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飞灭 > 第三章 三境九阶八十一重天

第三章 三境九阶八十一重天(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人生而有五脏精炁,对应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五脏中,肝属東方甲乙木,有炁名曰青龙。肺属西方庚辛金,肺者是金藏,肺中有炁,名曰白虎。心属南方丙丁火,心者是火藏,心中有炁,名曰朱雀。肾属北方壬癸水,肾名水藏,肾中有炁,名曰玄武。脾属中央戊己土,脾者是土藏,脾中有炁,名曰勝蛇。注

五脏精炁被经脉、丹火淬炼便能凝结成真元,真元聚而成丹,此即是炼炁为精。

但是单靠人体内自发的精炁,还不足以让修行之人达至天人合一的境界。需知天地万物皆有灵,引天地灵气入体,乃是大道必经之路。所以修道之人,首先是筑基,筑基便是养好五脏,淬炼体魄,用以养先天元气。体魄强健,元气纯正,方能开通七窍。七窍通,才能引气入体。

按照真元强弱,修行的境界可大抵分为三境、九阶、八十一重天地。

所谓三境乃是问天境、真我境与自在境。

问天境顾名思义,乃是问天寻道的初始境界,在这个境界里,修行之人尝试着理解天地大道的运转规律,以法术来沟通天地灵气,增长自身的神通。不同道祖的道统对于天地的理解不尽相同,在运用灵气的法门上自然也不完全相同。但无论哪个道祖的法门,在问天境的理解上,也都是将它细化成三个阶段:筑基、引气与结丹,这是养成法力的过程。

第二境称为真我镜,言外之意是修道之人理解了天地万物的运转,必然开始深刻地认识自己。无论是把自己当成大天地的一部分,还是独立于大天地的小天地,都必须要明确自己与外物的区别与联系,顿悟个体的地位,从而成就真我,完成自我的圆满,并以此彻底摆脱外界的束缚。在这个境界里,修道人注重领悟,是知人知己的关键阶段。真我境也有三阶,乃是:明心,不惑与知运。

第三境则是自在境,在这个境界里,修道人已经明悟天地至理,内外交感、上下浑然一体。与外界若即若离,可分可合,随心所欲,自在无碍。也有三阶,乃是逍遥,无极与归一。

所以道门修行有三境九阶。

每一阶又各有九重天地,是以最后九九归一,乃有大小总共八十一重天地。

第一阶筑基有九天地:筑基筑身基,养神,淬五庙,启灵台,通三田,起丹火,明五觉,坐胎,破窍。

第二阶引气有九天地:吸气,固本,培元,萤火,铜钱,元宝,烟霞,灵雾与辰光。

第二阶乃是引灵气入人体的关键,所有境界的划分都是围绕着引气入体的能力来界定的。破窍后,灵气会若有若无、时有时无地沿着七窍进进出出,因为身体内外灵气有天然的浓度与纯度区别,此乃自然之道。要想持续修行,就必须借助独特的法门,保持外界灵气入体的动力。这就好像溶液的渗透作用,通常都是浓度高的溶液向浓度低的溶液传递溶质,而灵气便是天地万物大溶液中的这个溶质。

对于吸纳灵气入体的手法有许多,常见的便是将灵气凝练成精,化作液体归入内丹,从而保持经脉中灵气的低浓度。此外还可以形成丹田气海涡旋,以增幅吸力而收集灵气。各种修炼方法之间未必冲突,所以修道之人采取的手法并不只是单独一种。随着灵气的不断吸入,再经过丹火淬炼后便会化作真元元精逐渐增强身体的机能,在这个过程中,修行者的七窍也会逐渐扩大与稳定。不知情者往往以为随着修行境界的提高,七窍会变得更大,吸纳天地灵气的幅度也会不断增大,其实不然。因为修行境界越高,身体越是精固,已经成形的气穴窍门也越是稳定,所以越过第二阶后七窍的尺寸便不会有大的改变。

修行者能够不断提高的只是吸纳灵气的速度、淬炼的效率、以及真元的纯度。但七窍越是开阔,对于今后汲取灵气的通量越有帮助。试想一下,两个修行者汲取灵气时,灵气入体的单位流速一样,但一个人的七窍宽广得多,那么单位时间的灵气流通量便要大得多,这对修炼的效率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故而所谓的萤火、铜钱、元宝等等诸样天地,都是形容窍穴的大小以及能够汲取的灵气多寡。起初那灵气犹如萤火之光,点点滴滴而来,然后会扩大到犹如铜钱、元宝,及至可以连续不断地犹如烟霞、浓雾一样灌注体内。到最后甚至可以化成有形的光华一般。

第三阶结丹以及往后的六大阶段也各有自己的九重天地,纷繁复杂难以尽数。许多天地的名称都以神通之名代指,用以描述各重天地的繁华风光。各门各派对于各重天地的命名或许略有不同,但大致意思却相差无几。修道者彼此间,常常直接以自己所处的天地名来说明自己的修行境界。反而是凡人喜欢化简为繁,非要加上几阶几重天的名目,好进行攀比。比如凡人口里流传的第二阶四重天境界,修行者便会简单自称为萤火。

注:黄帝内经,,;手机阅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