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未来接收器 > 分节阅读 690

分节阅读 69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够在海洋深处多呆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时间长了,如何保证潜艇官兵的补给就成了问题。

如果把船载式海水淡化处理设备安装到核潜艇上的话,让核潜艇在海洋深处滞留的时间翻倍,绝对不成问题,如果能够在下潜之前,对核潜艇携带的补给好好统筹的话,甚至有可能让其在海洋深处滞留的时间,增加百分之一百五十以上。

不过这样一来,物资方面的补给就降到了次要的位置,有两个问题反倒超过了物资补给,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潜艇长期下潜,如何满足官兵们的呼吸,另外一个就是如何让官兵们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目前的潜艇中都装有氧气发生装置,包括电解水制氧、氧气瓶、液氧罐,仅仅是液氧罐释放的氧气,就足够全艇人员呼吸3个月了。潜艇中还常常使用一种“氧烛”,它由特殊化学材料制成,样子很像蜡烛,点燃后会产生大量氧气。

与此同时,艇内还装有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它们虽然不产生氧气,但能处理艇内空气中的杂质和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新鲜;空调设备则能控制艇内的湿度和温度,保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另外,潜艇上还装有通气管,在适当的条件下,潜艇可以上升至离水面几米到十几米的地方,将通气管升出水面,吸入新鲜空气,排出艇内的浑浊空气。

这些措施一般都是核潜艇上采用的,常规潜艇因为严重的依赖柴油,一旦下潜到水平面以下,那么其携带的每一滴柴油都弥足珍贵,短时间内消耗一部分柴油,制造氧气,还是可以的,但是想在长达数日、甚至数十日的时间长度内,都依赖柴油燃烧产生的能量来制造氧气,满足官兵们的需要,就显得不太现实了,除非是增加常规潜艇携带柴油的数量,而这一点,也不是那么现实。

另外一个问题,同样非常严重。不管新闻报道中把多少赞誉之词堆砌到当代军人身上,都不能够否认一点,军人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既然是人,就有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

一艘潜艇也就那么些人,几十个,了不起上百个,这样一个团队,在海洋深处一呆就是数日甚至数十日,每天都有紧张的战斗任务、呼吸着污浊的空气、放眼望去,除了仪表仪器,就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再加上大洋深处通常都是乌漆麻黑的,什么美丽的风景都谈不上,即便是退一步讲,大洋深处真的有什么风景,时间长了,也就腻了。可以相信,除了天生神经比较迟钝或者比较自闭的人之外,大概没人愿意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下呆着。

这两个问题跟补给问题,一直都是困扰着潜艇发展的主要难题。潜艇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一次性携带够补给之后,下潜到海洋深处,在海底一呆就是好几年,久到敌对国家都已经忘了这艘潜艇的存在,可是等到己方有需要的时候,这艘潜艇突然就从海洋深处冒了出来,出现在敌人的家门口,把鱼雷、导弹什么的,一股脑往敌方轰,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狼狈不堪。

这种潜艇说起来热闹,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只要潜艇是人在操作,就需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把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什么一潜好几年的潜艇根本就是一种奢望。

不过这些问题对刘士卿来讲,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

“各位,这年头什么都讲究无人式,天上飞的有无人飞机,地上跑的有无人汽车,我们银河实业还搞了机器蜘蛛,我听说现在已经有人搞出了无人驾驶的船只,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搞一种无人驾驶的潜艇呢如果能够搞出来无人潜艇,那么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我们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无人潜艇进行一下补给和检修,那么就可以让无人潜艇长期的在海洋深处进行潜伏如果把无人潜艇搞成核动力,那么这种潜艇在海洋深处潜伏个十年八年的,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刘士卿抛出的这个主意,着实的把在场的诸位将军、专家们跟震了一下子。刘士卿的建议听起来很不错,这种无人驾驶核潜艇真要是造出来,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没有一箩筐,也差不多了。其实现起来的难度一点都不比核潜艇差。

“刘总,潜艇真的要事先在水面上的长时间潜伏,咱们不说别的,就说咱们已经把你说的无人驾驶核潜艇造出来的,你怎么保证这种潜艇的外壳长达几年的泡在海水中,不会被海水腐蚀如何保证气密性如何保证潜艇上的各种设备长时间的闲置,等到需要的时候,可以正常启动我们的人又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还有如何保证它不会在偶尔的条件下,被其他国家发现并俘获”齐万水提出了一大堆的问题。他虽然是江南造船厂的总经理,却是在大学毕业后,从基层的助理工程师做起,然后一点一点的被提拔起来,做了总经理,在技术上,他也算是一把好手了。

齐万水的话代表着很大一部分人的观点,大洋深处不比天空,更加没有办法跟陆地相比,无论是无人飞机,抑或者无人驾驶的汽车,都是肉眼可见的,也有很多既有的科技作为其发展的技术支撑,然而即便是这样,无论是无人飞机,还是无人驾驶的汽车,目前都还谈不上绝对的成熟。

无人驾驶核潜艇的技术难度要比无人飞机、无人汽车高出了太多太多,这会儿就谈论这个话题,在不少人眼中都未免早了一些。

刘士卿淡淡一笑,“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用在农业生产上,肯定是不对的,但是用在科技领域,尤其是科学设想领域,却有很大的道理。咱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两百年前的人,能够想象到汽车是什么样子吗能够想象火车是什么样子吗那时候,但凡是有人提出汽车、火车的概念,要么会被人当成疯子,要么就会像现在这样,被人罗列出来一大堆的难题。各位,罗列难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不是成为阻碍我们进行设想的障碍,更是不应该成为我们把设想变成现实的、无法逾越的门槛。”

说明会结束的时候,洪大磊、胡智胜、章忠军三位中将神神秘秘的堵住了刘士卿的道路,三个人之中,就属洪大磊最了解刘士卿,知道刘士卿从来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的主儿,就算是刘士卿说煤球是白的,那也有可能是刘士卿用什么技术把煤球的黑颜色给清理掉了。

洪大磊的想法倒没什么错,制造白色的煤球对刘士卿来讲,真的不是什么难题。世上很多可燃物都不是黑色的,将它们制成煤球,非常容易,即便是剔除掉这些材料,刘士卿完全可以用碳氧分离机早一些金刚石抑或者金刚硬钻为主料的煤球,别说是白色了,就算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他都能够造出来。科技发展到了极致,是完全可以改变人们很多根深蒂固的观点的。

“刘总,这个无人驾驶核潜艇,银河实业是不是能够造出来”洪大磊问道。

“是呀,刘总,你快点说说,你们银河实业是不是有这种技术实力”胡智胜颇有一些迫不及待的架势。

刘士卿淡淡一笑,“三卫将军,刚才齐总说的哪些问题,你们也都听到了,你们不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