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茅山诡谈 > 第442章 遽魂大阵(19)

第442章 遽魂大阵(1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湿尸,就是水分含量和正常人体一样,甚至高于正常人体很多的不腐尸,有的湿尸干脆就泡在水里或者跟刚捞上来的一样,这种尸体水分含量符合微生物的生长条件,但却不滋生微生物,而且不腐烂,更不变质,顶多是腥,但绝说不上臭。直到现在为止,科学上对于湿尸,都只能用土质、气候等不搭边的理由含糊解释。但是至于这具湿尸会不会变成鬼怪那就难说了

而在中间的那口铁棺材里面有一具被铁链勒进铁棺底部的满目疮痍的尸体,张文浩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阗鬼”

“阗鬼”也叫做囚殉,囚殉,是宿魂法的一种,相传起于隋朝,虽说厉害,但由于其工程量不亚于修机关,所以很少有人用此方法守墓,在宿魂法的应用记载中仅属昙花一现。

囚殉的方法,是将墙上凿出一个个的人形的凹槽,然后把活人捆起来嵌到凹槽里,凹槽要比嵌进去的人小一号,所以人被活活嵌进去是十分痛苦的,镶嵌完毕后,凹槽外面用铁条钉上,然后就不管了,简直缺德到搞笑。而这些在挤压与饥饿中死去的人俗称“阗鬼”,是最难缠的恶鬼之一。

最令张文浩毛骨悚然的是,最右边的那口铁棺材内竟然装着一个死婴

这是“稚殂”张文浩险些就惊呼出来

“稚殂”指的是小孩的魂魄,准确点说应该是童子的魂魄,也就是“童鬼”的学名,书中并没有对“稚殂”进行具体的年龄界定,但从“稚殂”这两个字的字面分析,想必是指很小的男性小孩,按书中的说法,“稚殂”是一种很易于招引易于控制的魂魄,自然死亡的“稚殂”并不在害人的怨孽之列,因为小孩子的思想并不像大人那么复杂,所以即使是非自然死亡的“稚殂”也很好招引超度,并不会有太大的怨气,但前提必须是“法术得当”,倘若“法术”不得当,这类怨孽很可能发展成极难超度的厉鬼,而究竟什么样的法术才算“得当”,书中却并未例数,总而言之,这类小孩子的魂魄也和小孩子有着相似的“脾气秉性”,即便是作祟,目的性也比较单一,想干什么就只干什么,多余的坏事基本不干,不像一些成人的魂魄腰里揣副牌逮谁跟谁来而一旦惹急了便是什么骇人听闻的事都做得出来,且爆发力甚至要强于成年人的魂魄。

这时候,张文浩看清了情况正想要滑下岩壁,准备应付这鬼物的时候。

他竟看到最左边的湿尸竟然坐了起来

“他他娘的”张文浩这次是真被吓得说不出顺口的话来了,“中了中了花身降的湿尸”

“囚降”又叫“花身降”,在降术中被归为“死降”之列,是施降者以生身性命为代价下的恶降,若有人中得此降,施降者会比中降的人死的还快,但中降者三个时辰内如不破降,则亦会爆毙,此后中降者更要承受一种比死亡更恐怖十倍的痛苦其魂魄不能离开他的尸身,用句佛教术语就是顿出六道所谓六道,指“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恶鬼道”和“地狱道”,顿出六道,说俗了就是“哪也不在,什么也不是”。

道教认为,人死后七天,灵魂便会相信自己死了,而中了囚降的人,其灵魂永远都会认为自己还活着,会继续留在自己死去的身体中,传说还会像活人一样有各种感觉,会眼巴巴的看着亲人把自己埋进土里,会感受自己的身体一点点的腐烂,被虫鼠践踏啃噬,直至成为白骨,永远都不可能离开。在“洛降”也就是宋末洛有昌创立的“降教”中,此降属于“禁术”,即便是降术最鼎盛的元朝,也没几个人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