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刻骨 > 这是一个又臭又长的后记

这是一个又臭又长的后记(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随着这本书断断续续地写着,我也渐渐地走了出来,开始写一些我真正曾经觉得该是心怀激荡的故事,零散,虚幻,甚至幼稚,但对于我来说,每一个故事都有着她的意义,每一个故事都是我曾经动容过的时刻。

初中读霍达的国殇,那是我第一次感到彻彻底底的心惊和震撼,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某些东西完全光明的外皮下的腐烂流脓;还是初中,看妖少的弹痕时,觉得战侠歌和赵海平、万立凯是整本书里最出彩的三个人物,和战侠歌的绝对主角和万立凯的能zuo不同,让我记住赵海平的是因为他的悲情。还有那时候风靡一时的坏蛋和狂龙,每天晚上爬在被窝里拿着个3、4偷摸地看,觉得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像是勾住了我的魂儿一样,割舍不下。不过有点可笑的是,那时候还叼着个手电筒趴被窝里看水浒传,上下两册的水浒,每天晚上看半本,背的人物座次从来不错,可惜现在都成了鱼的记忆了。上了高中,开始喜欢郎咸平和李敖先生,看看玄之又玄的周易,读一读奇门遁甲和梅花易数,也喜欢听戏和唱戏,虽然只能称得上是荒腔走板,但到了现在,听过的戏多多少少也有几十出了,不算多,但也都算是把故事不求甚解了。

上大学之前,最自豪的就是自己读的书够多,不管什么时期,语文成绩很少有第二名的时候,尤其喜欢古文,很多同窗都觉得读古文、背古文,乃至读书,都是一种煎熬,但我曾经只痴迷于古人古文,不可自拔,可笑的是,上大学之后,却连一本王守仁都看得眼晕,实在是想仰天长叹,苦笑三声。

而如今,人在国外,每次听见有台湾省同学说自己是台湾人,还特意强调不是中国人的时候,都有些忍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企图揍她们个鼻青脸肿,教她们个一二三四,可最终,只能撩一句狗ri的我们都是中国人,实在是觉得四分憋屈三分气闷外加二分郁卒一分痛心,当年那个一言不合就大吼一声出来比划的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见了。有人说这是成熟,可我却在心里发出几声苦笑,现在想想,又是万般后悔,当时怎么就没有打掉她们的牙呢真是跌足长叹。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呢,小生已经下定决心,靠着此时我还正年少,不爱谈天只爱笑的这口青春饭碗,打算拼一把,也争一回,成与不成,都留给老天去断吧

201610181:49分

于韩国某大学破屋楼顶宿舍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