墨法等各家思想都被李路拿来进行了改造,进行了去芜存菁,什么重农抑商,什么奇技淫巧,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啊,统统都给扔进了垃圾堆。

不管华夏那边怎么样,反正在大英帝国,这些玩意儿就他娘的被李路给废了.......当然咯,儒门等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什么仁义智信还是很有用的不是嘛?反正就是在大英帝国,百家们都被李路用刀把子强迫着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这思想上没了掣肘,尤其是没了儒家在朝堂上唧唧歪歪,加上李路的威望早就是高的无以复加,在另外以薛禄为首的百官对李路在搞出来的这个新的财政体系改造方案那可是赞不绝口,在他们的支持下,大英帝国的政事堂和李路联合发布了大英帝国财政体系改革方案......

这个财政体系方案正是以金本位为核心打造的,在这个方案里,大英帝国暂停了境内包括同福钱庄在内所有的柜坊和钱庄的业务,而代之以在他们基础之上升级而来的几家商业银行,而监管他们的就是财政部和作为中央银行存在的华夏银行........

为了适应大英帝国日益繁荣的商品经济,也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李路他们在这个时空第一次搞出来了依托金主银辅本位体系而生的货币,那就是在这个时空被人们称之为帝国英元的玩意儿,按照大英帝国朝廷颁布的铸币法案,一英元折合一两纯银或半钱纯金。这一轮币制改革取消了布帛,粮食等货币替代物,大英帝国发行的金银铜币和在飞钱上升级而来的纸币一起成为了唯一的法定货币.........

要完成这一波币制改革,最重要的是要筹集大量黄金和白银,但这些准备金并非储积于国内,用来维持货币的信用额度,国内则发行银币和可兑换银币之纸币和铜板等辅币,拟订其折合黄金多少,兑付黄金虽然可以,但是却限制黄金离境。为了法定货币,中央政府必须设立行政性的国家央行,那就是华夏银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