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重生之大明鹰犬 > 第三百八十九章 此消彼长

第三百八十九章 此消彼长(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九章此消彼长

因为先前燕军对俘虏的态度,都是投降不杀,然后自由选择去留,要离开甚至还分发盘缠。

所以和燕军交战时,一旦落入下风,或是建制被打乱,朝廷的士兵第一选择就是缴械投降。

这一次,甚至有许多中下层的军官,在发现大军已经没有指挥,统帅不知所踪后,直接率部下投降。

大量的成建制投降,使得燕军的追击强度也降低了许多,效率大幅提升。

在不久之后,这些俘虏中,甚至有超过三成选择了留下,加入燕军,使得燕军的实力一下得到了大幅增长。

此消彼长之下,朝廷大军一下子陷于被动之中,原本就在山西落败的另一路大军,亦是一路退回了山东境内,攻守之势立变。

不过燕军也没有再继续南下,对朝廷大军发起攻击。

虽说这次燕军是大胜,但其实朱棣也是在行险,亲自带着燕军精锐奔袭山西解围,与数量远多于己方的朝廷大军激战,打胜后将伤兵都留在了山西,就地整编后,即刻回师,不顾疲惫,一路数战,直接把李景隆的北伐主力击溃。虽说是以少胜多,又是压倒性的大胜,但双方兵力数量本就相差悬殊,初期燕军的伤亡亦是不少,如此转战多地,也让兵士的疲惫积累到了顶点。

朱棣和李景隆不同,他可以说是打老了仗的,对麾下将士的状态十分清楚,也明白什么时候可以继续打,什么时候不宜再战。

眼下虽说成功击溃李景隆北伐大军,连番大胜,又得了大量粮草辎重,大批俘虏投效、加入燕军。但主力疲惫,新补充的士兵还要筛选和编制,否则的话,不仅没法提升战力,反而是交战时的隐患。

所以燕王朱棣安排了足够的斥候打探之后,便让主力开始就地休整,然后用得来的钱银和粮草,直接犒赏三军,论功行赏,激励士气。

当王戈从江南返回,进入山东境内的时候,南北双方已经再次进入了对峙期。

让王戈有些惊讶的是,李景隆经此大败,江南、直隶一带竟然没有什么反应,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朝廷大军又打了大败仗,和上次耿炳文落败时相比,造成的动静天差地别。

朝廷不单没有追究李景隆大败之责,甚至还继续调拨各路兵马和钱银,源源不断地向山东输送。

在回到青州后,通过燕王一系的情报系统,王戈才知道,朝廷虽然知道李景隆败了,但以为只是微不足道的小败而已,局势依旧稳定,并不太在意。

毫无疑问,金陵朝廷里肯定是有人帮李景隆遮掩,否则的话,如此大军在外,人多口杂,朝中有各种各样的消息渠道,更不用说还有许多溃兵向南,早晚会流入直隶、京城一带,连民间都会知道。

联想到推荐李景隆的是齐泰黄子澄,王戈也就能理解这种情况了。

现在的金陵朝廷,齐泰黄子澄就是建文帝最为亲信的左膀右臂,在朝臣中影响力极大,有他们背书,自然可以给李景隆撑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